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性感、美丽、充满诱惑
拒绝希特勒,迷倒海明威
这位戏剧女王将她的工作和外貌推向极致,开创了一种强烈而极具魅力的自信之美。作为史上独一无二的偶像,这位出生于德国的女演员和歌舞表演演员玛琳·黛德丽有一种独特的自信,将女性的优雅和戏剧的魅力结合在一起。在20世纪20年代,玛琳在柏林是一位舞台和银幕演员。在20世纪30年代,她转变成为好莱坞明星,和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演员一起合作。她在好莱坞的形象改造是由蜜丝佛陀先生提供的。他戏剧性的放大了她的特点,使她的眼睛显得更大,画着渐变的烟熏眼影。这种烟熏妆与她的高颧骨,轮廓清晰的嘴唇和洒了金粉的假发完美搭配,神秘而富有魔力。玛琳·黛德丽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都在不断的突破自己的造型。她经常会用男装做实验,这一趋势在现代时尚界仍然流行。
120 岁冥诞
玛丽·玛德莲娜·“玛琳”·黛德丽(德语:Marie Magdalene "Marlene" Dietrich,1901年12月27日-1992年5月6日), 德国演员兼歌手,拥有德国与美国双重国籍,在其近七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持续自我革新,由此保持了颇高的受欢迎度。
玛琳·黛德丽生于1901年的柏林,出生时名为玛丽·玛德莲娜·黛德丽(Marie Magdalena Dietrich)。5岁时父亲逝世,而后她的母亲和名普鲁士军官结婚。1918年她在魏玛的音乐学院学小提琴,并于1921年在柏林展开演员生涯.
1923年演出第一个角色,同年与助理制作鲁道夫·席贝尔(Rudolf Sieber)结婚,并生下第一个女儿。1930年是黛德丽事业起飞的开始,当年她在根据德国作家亨利希·曼的小说《垃圾教授》为蓝本改编的电影《蓝天使》(Der blaue Engel)中饰演罗拉一角,其中演唱了歌曲《我从头到脚为爱而生》(Ich bin von Kopf bis Fuß auf Liebe eingestellt)而红遍全球,然后同导演约瑟夫·冯·史坦堡(Josef von Sternberg)前往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陆续拍摄六部电影,包括1930年的《摩洛哥》、1931年的《羞辱》、1932年的《金发维纳斯》及《上海快车》、1934年的《放荡的女皇》及《魔鬼是女人》,1935年她结束与史坦堡的合作。
1936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邀请她回到德国,并保证除了提供高薪之外,还给予她完全修改剧本与挑选合作伙伴的自由,但被黛德丽拒绝。她留在在美国跟着多位导演包含亚弗列·希区考克、恩斯特·刘别谦、奥森·威尔士(电影“公民凯恩”的导演)与比利·怀德合作电影。1937年的奥地利短暂之行后,她开始了常年的旅途。两年后她接受了美国国籍,尽管当时她的母亲还住在柏林。
在三十年代中期,她和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梅·蕙丝(Mae West)以及琼·克劳馥等人同时成为“票房毒药”,因为观众不再喜欢她们“高艺术水准”的电影了。在这样的绝境下,电影《大骗局》(Destry Rides Again/The big bluff)的崭新形象,挽救了她的事业。剧中她改变原本不可接近的女神形象,成为为命运奋斗,嗓音低沉沙哑专唱淫词艳语的酒吧女郎。其后黛德丽因歌声而更加出名。尽管她认为这根本称不上唱歌,倒更像在说话。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莉莉玛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成为宣慰非洲与欧美军队艺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为此她中断了自己的正职,一直积极参与并资助战时的避难和流亡者。黛德丽投身人道主义事业,为德国及法国避难和流亡者提供住所和经济支持,并为其争取美国公民权。她在前线巡演并鼓舞士气,以此获得了美国、法国、比利时及以色列方面的表彰。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黛德丽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9名。
战争结束前,她随着最早进入德国的美军部队重新回到了德国,并寻找自己的母亲与姐妹。而她的母亲于1945年11月过世。
巴黎辞世,葬于柏林
多年与朋友和熟人几乎没有联系之后, 1992 年,黛德丽在巴黎公寓去世。她在柏林的葬礼成为轰动事件。一段漫长的旅程结束了——玛琳·黛德丽回到了家乡。
英国剧作家Kenneth Tynan,曾如此评价玛琳·黛德丽:“她的阳刚吸引了女人,她的性感吸引了男人。”
她性感、美丽,充满诱惑,是一系列复杂矛盾的综合体,她支持男女平等且经常穿着男装,也因此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中妇女运动的偶像,由于是名双性恋者,所以她也是那个年代同性恋的代表人物。
在她美丽的外表背后,其实涌动着一颗情感丰富的心灵。传说黛德丽曾计划色诱纳粹元首希特勒,在床上把这个恶魔杀死。作为德国女星,她在二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垂青,毅然表现出来的气节、智慧与勇气,更让人敬佩。2002年4月18日,柏林市政府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