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题图):大黄蜂号在圣克鲁斯奋战来袭日机。舰尾已中弹冒烟,中部左舷的黑烟是高炮开火造成的。一架九七舰攻鱼雷轰炸机投雷后正在退出攻击,而一架九九舰爆俯冲轰炸机正在自杀攻击,马上要撞上航母。时间大约是1942年10月26日09时15分。
1 背景:僵持的南太平洋战局
1942年是航母对决的大年,六场中打了四场。前面三场中,日军5月在珊瑚海小胜,美军6月在中途岛大捷,8月在东所罗门小胜。从8月开始,为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瓜岛)双方投入重兵,打了一系列海陆空大战。《航母对决系列三 (A)》表1简介了六场为争夺瓜岛打的主要海战,其中东所罗门是这六场中的第二场,也是第三场航母对决。本篇介绍美方战史上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日方战史称为南太平洋海战(Battle of the South Pacific)。日方命名极易产生混淆,因所有六场争夺瓜岛的海战(和其它所罗门群岛战役的海战)都可称为“南太平洋海战”,读者看来自日方的战史时需要注意。圣克鲁斯海战是第四场航母对决,也是第四场为争夺瓜岛打的海战(图2)。日军出动了五艘航母,比中途岛时还多一艘,企图通过一场决战打破南太僵局。美军出动了在太平洋仅剩的两艘航母,面对志在必得的日军不甘示弱,双方爆发激烈的航母对决。但圣克鲁斯海战在战史上,和东所罗门一样,比较冷门。
比所罗门群岛更名不见经传的圣克鲁斯群岛是一个位于所罗门群岛东南220海里(400公里,250英里)的小群岛(图2)。那里人口稀少,疟疾横行,白人若上岛很少能幸存。由于受文明世界影响小,岛上土著比所罗门群岛的土著还要“土”。1942年7月美军计划首次在南太反攻时,一个目标是所罗门群岛首府图拉吉,另一个目标其实是圣克鲁斯群岛,打算上岛建机场。但后来发现岛上的地质不适合建机场,而且不少上岛勘察的陆军工兵死于疟疾。所以美军就将第二个目标定在瓜岛。这场航母对决因发生在圣克鲁斯群岛北部海域而如此命名(图2),但和群岛本身无直接关系。
图2 第三场航母对决(第二场瓜岛海战)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和第四场航母对决(第四场瓜岛海战)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的位置
[注] 本图和《航母对决系列三 (A) 》图2是同一张图。重复使用是考虑到有些读者可能只看本篇。
8月24日第二场瓜岛海战(东所罗门航母对决)后在10月11-12日又爆发了第三场瓜岛海战:美方称埃斯帕恩斯角海战(Battle of Cape Esperance),日方称萨沃岛海战(Battle of Savo Island)。双方水面战舰在黑夜中混战,美军险胜。战绩是击沉一艘日重巡洋舰,一艘驱逐舰;美一艘驱逐舰被击沉。此役为在8月9日第一场瓜岛海战(美方称萨沃岛海战 [Battle of Savo Island],日方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First Battle of the Solomon Sea])中一败涂地的美水面战舰部队(四艘重巡被击沉,日舰无损伤)扳回一分:在日军擅长的夜战中美军也能打赢。
