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柬之唐明皇吳说翁同龢书法读议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陆柬之的字

以下为陆柬之的字,上为唐明皇的字

 

知道笔法,也用,可看不细,用不精。起笔,凝神;收笔,会意;行笔,没神也没意。

 

不致于“不会走,就想跑”,但着实有成篇过早,hold不住之虞。

 

笔法不精,致使看不到更好的在哪里。又急于成篇,就成了这样。身边人都“太有才了”地赞。

 

肩架体态,中常样。比就是个写,见好;离艺术品,尚欠。所谓“好看”“漂亮”,不能说美。

 

这字不是找不到更好的在哪儿,怎么写才能更好,而是不知道还有更好,自己觉得写得够好了。

 

吳说的字

 

 

 

 

好笔法!

 

不知道除了转笔之外,还当怎么用笔;

 

处处转笔,且高质量,高品味。

 

似乎也并不觉得自己写得很好,而是“从来就这样写”“还有别的写法?”猜猜:纵然见到不用笔法或用之不精者所书,也会觉得“写得蛮好嘛!”

 

于是,吳说笔下,笔法精纯,却肩架流俗,意态一般般。而又正因为此,具备了晋书的原味:字是用来写的,不是用来秀的。

 

可见,技能使精致,但也能使流俗,走不高。

 

细看吳说笔下,墨不沉,未至“有力道”;笔浮着转,行以致滑,字迹漂在纸上。

 

总之,笔头上的功夫没得说,眼神却不够深刻。

 

李隆基即唐明皇的字

 

 

 

明明显显的自幼学写字,有高明的老师教。学到的笔法起点,落笔时就高于寻常人一截。

 

转笔之法,古代,人人循之。精美的笔法,则往往藏之于宫闱。怎样才能从一般的笔法走向精美,成了秘方。李隆基则由受教于这秘方之教。

 

笔笔有始终的讲究。偶有败笔,性价比也不走低。

 

转笔到位:都有道地的细节,且尽摒笔法之外的书写习气。此,非明师指教不可得,明师不让学生造次的严厉,在这守笔法如天生中也能看得到。

 

从而,落笔沉着,行笔不散,收笔多情节。

 

肩架,较之民间书法,大气,有贵族之端。譬如:好墨好笔好纸,且用之如素,没有民间“惜纸惜墨”的拘束;譬如,行止自信,或自恃,不以书家为意,只是自行其是。譬如,不与谁争什么,也没想到过得书名。下笔即御笔,天书者,何以堪比?

 

就书法论,唐明皇字迹,任性而不妄为,自信以致有点自恃;在“君美甚,臣堪与媲之?”之下,霸气常扰了书卷气。譬如,墨,一律的重,确是沉着,也有点滞顿;笔划到位凿凿,却鲜见个性的轻重缓急。

 

好的老师,于书法,着实要紧。不仅唐明皇,后来的皇家子弟,其书法的品质(见过的,如宋哲宗,徽宗,清康熙乾隆,醇亲王,溥仪)高于民间,一目了然。不是他们学得好,实在是教得好。

 

翁同龢的字

 

不看他写的联匾,只读他的信札。

 

两代帝师者,真所谓“不是吃素的。”学书法,出于这人门下,没法不优秀。可惜,同治乾隆,都不好好学。一个写得呆头呆脑,一个写得花俚胡哨。只落得个尚存的皇家架子。

 

读翁同龢的信札,嗅书香,浸古香,使沉浸,使目醉。

 

不得了和了不得的执笔功力。力透纸背,没几个人担得起,说翁书,妥妥的。譬如,点划,如泓,如溪;凝住了,蹦起了,落下了;在眉梢,在檐下,在雨打芭蕉;譬如,写横。没随意的,也不像是很有意的,确是没一笔不精品。各种横法,自始至终地神采奕奕,每个关头的有节有度。

 

全是书卷气,学问气,没有习气。翁书之正,自骨,由衷。弃绝民间的菜色,草狗相,也不书家的专家样,走T台型。

 

落笔的,沒不好的,而且都没得比的品质。翁,目之所及,正中国书法美之三寸所在。

 

譬如字是用来写的,不是用来秀的。翁的信札,纵然是便条,为传达事宜,为房屋修缮,为斤两收入…. 随便地一写,精采的一派;

 

翁字更说明,好字,不是人人都可以写得的。譬如,摒弃个人习气于百分百。书法史,长了去。看走了眼,写滑了笔,或走火入魔,或又扭又犟….海量。斜不得指正,邪不得压抑,变态当常态,乱划作天赋。不一而论。

 

翁书,写出书法的专门意味。不经指点,你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是;就是指出了,你不好好遵循,仍是个白搭;笔法的学习,有好几步。得专门教,专门学才行。

 

翁书,沒缺点,只有尙未见到的优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