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新州南部高地的市镇鲍勒尔和米塔贡
2022年4月15日是复活节公众假期的第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悉尼新冠疫情虽然仍有日增1万5千例的记录,但各种管控均已放松。小女儿Linda和女婿Frank开车接上我们老两口,去南部高地游玩。因疫情关系,我们有很长时间没有出远门了。女儿女婿关心父母,尽管他们在这个假期还有一些工作和活动安排,仍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出去走走,以活动身体、放松心情。
车子沿着休姆高速公路(Hume Highway)南行,一个半小时后就进入了新南威尔士州的南部高地(Southern Highlands)。
南部高地是悉尼西南约110公里处的一个地区,由温格卡利比郡(Wingecarribee Shire)管辖。其西边为南部高原,北为麦克阿瑟地区,东为伊拉瓦拉地区,东南则为南海岸地区。地区内重要的城镇有:米塔贡、科洛维尔、鲍勒尔、莫斯韦尔、邦达努与罗伯逊。 该地区为澳洲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地形多山,海拔为500至900米。在连绵起伏的山丘和原始的灌木林中间,分布着许多文化遗产小镇,这里是悉尼人民最喜爱的周末度假胜地之一,也是新南威尔士州一个主要的葡萄酒产区,葡萄园有60个之多。
图1,南部高地地图
我们的车子驶过南部高地的北部小镇米塔贡(Mittagong)约5公里后,就进入了南部高地最大的市镇鲍勒尔(Bowral )。
鲍勒尔位于悉尼西南约九十多分钟车程处。它是温格卡利比郡和南部高地的主要商业和娱乐区。在2016 年人口普查中,鲍勒尔地区的人口为 12,949。
过去,鲍勒尔是悉尼高收入阶层的乡村避暑胜地,这导致该地区建立了许多富人庄园。
由于经过此地的从悉尼到墨尔本的铁路线的修建,鲍勒尔在 1860 年代和 1890 年代之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富有的悉尼人在镇上购买了房产或土地,建造了宏伟的维多利亚式房屋,种植了橡树、枫树类落叶乔木。使该地区看起来更像欧洲和英国的市镇。今天,尽管它距离市中心有一百多公里,它仍被认为是悉尼通勤者的“宿舍郊区” ,有一些在悉尼工作的人住在此地。还有不少悉尼退休人员也选择此处为养老安身之处。
图2,鲍勒尔地图
我们漫步在鲍勒尔主街之上,宽阔的街道两边停满了汽车,除少数商店因复活节休假停业外,大部分店铺都正常营业。街两旁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我们发现,逛街的人群中很少有戴口罩的,人们轻松地享受闲暇时光,令人感觉不到现在还存在着新冠疫情。
图3,鲍勒尔的街道-1
图4,鲍勒尔的街道-2
图5,鲍勒尔的街道-3
图6,我们在鲍勒尔街上的实时位置
鲍勒尔以其精品店、古董店、美食餐厅和咖啡馆而远近闻名。我们信步走进了一家古董店,深邃的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形态各异的花瓶、酒具,有十九世纪悉尼的大型出版物,有手工制作的用具和家庭作坊生产的蜡烛、香皂等等,古色古香,各有特色。
图7,在古董店-1
图8,在古董店-2
图9,在古董店-3
我们看到,一家咖啡店里满墙书柜中整齐地排列着大大小小的书籍,在它旁边的小桌前品茗咖啡,书香伴随茶香,一定别有风味。这真是从未见到过的特殊咖啡馆。
据知,鲍勒尔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它在 2000 年被宣布为澳大利亚第一座书城,它拥有众多书店和与许多文学人物相关的踪迹。就书店而言,鲍勒尔有多家售卖新旧书籍的书店:鲍勒尔书店经售种类繁多的高质量新书,罗拉旧书店拥有一万种以上的旧书和CD及DVD光盘,黑天鹅书店售卖新书和二手书,凤凰书店出售一万种以上的二手书,等等。
就文学人物而言,鲍勒尔及周边地区产生了不少作家和作品。澳大利亚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就在南部高地莫斯韦尔的都铎府度过了早期的学生时代。他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1973年因为“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怀特一生创作丰硕,出版有《人树》(1955)、《探险家沃斯》(1957)、《乘战车的人》(1961)、《风暴眼》(1973)、《树叶裙》(1976)等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此外还有剧作、诗歌、自传等。怀特的小说已被译成中、法、德、俄、西、葡、瑞典、挪威、捷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伯来等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16年起每年都在鲍勒尔举办南部高地作家节。南部高地的作家创作和出版了许多作品。鲍勒尔中心图书馆和它的米塔贡分馆、莫斯维尔分馆是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地方报纸、杂志也精彩纷呈,有周刊《Southern Highland News》(南部高地新闻),周刊《Southern Highland Express》(南部高地快讯),月刊《Latte Life》(老年生活),双月刊《Highlive》(高地生活)等。文化氛围浸润着鲍勒尔的大街小巷。无怪乎咖啡店里也满溢着书香了。
