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点生涩的感觉,好像是写的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带着虚幻,血腥,暴力,迷茫的背景。再次阅读,有了不同的感受,对小说中的故事的脉络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托马斯是一位布拉格的外科医生,他在乡下偶遇了一位女招待特蕾莎,那姑娘爱上了她,不顾一切地跑到布拉格来找他,后来他们结婚了,但是托马斯还是经常背着特蕾莎去看他的情人女画家萨比娜。布拉格政变,苏联入侵后,托马斯和特蕾莎去了苏伊士,萨比娜也去了日内瓦。本来他们可以继续在苏伊士继续他们的旧梦,但是特蕾莎不告而别回到了布拉格,托马斯也出于爱和责任追着她回到了布拉格,他们经历了各种迫害,托马斯从一个外科医生成为了一个蓝领工人,最后成为农民,当摄影师的特蕾莎又沦落成了餐馆的女招待,也来到乡下成了放牛女。小说的结局是他们的狗死了,他俩也死在乡下的一次车祸。

 小说描写了布拉格之春以及苏联占领捷克后的红色恐怖,情景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很像。就像中国在49年以后从海外回去的知识分子一样,托马斯为报纸写了一篇文章《俄荻浦斯》,被当局认定是讽刺政府,迫害和调查诬陷接踵而至,托马斯和特蕾莎一步一步沦落到社会最底层,甚至对死亡开始了憧憬。

小说中的另外一个线索是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这个女人是追求自由和反叛的化身,她不喜欢束缚,不愿过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断地抛弃过去,走向新天地。昆德拉对她的描写带有幻想色彩,她和特蕾莎就是一轻一重的情感和的对比。有一句话叫“ 说一声爱你很沉重。” 男女之情是如此,对于祖国的爱也是如此,好像回到捷克是因为对布拉格的爱和恋眷,事实上,他们为此付上了沉重的代价。 

昆德拉在书中用了一个希腊神话《俄荻浦斯》作为贯穿始终的暗示,男女主人翁的相遇,男主人翁写的讽刺文章,一直到最后悲剧的结局都有这个神话的影子。对爱情甚至对布拉格的爱,似乎都是一场神谕的印证。

艾青的两句诗被当作爱国者的宣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昆德拉告诉你,这片土地,”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