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卦时间(7)——identity,gender identity和 sex

我有一次跟P&P君在这里看玩笑,我说,考你一个,看你能不能分辨这两个不同的书写体是来自于哪个文化背景的小童?

当然了,他没答对——答对了,我就不会这么洋洋得意地拿出来说啦!我考倒他的时候不多嘛。

我们家俩大的,经常嘲笑老三写的字很难看,像个BUBEN写的!

看见了吧,无论说到哪个话题,基本都离不开identity的概念。

Identity这件事,就人类社会来说。即便退回到亚当夏娃时期,也不过两种分类,男和女(male and female)。抛开当今各种文化交叉,流行趋势,Lady Gaga,纯粹只看解剖学和生理学,也只有这两种fundamental variants,它不仅是社会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定义,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义。

这个定义背后是什么决定的?

基因。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sex, gender, 和gender identity。按照目前比较普遍被学术界可以接受的理论是,sex 指的是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层面上,男性和女性人体结构的不同。Gender,指的是心理上,社会上,和文化角度对个体的定义,而Gender identity,则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内在定义。

Sex没什么可讨论的,我不想多说,只说后两条。

丸子昨天的帖子,实际上提到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她没明确点出来),不管是由于文化的交叉重叠还是信息的误导混乱,导致我们这个时代的自然人,特别是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容易忽略解剖学从性别方面对男女的二态性定义,至少概念比较模糊。至于后来引起争议的变性手术的话题,倒不是我想多讨论的——个人观点,归个人。

基因靠什么携带和表达?染色体。先说理论——动物的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人类有23对染色体,决定性别的,被认为是第23对,男性是XY,女性是XX。卵子只能携带X染色体,精子可以携带XY两种染色体。当X遇到X结合,是女性胚胎,X遇到Y结合,是男性胚胎——当然,这种结合,理论上是随机的(我们假设没有人工的特别干预)。

基因除了携带解剖学生理学方面的特征,当然还有心理学方面的特征。

1955年,一个研究不孕症的内分泌医生Gerald Swyer发现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有极个别个体,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在童年时期是女性的性特征,但是到青少年时期并没有女性性器官的发育,通过进一步对染色体的观测,发现这一类“女性”实际上携带的是XY染色体,这种症状被称为Swyer syndrome。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在第23对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没有被激活。

有Swyer syndrome的“女性”,一般来说,不会有成熟的女性性器官——乳房,卵巢功能不正常,雌激素过低。不过,并没有发现Swyer syndrome的女性对自己的性别识别(gender identity)有障碍的记录。所以,她们不认为(医学界也不认为)她们是“生在男性身体里的女人”,而是“生在女性身体里的女人,只是有男性染色体罢了”。因此,这一类人没有对自己的gender identity认知的障碍。

有没有因为对自己的gender identity困惑而造成惨案的?当然有。

生于1965年的一个男孩——从任何角度看都是男性,解剖学,生理学,染色体,唯一问题是,在婴儿时期由于一次手术失误,造成他的PENNIS严重受损并且没可能修复。焦虑的父母带他见了著名的心理医生之后,医生给的建议是,当女孩子养吧。

爱子心切,父母接受了这个建议,连名字都改成Brenda,穿女装,玩女孩子的玩具,留长发,甚至被注射雌激素,接受人工女性阴道手术。

改造成功了?

没有。

四岁的Brenda剪烂自己被迫穿上的粉色长裙,并对自己被要求像女孩子一样走路说话而暴躁不已。她拒绝玩布娃娃,拒绝和女孩子一起游戏,尽管被迫使用女厕所,不过是——站着尿。

14岁的时候,坚持拒绝进一步的女性阴道手术,拒绝再被注射雌激素,坚持回到男性世界,甚至在25岁时和一个女性结婚了。

尽管如此,这种男——女——男的经历造成的心理阴影,仍旧导致了他(她)在2004年由于depression,自杀了。

一个长期观测的结果是,由于先天性器官发育不成熟但是仍旧被当成男孩子对待的“男孩”,没有一例要求手术变性的记录。相反,如果被当成女孩子对待的“男孩”,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反而倾向于在成年后有大量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暴躁,抑郁,多疑等心理疾病。

第一个结论是什么?

对gender identity,很难通过训练,引导,强迫,文化介入这些方面有本质的改变。也就是,你就是你——这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

再来看Identity。它是什么决定的?nature+nature——即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

好吧,直接说争议比较大的话题,straightness和gayness。一直到上世纪5,60年代,同性恋都被认为是后天形成的,是属于心理学方面的疾病,是由于个人的自我“错误选择”造成的,是“可以被治愈的”。

1993年,gay gene终于被发现——并且是由X染色体携带,也就是妈妈来决定的(很多妈妈因此陷入深深自责,这个当时的报导都有记载)。不过,进一步的研究,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决定同性恋或者异性恋的基因的location,只是可以缩小到“染色体上的某个区域”——也许,同性恋基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基因,而是DNA上的基因片段的综合作用(这件事到目前应该还没有定论)。

基因决定一切?

不是的。另外一部分,是环境。我想,这就是昨天的帖子里引起争议的话题点。或者说引发很多人焦虑的原因——如果如果,太多的信息给小孩子,对他们在个人identity方面的判断,会不会因为影响过大而导致做出错误决定,抱恨终生?

我个人觉得,这个焦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只说事实。

统计数据表明,白人和亚洲人的IQ平均值,要高于非洲和非洲美国人的IQ平均值的(这是实际测量结果,质疑没有意义),进一步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相应的基因,是会遗传的——这个好像跟我们的生活经验也不矛盾。

对双胞胎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的hot topic。由于大部分双胞胎分享同样基因,有同样的生活环境,数据显示,其IQ相关系数可以达到86%(而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IQ和父母的相关系数只有42%)。进一步观测,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IQ值和父母的IQ的相关系数,会降低到22%。

这说明了什么?——IQ可以继承,但是会被环境极大地修正。也就是说,环境和基因的结合,才是对IQ最大的作用的那个。这件事我们成年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都很容易有结论——家里穷一点的孩子,成绩一般要差一点——统计结果,拿个例反驳没意义。

或者说,贫穷饥饿疾病能够更大地影响人的IQ。如果不是完全,也很有可能大部分抵消基因的作用。就算不说IQ,说个更通俗的,一个来自于身高比较高的家庭的孩子,生长在营养不良的环境里,他的高身高基因,有多少能够被表达出来?

而IQ的测试结果呢,还会受到参加测试者的情绪影响,比如自信,焦虑,对自我的判断——当黑人家庭的孩子被告知他们会差一点的时候,会表现更差。另一个数据是,被白人家庭领养的黑人小孩,平均IQ为106,至少和白人家庭的白人小孩一样高。再细看,被白人家庭领养的黑人小孩,并没有在智力(intelligence)上有显著提高。提高的,是在智力测试中的performance。

所以,结论是,尽管基因是被可以被继承的,不过环境的作用,绝对不可以被忽视。正是环境,文化,地理位置,历史的不同,决定了“人”的不同。

最后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我自己完全可以接受同性恋(我有同事就是),也能接受变性手术(如果在个体对自己的IDENTITY有极大困扰并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但是,我不接受社会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有意识模糊sex的概念——这个跟平权完全没关系,那是另外一回事。

shaoning 发表评论于
虽然理由不一样,但我赞同你最后的结论。我也不反对同性结合合法化,但要允许神职人员拒绝给他们主持典礼,并且不能称为婚姻。婚姻只能是一男一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