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师姐特意现学准备了这首《萱草花》,我心中最适合此文的歌曲,淡淡的忧伤,但温暖,有怀念、有甜美……)
我的父亲和母亲之二: 母亲的童年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不再有苦难。
同千千万万同时代的人一样,母亲有着非常苦难的童年。贫穷和艰苦的劳动也许还可以忍耐,但无端的歧视,无休止低人一等的生活让她饱受压抑。当有机会可以离开曾給她留下无数心痛的家乡时,她毫无犹豫。如同父亲十五岁时偷偷报名参军,十八岁的母亲自己去报名到北大荒当农工,无惧那里远若天边,传说中只有寒冷和荒凉。她不相信还会有比家乡更糟糕的生活。尽管后来也经历过很多的人生磨难,要承受远离亲人的痛苦,但她从未后悔过当年只身离家的决定。
她常说她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学。聪明又能干的母亲后来曾有过很多发展的机会,但没有上过学每次都成了最大的障碍。但她靠自学终能够读书、写字。
下面是她亲笔写下的往事。我尽量保持原样,对于有兴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这也许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我也吃惊母亲文字的简练和准确,除了分段、标点和更正一些错字别字,流畅的叙述我觉得无需修饰和改动。要知道她从没有机会走进任何课堂,很多字她要查字典才能写出来。整篇文字她也是一气呵成,没再修改过。感谢大家有兴趣花时间阅读。
特意查了一下“富裕中农”的定义,及其与“地主”和“富农”的区别(我同样不赞同地主和富农在土改中所受到的血腥对待。不但剥夺了大多是劳动所得的土地,还剥夺了做人的尊严,并且株连后代几十年),根据wikipedia:
- 如果家庭拥有土地,家庭成员不参加劳动,只依靠地租收入或雇佣农工耕种,属于“地主”,家中土地要没收分给其他农民,只给留下相当全村平均人口拥有的土地,自行耕种。或者根本不留土地。地主属于被打倒的阶级,地主家庭的子女禁止在军队服役,禁止担任党政职务。“管公堂”、“收学租”、“帮助地主收租管家”、“二地主”。“小土地出租者”不得以地主论。
- 如果家庭拥有土地,虽然也收取地租或雇佣农工,但自己和家庭成员也参加劳动,为“富农”,多余土地也要没收,但不属于被打倒的阶级。“半地主式的富农”。“有重大反革命行为”的富农,叫做反动富农。
- 如果家庭拥有土地,但基本是自给,不收取地租,属于“中农”。如果在农忙时也雇佣临时工(雇農),要算取雇工与自己全家劳动所得的比例——“剥削量”。剥削量超过20%为“富裕中农”或“上中农”,属于不被依靠的对象。低于20%为“中农”,属于“团结对象”。如果家庭收入不足,尚需出外打工,为“下中农”,属于被剥削的依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