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与交通大学定名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百年前,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做了一件大事,他以“交通要改亟需专才”为由,将交通部所属四所学校合并成立了“交通大学”,成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里程碑。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遐翁),广东番禺人,出身书画世家。他18岁应童子试时以《铁路赋》获第一名,早年就读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清末民初至北洋政府时期,叶恭绰长期位居交通要津,是北洋政坛的重要派别“交通系”大员之一,对中国近现代交通、邮电、金融、教育事业多有贡献。

叶恭绰是一位实业救国论者,著有《交通救国论》一书,曾赴欧美、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1920年8月,叶恭绰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交通总长,他上任后决心对交通部下辖四所专门学校:创办于1896年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以及创办于1909年的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进行根本整顿和革新。叶恭绰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合并四校成为“交通大学”,并成立董事会。为了统一学科,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董事会决定各校相同专业调至一校,并提升到本科程度。笔者以《南洋公学年谱》为主线,参考交大各校的校史资料,将合校定名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汇总于此。

1920年庚申年(民国九年)

12月4日,交通总长叶恭绰为改组交通部部属学校,派周贻春、孙鸿哲前往沪校调查。12月14日,交通部叶恭绰总长为改组交通教育呈文大总统:“窃惟国家实力之展拓,以交通之发达为始基,而一切事业之设施,尤以人才之适用为先着,是交通与教育二者,倚伏相同,关系至密。”“兹为统一学制起见,拟将该四校校制课程,悉心厘定,分别改良,列为大学分科,而以大学总其成,名曰:交通大学。上海、北京、唐山四校悉纳入焉。拟此办法,可望有明晰之组织,有一贯之方针,一面补前此之弊偏,一面图将来之发展。” 12月15日,国务会议通过提案。

12月20日,叶恭绰签署“交通部令(第650号)”,派交通部次长徐世章负责筹办交通大学事宜;签署“交通部令(第651号)”,派沈琪、陆梦熊、关赓麟、郑洪年、蒋尊袆、胡礽泰、张缉光、卢毅、徐洪、何瑞章、刘景山、刘式训、刘成志、凌鸿勋等组成交通大学筹备处,“帮同筹办交通大学事宜”。叶恭绰向北洋政府国务会议提交《阁议创办交通大学提案》,大总统徐世昌当月批复:“准如所拟办理。”

1921辛酉年(民国十年)

1月着手草拟《交通大学组织大纲》,2月政府批准。《大纲》共有14章38节,对校名、校址、经费、学制、学程、董事会、校长主任及教职员之任用、校长及主任之权责、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教务处、事务处等分章作了规定。大学经济部(下设交通科、商科),理工部(下设土木工科、电汽科、机械科、造船科),四年毕业;专门部(下设铁路管理科、土木工科、邮电科、电汽科、商船科、机械科、商业科),三年毕业;附属中学(为大学各部预科,分为文实两科),四年毕业;特班,各依学科与需要临时定之。第一章第一节规定:“本大学定名为交通大学”。

2月20日,交大总办事处向三校发出公函(由叶恭绰校长签发),“本大学礼服、制服两项,前经校务会议议决:礼服三校一律,各部以帽缨之颜色区别之,经济部用橙黄色Orange;理工部用蓝色Blue。制服冬用黑色,夏用黄色。本科用方帽,中学及预科用圆帽……。”

3月交通大学设董事会,校长驻京办事,北京、唐山、上海各校均设正副主任。3月8日,据《交通大学董事会记要》,事先推定的第一届董事为:严修、唐文治、张謇、梁士诒、叶恭绰、徐世章、陆梦熊、沈琪、刘成志、邝孙谋、关赓麟、郑洪年、凌鸿勋、孙鸿哲、刘景山、黄霭如、钟锷17人。(八月增补荣宗锦、简照南2人。)为保留沪校土木科,南洋公学同学会致函交通大学董事会。建议不宜将唐山与本校的土木科合并办理,而是“正宜开拓,使两处各仍其旧,以利沟通南北之邮”。

3月9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董事会议,通过《交通大学董事会章程》共九条,票举交通总长叶恭绰为校长。3月中下旬,交通大学董事会在北京举行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其中关于沪校之决议是:“沪校专办大学理工科之电气、机械及造船三科,暨专门部之电气、机械、行船三科,原有之附属中学及小学仍继办理。”推举徐世章任董事长,郑洪年、钟锷、孙鸿哲任常务董事。

4月7日,交大总校设总办事处于北京,总理京、唐、沪学校的事务,校长驻京办公,派陈天骥(土木工程师)、关汉先(机械工程师)为秘书,郝作昌(经济科硕士)为会计。4月16日,交通大学董事会在北京举行第四次会议,议决交通大学总预算全年暂定为583468元,其中沪校为226000元。会议选定张铸、淩鸿勋为沪校正、副主任;胡鸿猷、钟锷为京校正、副主任;罗忠忱、茅以升为唐校正、副主任。

4月28日,为整齐划一学科起见,沪校铁路管理科奉命移并于北京学校(为该校之大学部,将原有管理科改为专门部。当时中学报名入铁路管理科者,因路途遥远,仍留沪校),北京之邮电班移并沪校。