但这样的小胜(多击沉一艘日重巡)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瓜岛胶着的战局。瓜岛战局有海,陆,空三个维度,僵持取决于很独特的战术特点:白天美军有海上优势,晚上日军有海上优势,每天周而复始。由于美海军陆战队(海陆)占据着亨德森机场(Henderson Field,本篇以后简称“机场”,图3),派驻的“仙人掌航空队”(Cactus Air Force,因机场附近有大量仙人掌而得名,先后来自海陆,海航,陆航,和皇家新西兰空军)在白天控制着周围的天空,使日舰不敢出动,无法给登陆的陆军运送补给。但到了晚上,美机无法出动,日本海军就活跃起来为陆军运补(起先用运输舰,后来损失太大靠驱逐舰,最后靠潜艇)。美军称其为“东京特快”(Tokyo Express),日军自称为“老鼠运输队”。天没亮,日舰像不可见光的老鼠一样,慌张离开瓜岛,撒腿向西北方所罗门群岛日占岛屿撤退,尽可能跑到“仙人掌航空队”攻击半径以外。要是没跑出美机攻击半径,第二天一早就会被美机追杀,日舰可能被敲到海底。
图3 亨德森机场: 瓜岛海陆空大战基本都是为了争夺这个简易野战机场
[注] 圆圈是日军炮击或轰炸造成的弹坑。跑道上的弹坑已被填平。图左侧跑道两边可看到“仙人掌航空队”的飞机。图右上角可看到瓜岛北岸。
恼羞成怒的日军不时从腊包尔(Rabaul,图2)出动岸基飞机来轰炸机场。但因航程遥远(560海里,1000公里,640英里),所以载弹量小,轰炸效果不大。日军偶尔派主力舰(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乘黑夜来近距离炮轰机场,十分过瘾,有几次将机场砸烂(如10月13日晚两艘战列舰的怒射将美机打得只剩一架在第二天可以升空)。岛上陆军写给海军的感谢信称“海军巨炮一门胜过陆军野炮千门”。但在狭窄的瓜岛北岸海峡,主力舰无法施展,既怕美水面舰艇夜间反击(理论上讲一艘鱼雷艇可干翻一艘战列舰,肯尼迪总统年轻时就在所罗门群岛任鱼雷艇艇长,成长为英雄好汉),更怕美机白天来袭。所以珍贵的主力舰不能经常来冒险执行这种炮击机场的“脏活累活”,来了也只能在半夜猛轰一个小时,然后抓紧时间像“老鼠运输队”一样逃之夭夭。不然它们很可能葬身“铁底海峡”(Iron Bottom Sound)。总体来说,日本海军(岸基海航 + 水面部队)无法拔掉亨德森机场这个钉子,结果由于运补不足,登陆陆军继续缺粮缺弹,无力夺取机场。
美军理论上可在白天为登陆部队运补,条件较好。10月13日美运输舰队乘日军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败北后正在喘气之际,将6000名陆军官兵送上瓜岛。这对苦战中的13000多名陆战队员来说是雪中送炭。但美军运补也不敢肆无忌惮,往往高速卸货后让运输舰队转身就走。这是因为他们既怕岸基日机来空袭,也怕日水面战舰来扫荡。结果很多卸货时间长的大型作战装备(如重炮)无法运上瓜岛,所以岛上美军(海陆 + 陆军)除了大力守卫机场外,也无力清剿登陆日军。总之,瓜岛的战局就如此僵持着。
从1942年8月美军在瓜岛登陆开始,瓜岛战事就一直由新成立的南太平洋战区(South Pacific Area,简称SOPAC“南太”)司令部领导。在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刚结束不久,南太战区就成立了(图4)。这是因为西南太战区和中太战区很难协调配合。著名的案例是发生在西南太战区地盘里的珊瑚海海战。总部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西南太战区由陆军主导,司令是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但因是海战,主战部队来自总部在夏威夷珍珠港的中太战区,中太由海军主导,司令是海军上将尼米兹。结果陆,海军之间和两大战区之间情报中转极慢,多次贻误战机。偶有配合反而出现乌龙:西南太的陆航岸基飞机误炸了中太的海军水面部队(见《航母对决系列一 (B)》)。在戈姆利(R. Ghormley)海军中将领导下,南太战区职能专一:专注瓜岛(和所罗门群岛)战事,协调领导战区内各军兵种部队作战。
