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爱喝的浆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有这么一段: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 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 “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 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不过这里吴用用来迷倒众官兵的不是酒,而是"浆"。因为酒是不解渴的,而在夏天喝一碗浆绝对比酒效果好。

另外我们都知道“引车卖浆”一说,那么什么叫“浆”?

据《周礼》记载,周代有“酒正”一职,职责之一是“辨四饮之物:一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这是周天子的四种日常饮料。“一曰清”,“清” 指滤去酒糟的甜酒;“二曰医”,“医”指梅浆,梅子的浆汁,也就是今天常喝的酸梅汤,也有人说是用粥加曲糵酿成的甜酒;“三曰浆”,“浆”指酢(cù)浆,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也有人说是“水米汁相将” 的米汤;“四曰酏”,“酏(yǐ)”指很清的稀粥,也有人说是将麦芽糖溶于水制成的甜饮。

在水浒里我认为这种浆应该是属于“水米汁相将” 但是半发酵的米汤。

北宋人王辟之在其著作《渑水燕谈录》中总结道:

士大夫筵宴,率以馎饦,或在水饭之前。

士大夫凑在一起喝酒吃饭,主食一般都是和水饭,先吃馎饦后吃水饭。

馎饦是一种面食,这种面食源自北方游牧民族。到了宋朝,它泛指一切用菜汤煮熟、无需过水添浇头的汤面。这种面食在宋朝传入日本,所以日本人现在仍然管汤面叫做馎饦。

水饭就是用浆水调制过的米饭,这种米饭也被称为“飱饭”。把飱饭做得好需要制作浆水,浆水必须是甜酢适口,也就是酸甜要适度。

有了浆水再把滚热的米饭放进去,等到饭团自然散开后,会变得甜甜软软,口感很滑。

这种水饭就如饭后甜点,因为水饭被浆水点化后变得温度适口,酸甜适度。

中国古人的造糖技术并不高明。秦汉魏晋,中国无糖,老百姓想吃甜食只能寻找天然的糖源,例如蜂蜜、水果、甘蔗汁。到了唐朝,我们从印度学会了制糖术,却只能制出原糖,不能制出白糖。进入宋朝,制糖工艺大踏步前进,糖产量提高了,纯度较高的白糖也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白糖并不是真正的白糖,而是再熬炼糖浆时结晶的糖霜。糖霜很稀,价格昂贵,老百姓买不起。买不起,又想吃甜食,只有从食物发酵上想办法,让稀粥发酵出甜味,是为浆水。

但是现在中国应该已经找不到这样的浆水了,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在我们已经不缺糖了。而且浆水发酵程度不宜掌控,火候分寸也掌握不好。

不过有时候在中国失传的传统饮食,可以在邻国找到。

这是现在超市常见的韩国米浆饮料,喝起来清凉可口,我想应该是宋朝米浆的后代吧。

 

(网络资讯,海洋蓝整理编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