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又是一年元宵》

         我出生在文革, 那个年代批林批孔, 闹活了祖宗八代, 又再把他们弄死, 全中国天翻地覆, 谁又顾得上什么传统, 所以我的春节里全没有闹元宵这个词。

        后来改革开放了, 各种节日又回归了, 恢复传统的同时, 又能带动经济, 是件好事, 可惜我已过了这个年龄, 所以便再没有过穿着新棉袄、提着兔子灯, 这种童真的纯粹快乐。

        不过有二次, 孩子们一个星期的冬假正赶上春节, 便能赶回家享享我小时候不曾有过的春节的气氛, 吸吸热闹的年味。

         城隍庙赶庙会自然是元宵节的看点, 所以尽管人山人海, 还是必去那弯弯曲曲的桥上走一遭。记得那年湖里扎的是八仙过海, 做得维妙维肖、流光溢彩, 一定是各路艺人大显了神通。

        忘记给我儿子买的是什么灯了, 给我女儿买的是兔子灯, 这个印象深刻。当时女儿还小, 容易引导, 兔子灯与其给她买, 不如说是我自己要, 看着她提着花灯, 兴奋快乐的样子,  我好像圆一个童年的梦。

         元宵灯会据说始于南朝, 为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 张灯结彩庆祝。中国人爱热闹, 我也一样, 这种场合自然吸引人, 但今天读到中国民间也有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 这我就不太懂了。

        紫姑是厕神, 据民间传说是一位美丽却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死于穷困,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 于是有些地方便扎草人什么的, 妇女们在厕所旁迎回紫姑。

        迎亡魂回厕倒也是奇葩, 亦有人说紫姑是个虚名, 其实迎回的是戚夫人, 这个我更不会苟同, 戚夫人怎么会愿意再回到做过人彘的茅房, 即使是作为神。

        毕竟神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心, 因为神若有明, 必不会让人做这么伤天害理的事。

        还有元宵节自然是要吃元宵。中国人对圆的东西有一种情节, 汤圆是圆的, 月饼是圆的, 阴晴圆缺, 圆缺就是不完美, 这个好懂, 所以圆的东西都会带来福气。

        在国外几十年, 正月十五吃元宵容易, 各个超市都有买, 但花灯就难了。

        只是我自己会做花灯。这倒不是因为元宵节, 而是在德国、奥地利有一个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 在北欧也有, 圣马丁节。

         圣马丁节是11月11日, 这天夜晚, 一般来说就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都会走出家门, 提着灯笼,上街走一遭。

         这个叫作灯笼游行。

         灯笼都是小孩们自己做的, 幼小一点的就需家長帮着做, 记得有一年帮儿子做了一个狮子灯, 因为那年《狮子王》的动画片正流行, 做完后我颇为得意。

        不料到了游行队伍, 他的几个好朋友人人都提了一盏狮子灯, 比我做的更精美, 让我有点泄气。

         游行开始前, 必先由孩子们演一段关于圣马丁的戏。圣马丁出生在罗马时期的Tours, 在今日匈牙利境内, 是一位主教, 主要事迹是在一个大雪纷飞寒冷的夜晚, 他遇见一个冷得瑟瑟发抖的穷人, 圣马丁二路不说, 抽剑劈开自己仅有的红色主教长袍, 一分为二, 一半递给了那个穷人。

        孩子们演的就是这个场景。这是一个照流行的活来说, 很正气的故事, 它教会孩子们懂得分享, 要学会分享, 心中得有爱。

         演完戏后, 夜色朦胧中孩子们提着灯笼, 沿着街道唱着歌一路缓行, “我提着灯笼, 灯笼跟着我, 天上有星星闪烁, 地下有我们亮着.......”

        游行的尽头必是一堆篝火, 大人小孩们围着火堆喝烫红酒吃膨松面包, 愉快地畅谈。

        这个灯笼游行有些像元宵节的花灯会, 元宵节吃元宵, 圣马丁节的主食是鹅。

         经过一个丰收的秋天, 鹅都長得又肥又碩, 而即将到来的冬天, 食物储备不够人畜共用, 所以11月份的鹅最适宜用作大餐。圣马丁出生在罗马时期今匈牙利境内, 匈牙利平原盛产鹅鸭, 今天欧盟市场上出售的鸭鹅几乎都是来自匈牙利和波兰, 圣马丁节吃鹅习俗是否与此也有些关联, 这我不清楚, 仅是猜测而已。

          孩子们小时候, 我不知跟着游行队伍走了多少回。这些故事或多或少, 都会浅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 即使身价显赫, 也要爱惜世人, 分享是欢乐, 也是道德的一个基准。

         有时我想, 倘若我们从小也给孩子灌输这样的人不分贵贱、待人要有爱的观念, 也许社会会少了些高调嚣张。

         而于那位元宵节因穷困而亡的紫姑, 与其死后迎她为神, 不如生前分她一口饭吃。

雁东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akinglaile' 的评论 : 慧星模糊世上事
dakinglaile 发表评论于
明月光照天下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