读《忤悔录》
翻开过好几回,几十年间。没一回读过第二十页。可也一直记得,这书自己翻过。
不懂法语。但是就有了怪它的地方:太多弄辞。这翻过的二十页,把些虚头巴脑的去掉,就剩下:十六岁,我单独去外乡混。荷尔蒙弄得我整天神魂不定。
联想起翻过的《人间喜剧》《茶花女》《巴黎圣母院》《追忆似水年华》(好像都没翻完),他们太爱弄辞,常使翻书停住,碍在一个意外的金句或一个灵透透的的形容前发呆,忘了读过了什么。
遇上过说法语的,都叹了又叹,法国人,太会说话。又翻起《忏悔录》来,联想到这叹。
这回,翻过了二十页。感受如下:
“我的故事太好听了。不听,就太可惜了。”
“我的道理说得一流好,我都有点怀疑,自己怎么能说出它们?”
“我这么好的文笔,你看到了吗?”
一行就能写完的事,拖成一页数页。读变成了找,找事读。怪不得每回翻不下去。这回看来也翻不到一百页。
有训:要历史地看。听久了这话,明白它要说的是:“小骗骗啦!骗骗嘴,骗骗日子啦。”
从这话里伸出头来,才知道,千古江山,一大半是可看可不看的;《史记》读罢,接着翻,就是滑手机,等老婆逛店。
有种的,啥啥放在一个平面上捡。孬种的,“你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尤其文学。
“你太滥”,殷商至今,没一个女人受得了这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放进卢浮宫,也发光;“张爱胡说”的聪颖,再过二百年,仍是要让人拍额直叫“好脑筋”。翻《忏悔录》,耳边却像一再有人提醒,这是让-雅克.卢梭写的,别忘了他还写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契约论》《爱弥尔》,好像“百年老店,欢迎光临”。
不甘。Google卢梭他 。烦得要死的“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教育家…..”,总之,好多properties 。怎么也敌不过自己眼下的再也翻了下去。
拿破仑生怕自己的金句弄丢了,特设个秘书随身记录。闲读它们,爱死这自爱。“无言独上西楼”时遥想:一个人身边跟着个捧着小本子记自己话的,连对女友“快点,我只有半个小时”也记下,这种对我母语的透透爱前,根本就没有难为情这回事。忽儿联想到“不自由 毋宁死”,也有几分“金句”的彩唉!
“说实话”,行不通。“美言几句”,出名了。翻不下去《忏悔录》,落下这么个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