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下23:公孙丑问曰高子曰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孟子.告子下23:公孙丑问曰高子曰

原文: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高子说:‘《小弁》,是小人的诗歌啊。’“

孟子说:“为什么这么说?”

公孙丑说:“有怨气”。

孟子说:“固陋啊,高老先生如此读《诗》啊!这里有个人,有越国人拉弓射人,那么他能谈笑劝阻不要射人,没有别的原因,是和他没有亲近关系。如果是他的兄长射人,那他一定会痛哭流涕地劝导,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是他的亲人啊。《小弁》的怨情,是周平王宜臼怨恨父亲啊;亲情就是仁心啊。高老先生对《诗》的理解,太固陋了。”

公孙丑说:“《凯风》为什么不能有怨气?”

孟子说:“《凯风》,母亲的过错不大;而《小弁》父亲的过错很大。父亲犯大错而不怨恨,那是亲情疏远了;亲人的小错也怨恨,那是不能容忍。疏远与父亲的亲情是不孝,容忍不了母亲的小错,也是不孝啊。孔子说:舜做到了至孝,五十岁了依然爱慕父母。‘”

短评:

诗经《小弁》篇讲的是,周平王宜臼怨恨父亲周幽王,因为父亲迷于淫乐,不理朝政,祸乱天下。他的怨恨出自于对父亲的爱,如果宜臼怀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他们之间的亲情就有问题了。
诗经《凯风》里的母亲想改嫁,孩子们能理解母亲,尽管他们不愿意母亲改嫁,但是他们心中无怨,这也是出于对母亲的爱。为了母亲的幸福,他们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怨还是不怨,没有一定答案,要视情形而定,但是真爱是不变的。儒家以孝为本,因为对待双亲的态度是仁心的试金石。 一个不能真心敬爱父母的人,是没有仁心的,甚至都不能算作人。这种人如果有权势,有资源,他祸害的就不只是亲人了,而是天下百姓。所以中国在产生于隋唐的科举制度以前,一直是举孝廉,也就是荐举孝顺廉洁的人做官。孝顺所以能孝亲,进而能爱惜百姓;廉洁所以不贪图享受,进而能天下为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