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着重介绍宋氏三姐妹的妈妈,我们浙江人的荣光和骄傲。
倪桂珍(1869—1931),浙江省余姚县倪家堰人,是清末民国之初余姚县最杰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和贤妻良母,她一生生养了6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
前面博文和视频介绍过早年在美国鼓动少年宋耀如,也就是阿虎,逃离茶店养父母的家,自奔远大前程的有两个中国来的小留学生牛尚周,温秉忠回国后分别娶了倪家的大小姐倪桂清、三小姐倪桂姝为妻。他们与宋耀如在上海不期而遇。
望着少年老朋友孤独苦闷的样子,他们马上想到了已19岁尚待字闺中的妻姊妹倪桂珍,便为昔日的少年朋友当起了红娘,为这对深受世俗偏见排斥的年轻男女走近对方牵线搭桥,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倪桂珍有着一双大脚,受过西方的基督教教育,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可在那个价值观、审美观被严重扭曲的社会,女子必需裹小脚的时代,这些优良素质竟成了倪桂珍寻觅佳偶时的巨大障碍。
宋先生那传教士的怪异身份,穿西装,不懂方言,剪掉了辫子不中不西的样子,也使他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很难遇到志同道合,心仪的女士。不过,这一切都在一个礼拜天的教堂里彻底地改变了。
这天,出于牛和温这两位早年小留学生的精心安排,他们带着宋先生来到教堂。当宋耀如一眼看到在唱诗班中高声歌唱赞美诗的倪桂珍时,他真切地感到了上帝对他又一次垂爱。眼前的姑娘是这样地朴实动人:乌黑平直的秀发一丝不乱地向后梳着,整齐的刘海儿下是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温柔的目光中透着智慧和虔诚。
她鬓角上的一小串珍珠跳动着灵性的光芒。她不仅仅是美艳,还有着比美艳更吸引人的独特气质。在宋耀如看来,能与这样的姑娘结为终身伴侣,是一个基督徒足以快慰平生的美事。
宋耀如的求婚非常顺利。1887年仲夏他们举行了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先由传教士克拉伦斯·里德主持了一个简朴的仪式,接下来是中国传统的结婚宴席。恐怕所有喝了婚宴喜酒的来宾都不会想到,婚礼上的两位新人所组成的家庭会在此后的一两个世纪给中国的政坛国运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婚后,妻子随夫住在了昆山,成为所在教会——监理会的热心服务者。1889年春,其父倪蕴山去世,倪桂珍回川沙治丧,并继承其父在川沙开创的耶稣教事业。1890年,宋先生离开昆山,来到川沙,夫妻俩借助川沙城南门大街“内史弟”沿街3间(今川沙镇南市街65-69号)居住,并在此开设了福音堂。每当礼拜天,宋氏即在城中牌楼桥闹市处布道演讲。
作为妻子和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公,倪桂珍是非常称职的。新婚燕尔,倪桂珍便体会到了传教士的清贫。宋耀如的月薪只有12-15美元,寒冬来临时,倪桂珍连一条新围巾也舍不得买,日常的生活费用,也要靠她不断地抽取从娘家带来的嫁妆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由于月薪太低不能养家糊口,宋先生于1892年辞去了牧师职务,转而从事工商业。他在川沙办过家庭印刷所,还在家中织造毛巾,后又去上海办印刷所和面粉厂。
倪桂珍娘家的声望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宋先生本人来自中美广泛的人脉,为他在中国各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在妻子这颗福星的照耀下,宋嘉树很快贫穷拮据的困难局面,成为上海滩上,成为当时中国最赫赫有名的实业家,金主,大商人。
在此,我们总结一下倪桂珍女士的一生:
一,冲破重重现实和心里的障碍,给自已选择发自内心相爱的爱人。
大爱,博爱压到一切,不自私,不嫉妒,给第一个孩子,女儿起名叫宋霭龄,就是为了纪念丈夫的初恋情人,爱人的。
二,选择了便一生跟定,实现了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健康病痛陪伴一生的承诺和誓言。
三,顾全大局,以国家以人民为重。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对待宋庆龄的婚姻都可以看出宋夫人以百姓,国家为天职,为己任。
四,良好的教育背景,言传身教,对子女非常严格,男女平等,送子女远渡重洋。
倪桂珍的母亲倪徐氏,是我国最早皈依基督教的明朝大学士、《农政全书》的编著者、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后裔,史称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而父辈倪氏一族,亦为余姚士大夫望属,其祖先很早从安徽,迁居到浙江余姚县定居,形成倪家堰村落。倪家有一部分人继承了祖上信奉天主教的传统,几乎每一代都有男人当了传教士,另一部分则改信基督教。
1981年5月16日她的女儿宋庆龄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建国以来仅此一人,我们知道她的父母亲是基督徒,她也是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