5月1日,叶恭绰校长和各校主任在北京举行就职仪式,随即分别赴任。6月21日,交大总办事处向三校发出公函(由叶恭绰校长签发),“所有校旗、校歌、校声、校徽、校训及制服等项”,拟请“教职员及学生共同研究,发表意见”。

7月1日,交通大学完成改组工作,分为北京、上海、唐山三校,沪校设立电机、机械二科,唐校设立土木工程本科,统称“理工部”;京校设立“经济部及专门部”,前者本科、后者专科,称为“系科调正”。理工部四年级专业设置为:

(1)沪校电机科:电力工程门,有线电报电话门;无线电报电话门。

(2)沪校机械科:机厂公务门,铁路机械门,工业机械门。

(3)唐校土木工程科:铁路工程门,桥梁及构造工程门,市政工程门,水利工程门,卫生工程门。

8月1日起,三校对外统称“交通大学”,英文为“Chiao Tung University”。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称“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交大沪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大唐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与北京邮电学校合并,称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交大京校),“交通大学”校名由此启用。9月10日,改组合校后的交通大学正式开学,沪、唐、京三地同时举行开学典礼,宣告交通大学成立。大总统徐世昌赠送题字“万汇棣通”匾额(上图)以示祝贺,叶恭绰莅临位于府右街的京校参加开学典礼并发表演说,并派郎国桢为代表到沪校宣读叶恭绰的开学致词。下图分为1921年交通大学沪校、唐校、京校的大门,“交通大学”的名字第一次公诸于世。

叶恭绰校长在开学致词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尝以为诸君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求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独立境界;第二,人类生存世界,贵有贡献,必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术独立,斯不难应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 他主张新型大学要将利禄与学术分开,认为“方今科学昌明,无处不有学问,小如砌墙运铁,大如行车造路,莫不含有至理,蓄有精义。非如往者,但计成功不拘效率者。此所以研求学术,在人类之虚欲言之,当独立;而在人类之幸福言之,贵致用也。”

叶恭绰还寄托了他对交大前景的期望:“试以交通大学言之,其创学宗旨为培植技术人才;其已办科目为工程及管理;其教员为宏儒硕彦;其学生为俊髦优秀;其管理师法欧美;其设备酌合中西;其地点为分散;其精神为团结;益以往昔之名誉,将来之希望,以视适当学府,相差微矣。” “我交通大学自成立以来,积极改良,已为有目共见。虽因出世甚晚,较之欧美先进,相形见绌。然退而言之,彼之秘密我得窥见,彼之失败我未身尝,倘以最新最后之方法,猛晋追求,未必无同趋一轨之日,是在我大学同人之努力矣。”

1922壬戌年(民国十一年)

1月北京总办事处召开校务会议,规定学士礼服、礼帽。交通大学总办事处编辑的《交通大学月刊》第一期正式出版发行,封面刊名由叶恭绰校长题签。其中刊登了叶恭绰的“本大学开幕致词”,以及唐校副主任茅以升的论文A new method on the analysis of a continuous Ribbed arch。2-3月,交通大学总办事处编辑的《交通大学月刊》第二期出版发行。4月,《交通大学学科一览》及《交通大学规章》(修正本)出版发行。4月8日,叶恭绰校长电示沪校:“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上午全校师生举行校庆典礼。左图为叶恭绰参加交通大学开学典礼的京校旧址,即原 “铁路管理传习所”,右图为《交通大学月刊》第一期封面。

4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在北洋政府的派系斗争中,交通系内阁垮台,叶恭绰被迫离职,流亡日本。5月订定《修正交通大学大纲》,共13章33节。5月6日,北洋政府任命内务总长高凌霄代交通总长,24日任派高恩洪为交通总长。5月14日,交通部任命陆梦熊兼任交通大学校长。5月 19日政府批准取消董事会,从而彻底清洗了交大第一届董事会中亲交通系的要员。南洋公学同学会黄炎培、穆湘瑶、胡敦复致电交通总长高恩洪,希望“从速恢复董事会,即日召集改选缺席董事,则一切纠纷易于解决”。

6月,因陆梦熊发表亲日言论,交大师生发起“驱陆运动”,陆梦熊被迫辞职。沪校学生会通电声明:“在董事会没有重组以前,无论何人为校长,概不承认。” 6月5日,沪校全体学生罢课,派代表杨立惠等8人为“驱陆”事赴京请愿。6月12日,部派关赓麟接任交大校长。后因“驱陆学潮”大学改组,关赓麟于7月底结束任职。图片分别为1922届交大唐校土木工程科赵祖康(上)和交大沪校电机工程科汤天栋(下)的毕业文凭,这也是交通大学定名成立后颁发的唯一一批文凭, 6月30日由新任交通大学校长关赓麟、唐沪二校正副主任及总教授签发,赵祖康是沪校入学、唐校毕业的19人之一(其中两位1923年毕业)。

