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静坐中“顶头悬”的作用

前几天有人和我说:“你功法里的顶头悬还是挺新颖的,我以前没听说过”。我说,这哪里是我的东西,而且也不是新东西,太极拳和多数的道家功法都有。

什么是“顶头悬”?

这里是庞明老师的说法

头要中正,还得有一个轻轻往上顶、往上悬着的意思,好像自己整个人从上面被提起来,然后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来似的。大家从发旋上摸着一缕头发往上一提,把人拉起来,脑子里边就会有个人在天空中悬着的感觉。过去讲要顶头悬,也叫虚凌顶劲。头悬着,好像顶着虚空,但脖子不要使劲,要放松,意念往上一顶,把人的意气领起来。

我自己是这样做:

在意念中,想象有一条似有似无的透明细线连于头顶百会处,把人轻提起来,悬于空中(如下图的布偶娃娃)。注意意念要轻,似有似无。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是“气功百会”,即发旋处(两耳尖连线中点后约一厘米处。找自己的发旋,摸摸头顶那个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而不是针灸百会(头顶正中点)。

顶头悬示意图

顶头悬的作用是什么?

可能有各种说法,我只说自己的领悟。

人最难放松的地方,在下颌部位,平颈椎的寰椎和枢椎的地方。道家小周天功法,凡讲”以意领气“的,都知道通小周天,有三关难过,从下到上,依次为:尾闾、夹脊和玉枕。其中玉枕是最难过的。下颌正处于玉枕之下,下颌通,则玉枕通。

为什么下颌难通?我认为这个地方,有一点点天然的僵力。

鹤翔桩提出”似笑非笑“,南怀瑾提出的静坐时要“面带微笑”,都是松下颌、通玉枕的举措。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要领对松下颌、通玉枕作用有限,调心的作用更大一些。

其实这三关,不讲”以意领气“的功法,也是要经过的,只不过习练者自己没有刻意做而已,而且过的时候,习练者可能自己不知道。静坐中,有的人会出现点头的现象,这就是玉枕不通的表征。玉枕通了,就不再点头。

真正松下颌、通玉枕靠什么?顶头悬。

先说不做顶头悬的感受:因为下颌的不通,就是感觉全身处于浑沌状态,全身不通畅,其结果是就是全身不放松。一旦做了顶头悬,你的一点意念轻轻地提到了百会处,下颌处的天然僵力一下就被卸掉,全身你从百会到会阴一下就通畅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静坐确实很美。

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上写道:“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太极拳名篇《十三势歌》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所以,顶头悬的作用,是贯通全身。

这时候,由于全身的贯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自动地“似守非守”丹田,守得轻柔而恬淡。这个是我尝试“顶头悬”之前没有想到的。在当初尝试顶头悬之前,我其实有一点小小的担心。担心什么呢?静坐有个原则,就是意念的“上虚下实”。我就担心顶头悬会不会造成上面意念太重。事实证明,没有问题。

七支做法,有个“后脑略向后收放”的要领,起的作用和顶头悬是类似的。

学静坐,治未病,请加我微信

WeChat QR Cod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