图4 太战中盟军主要战区:西南太,南太,中太,北太
[注] 红线为1942年5月,6月,和8月日军扩张的最远范围。红点为珍珠港,珊瑚海,和中途岛三大战役。西南太由麦克阿瑟领导。南太,中太,和北太都从属于尼米兹领导的太平洋地区(Pacific Ocean Area)大战区。
在8月24日东所罗门海战小胜以后,南太战区不但陆战不顺,在海上也倒霉透顶。三艘航母中企业号(Enterprise)在东所罗门负伤赴珍珠港修理,没有受伤的萨拉托加号(Saratoga)和黄蜂号(Wasp)连续遭到日潜艇偷袭中雷。8月31日,萨拉托加号(《航母对决系列:航母在两战之间的发展 》图4)被日潜艇击伤(这是它在半年多第二次被雷击,上一次是1月12日)。尽管仅七人负伤,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中将(珊瑚海,中途岛,和东所罗门三场航母对决的指挥官)是其中一人。萨拉托加号只能回本土大修。9月15日,黄蜂号竟被三枚潜射鱼雷击沉(图5)。这艘航母1940年4月才入役,起初一直在大西洋支援英军,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才增援太平洋舰队。东所罗门海战之前因护航的驱逐舰队需要加油,黄蜂号没赶上这场航母对决。没取得任何战果的黄蜂号壮志未酬身先死:带着200多名舰员和46架飞机葬身鱼腹(相比之下,在东所罗门海战中美机的全部损失仅17架)。击沉黄蜂号的伊-19号潜艇连射六枚鱼雷,不但三枚敲沉了黄蜂号,而且一枚击沉了一艘驱逐舰,另一枚击伤了北卡罗莱纳号(North Carolina)战列舰(被迫大修三个月)。一次齐射取得击沉两舰,击伤一舰(而且都是大型一线战舰)的惊人战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伊-19号好运爆棚,成功地逃脱了美驱逐舰气急败坏的深弹攻击。一艘小小的潜艇以一己之力,取得了接近日军在珊瑚海海战的战果(见《航母对决系列一》),超过了日军在东所罗门海战的战果(见《航母对决系列三》)。返航后伊-19号的英雄艇长受到天皇接见嘉奖。
图5 黄蜂号(Wasp)大型航母被日军潜射鱼雷击中沉没:1942年9月15日
此时美军在广袤的太平洋只剩一艘完好的航母:大黄蜂号(Hornet)(图6)。尽管中途岛海战后在珍珠港整补近两个月的大黄蜂号马上赶赴南太前线顶了上去,航母兵力奇缺使南太战区陷入危机。因两艘都栽在潜艇手里,宝贵的航母损失太大,无力再出动为运输舰队护航,这样对瓜岛运补行动被迫暂停,在瓜岛的陆战被迫转入守势。若和日军硬刚,派运输舰队前出运补,航母难免会有一场恶战。恶战中若大黄蜂号也战沉的话,瓜岛将得不到任何飞机的补充(那里所有飞机都要靠航母运送至飞机航程之内,再飞到亨德森机场)。“仙人掌航空队”飞机损失后就会玩完,这样机场会守不住,瓜岛会沦陷,南太战区会崩溃。
图6 大黄蜂号(Hornet)大型航母:26000吨(满载),87架舰载机(圣克鲁斯海战时)
南太战区能打翻身仗吗?10月18日,尼米兹将保守谨慎的戈姆利从南太战区司令这一岗位撤换下来,由哈尔西(W. Halsey)中将取而代之。绰号“公牛”(Bull)的哈尔西是一员虎将。珍珠港遇袭当天他就率企业号积极寻战。4月时率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双航母编队护送杜立特空袭东京,出色完成任务。5月回珍珠港后因病住院,错过了中途岛战役(他推荐的部下斯普鲁恩斯在中途岛领衔指挥,立了大功)。经过数月休养,哈尔西再披战袍,奔赴位于新喀里多尼亚岛(New Caledonia)努美阿(Noumea,图2)的南太战区总部上任。他的到来受到官兵热烈欢迎,大家都觉得他会带领南太战区结束僵持状态。在上任后一周就爆发的圣克鲁斯海战是哈尔西领导下的第一场大战。
2 双方战役准备:能否打翻身仗?
