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是什么社会《制度》?
中华民国是什么《制度》?绝对不会有人说是"社会主义制度"吧。中华民国从1912年到1949年存在近四十年间是"民主制度"还是"独裁制度"?可以笼通地称中华民国是"独裁制度"? 肯定有人不同意。又可以笼通地称中华民国是"民主制度"? 也会有人说不是的。所以笼通地称中华民国是什么社会《制度》是讲不清楚的。中华民国己成中国社会的过去式既己成为历史事实, 因此可以拿出来作评判的。
要想说得清楚中华民国是什么社会《制度》?必须要知道中华民国有几任大总统。中华民国大总统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国家元首的称职。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1.孙中山(临时大总统)、2.袁世凯、3.黎元洪、4.冯国璋、5.徐世昌、6.曹锟、7.蒋介石、8.李宗仁(代总统)。后两个为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时期,前几个为北洋政府时期。 袁世凯倒台后,大总统职被北洋军阀把持,孙中山在广州自立为非常大总统,与北洋政府抗衡,国民政府北伐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由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取代。1948年,蒋介石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蒋介石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1月至1913年10月中国国家元首的称呼。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由1911年12月29日(农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召开的17省代表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上选出。首次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总统府(清朝两江总督署)举行,临时大总统的就职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大总统之权责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政府制,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总统提出各部总长、次长,和各部内阁名单。《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政府制度》很理想的社会制度吧!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民主的, 这个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这么好的《制度》只维持了三个月。也就是说孙中山当了3个月临时大总统就推不下去了。这关键的《制度》就不起作用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辞职,孙中山当了中华民国3个月的临时总统。此时的孙中山47岁,领导民主革命已经18年,自从1895年领导发动广州起义以来,孙中山是屡败屡战,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参与领导多达十次起义。那时候还没有中国共产党, 这么好的《制度》维持不下去的罪状怪不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吧。
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仿照美国政府制度为什么行不通? 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只是一次重复的“改朝换代”而已,目标就是推翻大清王朝,而辛亥革命的口号,恰恰是“反清”,既然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要“论功行赏”了。有些参与革命的人,因为一己私利没有得到满足,竟然重新走到革命阵营的对立面,比如参与东南革命的应夔丞,参与云南革命的武士英,后来竟成了刺杀宋教仁的凶手。革命的目的是反清,现在目的实现,革命党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要求“革命成功,革命党消”,要求取缔领导革命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内部,也是兄弟阋墙,相互争斗。同盟会成员陈其美,与光复会成员李燮和,在革命胜利后,就爆发了矛盾,陈其美自称“上海都督”,李燮和干脆占据吴淞,自称“吴淞都督”,双方进行武力对抗。而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则在上海招兵买马,直接威胁到陈其美的权势,陈其美一见,怒从胆边生,指使自己手下暗杀了陶成章。更为讽刺的是,在武昌起义中的首义者孙武、张振武、刘成禺等人,在临时政府成立后都没有得到好处,他们竟开始转而攻击孙中山,公开辱骂孙中山,还公然纠集旧官僚与立宪党人组成“民社”,推黎元洪为首领,与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分裂对抗。
孙中山的烦恼还不止这些。当了总统,他更加意识到“柴米贵”,缺钱令他倍加头疼。孙中山回国时,身无分文,还是靠陈其美送了1000银元,暂时缓解些燃眉之急。但是当时百废待兴,南北前线战事正紧,临时政府却没有收入,各省截留下税款自用,没有上缴,被西方列强把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关,根本连一分钱都不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无奈之下,孙中山想到用“加税”方式,来增加收入,但遭到黄兴等人的强烈反对:我们革命是为重建美好的社会,百姓生活本来已经很苦了,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了。最后,孙中山想出一个办法:计划将各省的官办实业公司抵押给外国银行,以此换取借款,解决财政困难。这个消息传出,又引发众怒,临时政府还没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作为,就要将国家财产抵押给西方列强,民众指责临时政府,同盟会内部也指责孙中山此举,是“巨大的卖国行为,千古罪人诚为此举”,一些部长以辞职进行抗议。
孙中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自我批评,不再重提这项决议。无钱寸步难行,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临时政府在财政方面,可以说是完全失败,导致其他多数政务无法推行,这样一来,临时政府的“美好蓝图”便无法实施,政府的威信急剧下降,孙中山本人的威望也受到严重损害。痛定思痛之后,孙中山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还是由于自己领导的政府是“临时”政府,那么如何能够去掉“临时”两字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实现全中国的统一,而实现全中国的统一,道路只有两条:一是以武力北上推翻清王朝;二是以妥协换取北洋袁世凯的支持,逼迫清帝退位。
北伐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孙中山从革命之初,自己就根本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他也是一个空架子,临时政府没有直属的军队。各省都督也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保存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只派出老弱病残的军事人员,到南京应付北伐之事。而各省的精锐军队,陆军总长黄兴调动不了,连孙中山这个大总统也调动不了。
手中无兵,缺乏统一指挥军队的威望,孙中山的军令,连南京城都出不了。这种情形之下,孙中山要实现南北统一,唯有一条路可走:妥协,换取袁世凯的支持。孙中山是大公无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对于“大总统”的职位,他并不贪恋,对于权势与私利,他也毫不看重,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他选择与袁世凯谈判,并于1912年3月15日正式去职。
他希望以自己的妥协,来换得国家变得美好起来,然而,“无利不起早”的袁世凯,与孙中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袁世凯是个野心家,内心充斥着私欲,他的上台,又将中国带向了动荡的深渊。至此孙中山的美式共和制梦彻底破灭。面对民众大量的文盲、奴性、自私, 官僚的贪恋,权势与私利下, 美式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至此孙中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中华民国大总统第2.袁世凯、3.黎元洪、4.冯国璋、5.徐世昌、6.曹锟这五位中除袁世凯恢复帝制外, 其他四位都是军阀独裁者统治中华民族期间能说是"民主制度"吗?
中华民国大总统第7位.蒋介石。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持要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
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1931年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相对抗。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 1931年底辞国民政府主席职后,于次年初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大堤以抵抗日军,淹死百姓89万人。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林森逝世后,继任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历史证实前苏共领导一开始是出钱出物给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而且蒋介石国民党投靠美国又投靠前苏共脚踩两条船, 这两条船分开航行时,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也落水逃亡到台湾几个小岛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