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没说但好像什么又都说了


一个叫温伯雪子的人来到了齐鲁大地。温伯雪子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西方的得道的高人,与孔子同时代的这样的一个得道的高人,他到了鲁国以后,鲁国很多的君子都想见他一面,但是温伯雪子都一一推辞了。让自己的弟子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到齐国去了。从齐国回来以后,又回到了鲁国他下榻的地方,鲁国的君子仍然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见他一面,温伯雪子实在是盛情难却,于是就和他们见了面,但是送走他们以后,温伯雪子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第二天又有一波人来见他,温伯雪子把他们送走以后,又是很失望地叹了一口气。

他的弟子就问他:先生,为什么每见之客,必入而叹呢?你为什么每次见到他们之后都会叹息呢?温伯雪子说:这些人啊,明乎礼仪,陋乎知人心,你看他们表面上非常的客气,非常的虔诚,从容一若龙,一若虎,见我的时候那中规中矩,行的都是大礼,然而接下来没有三句话,他们都是道我也似父,谏我也似子。他们像父亲一样语重心长的来教导我,又像我的子女一样非常关心的指点我,他们见我哪里是求道的呢,他们只是来听听是不是合于他们自己的观点而已。只要有一句不合于他们的观点,他们就开始来指点我,来提醒我,所以我每入而叹。

孔子听说温伯雪子来到了鲁国,也专门带着众弟子一起去见温伯雪子,但是他和温伯雪子见面以后,只是静静地听温伯雪子讲道,讲完以后,孔子就告退了。孔子的弟子就很纳闷,说:先生啊,你一直在我们面前称赞温伯雪子,我们今天也想听一听你们俩是怎么论道的,可是今天你竟然和他一句话都没有说,为什么呢?孔子说”目击而道存,亦不可以容声焉”。孔子认为真正的得道之人,只要相互看上一眼,就什么都知道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孔子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好像什么都说了,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这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啊,真正的得道之人,他绝不是迎合大众的,绝不是迎合世俗心理的,反而是很多人发现不了他,根本不能够懂他。庄子《在宥》篇说:世俗之人皆喜同乎己,而恶异乎己者。都是喜欢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而不喜欢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夫以为出乎众为心哉!何尝出乎众哉?都是想在语言上占上风,然而越是想占上风的人,又有几个人真正的占了上风呢,像孔子这一次做得就是不言之辩:目击而道存,亦不可以容声焉。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在温伯雪子眼里,整个齐鲁大地得道的只有一个人,只有孔子一个人。这里面顺便提一下,孔子晚年是得道之人。庄子三十三篇里,两次承认孔子是得道之人,只不过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孔子真正的思想和精神,在晚年是入了道的。

所以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有多少人认可你,反而是你的价值越高,认可你的人越少,那么你就成为什么了?你就真正地成为了一个主宰者。你就相当于一个秘方,所谓的秘方是什么,就像庄子《逍遥游》篇讲到那个防冻霜的药膏,只有他家族人知道这个这个配方,它非常的实用,但是知道的人太少了,这就叫秘方。一旦被一个说客发现了,他就可以拿着这个小小的秘方去列土封侯,这就是秘方,这就是价值,一旦所有人都明白了,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那就起不到真正的主宰作用和决定作用。吴越大战中只有吴国掌握了这个秘方,如果越国也掌握了这个秘方,可想而知,这个秘方,自然就失去了在战争中的决定性的作用。

只要你具有价值,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这样的得道之人就是群龙之首,他能够唤醒一草一木,能够让平凡的人变成不平凡的人。《易经》里面讲“群龙无首,吉!”。这句话,我们通常理解为一个团队没有领导,其实群龙无首,这个“无首”并不是表示没有领导,而表示的是以“无为为首”。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也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侮之。真正的群龙无首指的是“太上”。而不是没有领导,这样的得道之人才是真正的主宰者,布局者。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真正有价值的,都是被雪藏的;群龙无首,吉!”

https://www.ixigua.com/7120472068897899039?logTag=a1b2f3407ff5fbd7bc19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