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密宗】金刚萨埵之:马尔巴大师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马尔巴大师,

公元1012年出生于西藏南部的落札县, 卒于1097年。

十五岁开始向卓弥释迦意希学习梵文,也学习诗歌、戏剧,后来成为出色的藏梵双语大译师。

语言过关了以后,

马尔巴为了求法先后去过尼泊尔三次, 印度四次。

 

为了到印度学习密法,马尔巴不惜把所有家产变卖,充作学费。

大家看到了, 求密法不是免费的, 是要供养很多钱的。

到了印度,从那洛巴, 弥勒巴, 智藏等修学密法。

而主要的上师是那洛巴。 所学的密法主要有喜金刚, 密集金刚, 大手印等。 这些都成为以后噶举派的主要特色。

 

那洛巴出生在孟加拉国的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

他幼时聪明, 修习印度教经典, 成为一名班智达学者。

因偶然的机会, 阅读了佛教经典, 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于是出家成为佛教僧人, 法名虚空藏。 并成为那烂陀寺和超岩寺的北门守护者。

 

一提到那烂陀寺和超岩寺,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耳熟?

对了, 我们昨天讲了阿底峡尊者, 就是从那里去西藏的。

阿底峡尊者是超岩寺的首座论主。

所以说起来,阿底峡和那洛巴是同门师兄弟。

只是阿底峡地位好像要高很多。

当然了, 修习的成就, 并不能从首座论主和北门守护者来判断。

我只是有些奇怪, 那时阿底峡尊者早就入藏了, 为什么马尔巴还要舍近求远? 直接去找阿底峡就好了。

 

既然那洛巴和阿底峡是同门师兄弟, 那他们的师父又是谁呢?

他们的师父是帝洛巴。

帝洛巴, 公元988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的一个婆罗门家庭。

他曾经在比哈尔一带的寺院生活,后来受空行母指示离开。后来在西印度一带做榨芝麻油工人与在坟墓中坐禅十二年。

 

印度的出家人常常喜欢去尸陀林修行禅定。

尸陀林就是埋死人的墓地。 埋死人的地方本来就吓人, 中间再坐几个蓬头垢面, 眼眶深陷, 骨瘦如柴的人, 真是吓死人不偿命。

帝洛巴在尸陀林修了十二年后, 就去印度各地寻找上师学习。

据说师从拉瓦巴, 因陀罗菩提, 和龙树尊者。

后来受金刚总持佛灌顶, 把学得各种瑜伽形成大手印。成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

 

尽管和龙树尊者差上几百年, 又扯上了关系。

可见龙树尊者在印度佛教界那真是擎天之柱威名远播。

就连几百年以后的人个个都要借他的威名。 

唐密的善无畏和金刚智要和他扯上关系, 藏密红教宁玛派的莲华生要和他扯上关系, 白教噶举派和黄教格鲁派(新噶当派)也要和他扯上关系。

谁不和龙树扯上点关系就在江湖上混不下去。

总的来说,帝洛巴是白教和黄教的共同先祖。

但他好像和莲华生大士一样, 有些来历不明了, 不知道他的传承又是哪里来的。 最后成了受金刚总持佛灌顶。

又是从虚空中来, 不见人间传承。

密宗好像就永远说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

 

话扯得有点远了。

马尔巴回到西藏后,致力于翻译工作。

他将从印度带回的梵文经典, 翻译为藏文, 成为西藏的译经大师之一。

除了翻译以外,马尔巴以在家居士身份教授学生,传授灌顶密法。

其中以密勒日巴最为杰出, 是马尔巴的嫡传弟子。

 

你没有看错,藏密噶举派的开山祖师是一位在家居士。

马尔巴于公元1097年示寂,世寿八十六。

他直接传承了印度那洛巴的密法,另辟噶举派,成为该派的开祖。

噶举派注重口传教授。 “噶”是指佛语或师长的言教, “举”意为传承, 合起来为口传,也就是师徒以言语亲自传授继承。

马尔巴按照印度密教的风习,在修法时都穿著白色僧裙。

以后这种白色僧裙,成了噶举派世代相袭的传统。

后人据此,称之为白教。
 

有佛弟子大名问:“无为无不为我还是不明白,  敬请师父开示。”

为, 就是有意为之, 是刀斧痕。

不为, 还是有意为之, 还是刀斧痕。

没有为, 没有不为。

这和动与不动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动, 没有不动, 动也是不动, 不动并不妨碍动。

这和空与有是一样的道理。

不是空, 不是有, 空也是有, 有也是空。

 

我这样讲, 我知道你不一定听得懂。

你一定要参出本来面目, 才听得懂我在说什么。

我绝不是在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 我说的正是在描述本来面目, 我说的正是第一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