日军高层同样对瓜岛胶着的战局不满。从5月的MO作战起,日军重点是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占领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是次要目标(见《航母对决系列一》)。占领图拉吉对岸的瓜岛是次要目标边上更次要的目标。没想到从8月起为争夺瓜岛爆发了一系列海陆空大战,结果日军逐步把战略重点转到瓜岛。陆,海军之间经过反复磋商达成协议:(1)对莫尔兹比港的攻势由陆军翻山越岭从陆路自行解决,这就是后来的科科达小径(Kokoda Trail)战役。海军无力为掩护登陆部队再打一场珊瑚海海战。海军除了提供有限的岸基航空兵力支援新几内亚作战以外,将全力以赴投入瓜岛方向。(2)海军一会为瓜岛上的陆军全力运补,二将投入联合舰队主力,通过歼灭美海军主力来为南太战局打开局面。
日海军从8月到10月已为争夺瓜岛打了三场重大海战(萨沃,东所罗门,埃斯帕恩斯角),不少战舰和飞机已成为“铁底海峡”的“铁底”。这次再战,海军要求陆军积极配合:舰队主力要等陆军对亨德森机场开始总攻时才出动,这样美航母多半会参战,为海军提供歼敌机会。因日航母会进入危险的驻机场岸基飞机攻击半径,最佳状态是陆军占领机场后海军才挺进,这样日航母可专注美舰载机的威胁,而不用担心来自岸基机的后顾之忧。不但如此,机场被占后反而可被日海航利用,成为歼灭美军的力量倍增器。
从10月中旬起,联合舰队两大主力一直在所罗门群岛北部海域磨刀霍霍,徘徊寻战(也在等瓜岛陆军调兵遣将,对机场发动总攻):
(1)近藤信竹(N. Kondo)中将指挥的前进部队(Advance Force):飞鹰号(Hiyo)和隼鹰号(Junyo)两艘大型航母,携舰载机96架;金刚号(Kongo)和榛名号(Haruna)战列舰;四艘重巡;一艘轻巡;11艘驱逐舰。但这支“前进部队”名不符实,它其实是两支部队中位置靠后(靠西)的一支(这支部队为何如此命名是战史上的一个谜)。
(2)南云忠一(C. Nagumo)中将率领的机动部队(Striking Force):两艘参加过珍珠港,珊瑚海,和东所罗门三大战役的大型航母翔鹤号(Shokaku)和瑞鹤号(Zuikaku)(见《航母对决系列一 (A) 》图3和图4)和一艘轻型航母瑞凤号(Zuiho)(图10),携舰载机157架;比睿号(Hiei)和雾岛号(Kirishima)战列舰;八艘驱逐舰。另外有一支归机动部队领导但作战时单独行动的前卫部队(Vanguard Force),四艘重巡;一艘轻巡;六艘驱逐舰。在原忠一(C. Hara)少将指挥下,前卫部队的任务是奋勇向前,在机动部队舰载机重创敌航母后歼灭残敌。
由近藤任前线总指挥的这44艘战舰(含五艘航母和四艘战列舰)组成的强大力量秣马厉兵,一心要为中途岛惨败雪耻(在东所罗门没能抓住报仇的机会)。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命令是“寻找并歼灭任何在所罗门海域活动的美军舰队及其增援力量”。问题是:美航母部队会应战吗?
