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段记载的是亚伯拉罕听从了妻子撒莱的话,娶了使女夏甲为妾。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黑暗面。从某种程度来看,亚伯兰和撒莱作为被神呼召出来,也经历了神许多作为的夫妻,他们的所作所为甚至连不认识神的外邦人埃及使女都不如。然而,尽管如此,人的不信不能废掉神的信。从神和夏甲的对话我们看到,神始终是那位满有恩慈、怜悯、公义的神。祂没有因为亚伯兰和撒莱对夏甲的态度就也跟着恶待夏甲,任由她自生自灭。神温柔地向夏甲说话,祝福她甚至如同祝福亚伯兰一样。人所撇弃的,神不轻看。不单只如此,夏甲也是以听从来回应神的应许。她乖乖地回到了亚伯兰和撒莱的身边,愿意继续受苦但却是等候神应许的到来。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更多认识神。神眷顾所有的人。无论是被祂呼召出来的,还是被驱赶、遗弃的别的族裔的人,神都有恩慈怜悯的心去留意他们、关爱他们。而人的回应都一样,无论是被神呼召出来的亚伯兰,还是埃及的使女,对神的话的回应都应该是听从和顺服,不分彼此。
当我们明白当时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就会对亚伯兰和撒莱的做法和想法有更多的了解。在当时来讲,不能生孕的主母让使女为自己生孩子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形。所以,撒莱见到神不使自己身孕,就想到通过夏甲和丈夫来生一个孩子归到自己名下,这在当时来讲也无可厚非。而对于亚伯兰来说,他听从妻子的话娶了夏甲为妾,目的是要生一个孩子给夏甲,也是情有可原的。更何况当时神还已经应许了亚伯兰会有从他自己而出的后裔,所以亚伯兰自然也会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会有什么不妥之处。亚伯兰甚至可以认为这也是他对神应许的回应。既然神应许我会有孩子,那么我岂不就应该有孩子吗?既然这样,不能生孕的妻子又主动允许自己去娶夏甲,这岂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如何回应神的应许,我们有时候的确会有疑惑。是什么都不做,就等着神来成就吗?这会不会是懒惰、懈怠?是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去积极配合吗?那会不会又好像亚伯兰这样反而是出于血气呢?其实,关键就在于我们要祷告寻求神的心意。亚伯兰没有去寻求神的心意,而仅仅是听从了妻子的话。而且,因为没有祷告寻求神的指引,亚伯兰也是继续跟随人的意思,随随便便就将已经怀有他孩子的夏甲给抛弃了。我们很多时候岂不也是这样吗?用自己的方式去成就神的应许,结果是既然是出于血气,我们也就很自然飘忽无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以实玛利的出现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有时候会把历代以来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争战归结为亚伯兰当时凭着血气与夏甲生子造成的。虽然从宗族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联想,但实际上我们也要知道,两族虽然都出于亚伯兰,可是两族之间的争斗却不是因为亚伯兰和夏甲生了以实玛利就成为命中注定的事。事实上,这两族之间的争斗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对神的不信、不听从和不顺服。试想,如果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都愿意放下自己的血气,凭信完全降服在神的主权之下,听从神的吩咐,也信靠神的供应保守,那么他们又何须争战呢?什么时候他们不再跟随亚伯兰的“血气”,而是回到亚伯兰的“信”,他们就都在耶稣基督里面同为一家人了。
默想经文:“夏甲就称那对她说话的耶和华为‘看顾人的神’。因而说:‘在这里我也看见那看顾我的吗?’”(16:13)
静默思想:神是看顾人的神。甚愿这句出自埃及使女夏甲的话成为我们因信跟随神的人随时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