图10,满墙书柜的咖啡店
图11,怀特名著的中译本之一
图12,南部高地作者出版的书籍-1
图13,南部高地作者出版的书籍-2
图14,南部高地作者出版的书籍-3
鲍勒尔拥有种类齐全的店铺,从大型超市Woolworths 和colse,到各色服装店、餐饮店、日用品店,还有The Grand Hotel等供旅客食宿的酒店。在它的郊区,分布有不少葡萄酒庄园。我们在街边留影,然后在一家泰国餐厅午餐。
图15,大酒店
图16,街边留影-1
图17,街边留影-2
图18,鲍勒尔建镇150周年纪念徽章
图19,鲍勒尔的葡萄酒庄园(此图取自网络)
午餐后我们驱车登上市镇东北的直布罗陀山。此山最高处海拔863米,比鲍勒尔市街的海拔600米要高200多米。它是一个塌陷的火山核心,由非常坚硬的粗面岩及微正长岩组成。1.5 亿年前,它穿过霍克斯伯里砂岩形成了一座高山,是伊拉瓦拉海岸和大分水岭之间的最高点。
直布罗陀山上有三处观景台,自南而北依次为鲍勒尔观景台、杰洛尔观景台和米塔贡观景台。我们到达能俯瞰鲍拉尔全景的鲍勒尔观景台路口时,可能是因为近日的大雨使观景台附近的地面出现了不安全问题,通向观景台的支路被栏杆挡住不让通行。我们只好继续驱车北行,幸亏后两个观景台都正常开放。
图20,直布罗陀山侧视
图21,直布罗陀山上的公路
图22,直布罗陀山地理位置
我们循着路标方向走到杰洛尔观景台。沿着山崖边有一个观景小屋,设有长凳供人休息和观景。大幅的说明牌上标注出远方的一些地名,可以看到鲍勒尔在向南2公里处,而西边是绵延的南部高地群山,它们海拔与直布罗陀山相近,都在800多米上下。西北方七、八十公里外的远处,隐约可见的是著名的蓝山世界遗产地区。
山下近处,可以看到车辆来往的道路、民居的房舍和密集的树林。举目向南,鲍勒尔的部分街道在林木的遮掩下依稀可见。向西远望,群山被绿色的森林覆盖,近处一片长条状屋宇不像民居而像厂房,也许这是一个酿制葡萄酒的厂区吧!
山下不远,有一片外形相似、密集邻接的单层房屋,它们是接待外地游客的度假村。浓密的树林将其环绕,使它远离城市的喧闹,尽享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安逸。
我们在崖边留影,并在长凳上小憩,这个晴朗的秋日、美丽的山景使我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图23,杰洛尔观景台路标
图24,杰洛尔观景台位置
图25,杰洛尔观景台的小屋
图26,杰洛尔观景台上的说明牌
图27,杰洛尔观景台下的近处
图28,从杰洛尔观景台遥看南边的鲍勒尔市街
图29,杰洛尔观景台所见远处
图30,山下的整齐度假村
图31,度假村被密林环绕
图32,拍摄者
图33,观景台留影
图34,小憩
下一个观景台是米塔贡观景台。在这里有一个直布罗陀保护区的说明牌,上面介绍了这个介于鲍勒尔和米塔贡之间,占有130公顷面积的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土地保护与灌木保护、集水范围、地质条件、定居点和采石场等,说明牌上绘有保护区的地图,还绘有袋鼠和刺猬,它们应是保护区的常见动物,可惜今天我们未能遇到。
从观景台可以清楚地看到米塔贡市街。这个小镇处于山谷中,四周森林密布。它是南部高地最北边的市镇,是从悉尼进入南部高地的门户。该镇位于三个小山保护区之间。三个小山是亚历山德拉山(海拔780 米),直布罗陀山和九十英亩山(大山的一部分)。
在观景台上眺望,近处山体被树木覆盖,绿意葱茏,而远处群山逶迤,绵延不绝。向北望去,浓绿的树林之间,有大片浅绿色的地块,它们旁边有一些村舍,可能是农田或者是放牧牛羊的草场。
图35,米塔贡观景台路标
图36,直布罗陀山保护区说明牌
图37,观景台望见的米塔贡市街
图38,群山逶迤
图39,米塔贡观景台留影
图40,从米塔贡观景台北望
驱车下山,我们来到米塔贡市街。这个人口约九千人的小镇,主要街道拥有众多零售商和古董店。我们未在街道上停留,直接去到本地最著名的景点亚历山德拉湖畔。
这是一个位于市镇北部的筑坝挡水形成的小型人工湖,流入附近的纳泰河。靠近此湖有澳大利亚最早的一座铁矿,有铁路将煤炭从亚历山德拉山后部运送到铁矿。亚历山德拉湖最初是铁路发动机的供水湖,后来才成为一个风景名胜处所,并辟为环境保留地。
图41,米塔贡地图
图42,米塔贡街景
图43,米塔贡亚历山德拉湖保留地位置
我们沿着湖边漫步。湖中有水柱高约20米的喷泉,增添了一道灵动的风景。湖中有野鸭游弋,湖边山上林木葱郁,景色宜人。湖周边设有儿童游乐区、遮阳帆、自由秋千、公共洗手间、野餐区、步行道和健身器材等,不愧是一个设施比较齐全的游览地。从手机查看,此处位于东经150.45度、南纬34.45度处,海拔615.9米。当时气温19摄氏度,刮西风,风速每秒4.7米,气温宜人、微风拂面,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
当我们看到路边一棵亭亭玉立、树叶全红的槭树时,就更加感到浓浓的秋意了。
图44,亚历山德拉湖喷泉
图45,亚历山德拉湖北侧
图46,亚历山德拉湖南侧
图47,湖山倒影
图48,亚历山德拉湖坐标及高程记录
图49,槭叶正红
撰写:LZZ,摄影:Frank, Linda, 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