答案:由于“公牛”哈尔西新任南太战区掌门人,这个仗是非打不可的(要是戈姆利在位,是否会挺身应战?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哈尔西一腔热血以外,在东所罗门海战中受伤的企业号修复后在10月24日从珍珠港及时赶到南太前线,另外企业号还带来了一艘全新的战列舰南达科他号(South Dakota)当“贴身保镖”,让哈尔西底气倍增。他下令两个航母打击群出动寻战歼敌:
(1)金凯德(T. Kinkaid)少将指挥的第16特混舰队(Task Force 16):企业号大型航母,携舰载机82架;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一艘重巡;一艘轻巡;七艘驱逐舰。
(2)墨锐(G. Murray)少将率领的第17特混舰队(Task Force 17):大黄蜂号大型航母,携舰载机87架;两艘重巡;两艘轻巡;六艘驱逐舰。
这两个航母打击群在所罗门群岛以东圣克鲁斯群岛海域合兵一处后,哈尔西任命金凯德来指挥这个双航母编队。美军总共22艘军舰,兵力只有日军的一半。航母2 : 5,不到日军的一半。美,日舰载机169 : 253,相差很多(表1)。但这已经是美军在太平洋能拼凑出来的全部航母兵力了。在两个月前东所罗门海战时,美军尚能出动28艘军舰(对阵53艘日舰),航母3 : 3,舰载机以253 : 167占优势(见《航母对决系列三》)。在圣克鲁斯,靠这点有限的兵力去硬刚实力雄厚的日军,南太战区能打翻身仗吗?
表1 圣克鲁斯海战双方舰载机实力对比:日军占优势
| 战斗机 (零战 Zeke) | 俯冲轰炸机 (九九舰爆 Val) | 鱼雷轰炸机 (九七舰攻 Kate) | 单舰 总数 |
翔鹤 | 18 | 20 | 23 | 61 |
瑞鹤 | 27 | 27 | 18 | 72 |
瑞凤 | 18 |
| 6 | 24 |
隼鹰 | 24 | 21 | 10 | 55 |
飞鹰* | 18 | 11 | 12 | 41 |
单种机型总数 | 105 | 79 | 69 | 253 |
实际参战 | 87 | 68 | 57 | 212 |
* 没有参战
| 战斗机 (F4F野猫 Wildcat) | 俯冲轰炸机 (SBD无畏 Dauntless) | 鱼雷轰炸机 (TBF复仇者 Avenger) | 单舰 总数 |
企业 | 34 | 36 | 12 | 82 |
大黄蜂 | 36 | 36 | 15 | 87 |
单种机型总数 | 70 | 72 | 27 | 169 |
【资料来源】整理自S. E. Morison, 1949, The Struggle for Guadalcanal, August 1942–February 1943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V), pp. 204–207,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注] 尽管这些来自美方的资料和来自日方的资料有一定出入,但主要采用日方资料的星尘等(合著),2010,《太平洋战争:海岛鏖战》(台北:知兵堂突击精选,p. 156)认为日军实际参战飞机为211架,和莫里森的212架基本一致。
好在有限的舰载航空兵力能得到实力不俗的岸基航空兵力支持。10月下旬,“仙人掌航空队”从瓜岛能出动40架飞机(23架战斗机,17架俯冲轰炸机)。另外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图2)有85架岸基飞机(海航 PBY“卡塔丽娜”式 [Catalina] 水上侦察机(水侦)和陆航 B-17“飞行堡垒”式 [Flying Fortress] 重型轰炸机)。这125架岸基飞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航母部队抵消舰载航空兵力的劣势。而日军100来架岸基飞机由于部署在遥远的腊包尔,在所罗门群岛无可落脚的基地。岸基飞机来回六七个小时,飞到瓜岛上空勉强能战斗20–30分钟,但飞不到圣克鲁斯群岛海域,所以鞭长莫及。
总体来说,在圣克鲁斯航母对决中美航空兵力(舰载169 + 岸基125 = 294架)和日航空兵力(舰载机243架)相比有优势。这也是哈尔西敢于派出全部两艘航母上阵的底气。他给参战部队的命令是:“扫荡圣克鲁斯群岛北部水域敌军,然后折向西南,消灭企图靠近瓜岛的敌舰队。”
【航母对决四:圣克鲁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