6月22日,北洋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交通部议案。 7月6日,交通部训令“将交通大学改设两校”。7月21日,交通大学正式分为两校,沪校改名为交通部南洋大学;唐校改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各设校长。北京学校改称唐山大学分校(一年后又独立为北京交通大学)。7月订定《交通部直辖大学通则》,共9章29条,呈时任大总统黎元洪批准实施,并咨教育部备案。第一章“宗旨”云:“交通部为造就交通专门人才,扶助高深学术之发展,特设大学。”铁路管理科以京校设备简陋,又非工商实业交通枢纽,呈部核准迁回上海。至此,叶恭绰苦心经营的交通大学仅存一年即告解体。

之前的《交通大学规章·通则》第七章“毕业及修业凭证”中规定:“大学部各科学生修业期滿试验(考试)及格给予毕业文凭,得称各该科学士,专门部各科学生修业期滿试验及格给予毕业证业,得称各科业士。”值得指出的是,早在1919年交通大学定名之前,唐校就授予14名毕业生学士学位,而京沪两校根据《交通大学通则》,分别于1923和1925年第一次颁发学士学位,那时已改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和交通部南洋大学了。

虽然叶恭绰关于构建现代大学的蓝图未能实施,但“交通大学”这一校名,却历经风雨,传承不辍。在百年历程中,交大三校分分合合,开枝散叶。1928年,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按照叶恭绰当年做法,将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北京交大三校合并,以上海为校本部(感觉总是离首都近),重新组成交通大学,一校三地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交大又分为三校,现已发展成上海、西安、西南、北京、阳明五所交通大学。五校同源,天下一家,叶恭绰居功甚伟。图为叶恭绰题写的1936年《交通大学校友录》封面(笔者摄)和1937年《交大校友》通讯创刊号封面。

由于交通救国的理想,叶恭绰与比他年长15岁的孙中山相识相知。1923年,他应孙中山之招,从日本回国,先后出任广州政府财政部长、南京政府铁道部长。叶恭绰是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工书法、善诗画,尤精词学,著述甚丰。1930年代,他渐渐淡出官场,回归书画世界,先后创立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馆、上海博物馆,发起中国建筑展览会,主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叶恭绰花了大量精力财力,收集传世珍宝并捐给国家,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辽宁博物馆的晋王羲之《曹娥碑》、上海博物馆的晋王献之《鸭头丸帖》等不计其数,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叶恭绰出生于光绪七年十月初三,即公历1881年11月24日,今年是他诞生140周年。叶恭绰15岁时,曾作《咏蚕》诗曰:“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作茧忘躯命,辛劳冀少功,丝丝虽自缚,未是可怜虫。” 济世之志与出世之心浑然一体,也是叶恭绰传奇一生的如实写照。看到一篇文章如下评价,深以为然,特录于此:“叶公少年得志而不骄,名重中外而不傲,游乱世而不辱,陷险境而不屈,掌财政而不贪墨,失权势而不颓废,熟旧学而不保守,办洋务而不西化,玩文物而不丧志,立浊世而不同流,呜呼盛矣!”

1932年叶恭绰捐资5000元,在中山陵东侧的二道梅岭修建“仰止亭”并题写额枋,以示对孙中山的高山仰止之情。仰止亭是陵园中唯一由个人捐建的纪念建筑,当年梅岭上的梅树亦为叶恭绰亲手所栽。在风雨飘摇的1968年,叶恭绰以87岁高龄与世长辞。他生前曾写信给宋庆龄,希望落葬仰止亭畔。在其交大门人茅以升的操办下,终使遗愿达成。上图为1912年9月7日孙中山(前排右六)视察京张铁路时与众人合影,前排右三是叶恭绰,当月24日孙中山来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发表演说。下图为中山陵仰止亭,右前方是叶恭绰的墓碑。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网络。

【注】本文被《唐院春秋》公众号推送

相关博文:我们心中的家园老唐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7/6648.html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ongbridge' 的评论 : 谢谢来访美言!由于家族关系,我对交大校史感兴趣,当今的事不谈也罢。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北东南' 的评论 : 谢谢赏读指正!清末民初,风云际会,真是说不完的故事。叶恭绰“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的风骨令人崇敬!
longbridge 发表评论于
作为交大的校友,拜读后倍感亲切。交大素以机电重工专业名扬国内外,现在并入一些与这些特色毫不相干的院系,甚至某补品也打着交大的旗号,真有些不伦不类了。
西北东南 发表评论于
那块牌匾上的字应该是“万汇棣通”。
西北东南 发表评论于
拜读,点赞。
民国最初二十年,军阀混战,政事纷争,人事浮沉。校名、校长也随之一变、再变、又变,理清头绪不容易。交通大学追根溯源,叶恭绰功不可没。他是好人。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元亨利' 的评论 : 谢谢告知!我以前不知道这一段历史。刚上网查了一下,那次叶恭绰还去了日本。大概就是那次出访回来后,他被任命为交通总长,并决定组建交通大学。本文中有一些错误,撤下精选后再修改。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真好!我这里下小雪了。
元亨利 发表评论于
拜读了,叶恭绰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时经美国赴巴黎,与韩汝甲同行。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我是冷月亮色下的第十九位访客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