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给疫情下的人们带来丝丝“沸腾的生活”。当下我们这也是冬季,外出不便,窝在家里看比赛十分惬意,尤其现居家工作,遇上喜爱的项目可边欣赏边工作,享受疫情带来的“福利”, 其乐无穷。 特别是谷爱凌的出现,身份问题,老爸何方,美国+海淀的就学之路,及其母的培养模式,引起诸多的热议,似有盖过冬奥的风头 -:) 不论大家观点意见如何,年轻一代尤其海二代还是很幸福,他们有条件有机会有选择,成与不成,全看造化,谈不上能否复制。
说起运动,咱挺爱掺乎,什么项目都喜欢,重在参与,以锻炼身体为主。这可能是在我们成长的年代,没有什么娱乐的,遇上什么就玩什么,篮球足球乒乓球弹球...,是个圆的一帮孩子就能玩半天,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训练,想正规学习门都没有,一切凭天赋。所以我们那会的运动其实就是玩,不像现在的孩子,穿著配备齐全,从小正规培训上各种俱乐部,即使将来成为不了运动员,有这些基础成人之后,朋友一起运动也是像模像样。比一比现在的孩子,再看看谷姑娘,我们孩时的经历就多少有些“悲催”-:)
基于小时候不正规的运动“素质”,咱倒是什么运动都有两把刷子,玩什么有模有样,可一遇高手或稍稍受过训练的,一下就露出了马脚 -:)现在热播点冬奥会,主要项目是滑冰和滑雪,这都是咱出国后带着热情“恶补”学会的,说来也是圆了孩时的梦想。
小时候我们住的大院离北京玉渊潭的八一湖不远,孩子们夏天游泳,冬天“滑”冰,此滑冰非彼滑冰,因为那时基本没有见过谁家孩子穿着冰鞋在冰上拉风,偶尔见到也不知是那个体校来训练的。可孩子们并不甘于冬季的无聊,大伙自制冰车(爬犁)和冰鞋,照样可以在冰上潇洒自如。那会孩子都善手工,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无银子也无处可买,材料基本就是四处去顺(有偷拿的嫌疑), 主要是木板和三角铁和豆条(豆子般粗的钢条), 大家工具有限,所以将三角铁钉在小车上不是简单的工程,将两根豆条镶在与脚差不多大小的木板上当冰鞋也是要一番功夫。不过孩子们扎堆,互相传授制作技术分享顺来的材料还上手帮着完善,因而大家有了自制的冰车冰鞋,各大院的孩子成群结队在八一湖冰上飞驰也是一道风景线,不过也兹出不少是非......
出国生活慢慢稳定下来后,想起小时候对运动的热爱,于是就渐渐动起来。记得有年入冬时先买了一双冰鞋, 首次穿上感觉如此舒适合脚,踏上冰场,朋友扶着走了两圈就靠着小时候豆条冰鞋的基础居然就滑起来,一圈一圈,爽。滑雪运动是儿子上小学时的一个契机得以参与,那会学校要家长报名当志愿者照看半大的孩子,见此咱也举了手,到雪场,脚上痒痒,于是顺道租滑雪板上了半个小时的课,哈哈,自此也能磕磕碰碰坡上坡下飞驰。不久自己买了一副滑雪板,每年入冬都去滑几次,享受一下速度带来的刺激。
前两天到朋友家小坐,聊起冬奥,也说起久久没有在碰的冰鞋和滑雪板,大家一时兴起,决定下周趁着冬奥的热情去疯一把,扫一扫疫情以来郁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