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对决系列: (四E) 圣克鲁斯,1942年10月26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0  第五回合:日机撕咬大黄蜂号

让我们再回到受伤的大黄蜂号。火势被控制住后,从10时30分起,北汉普顿号(Northampton)重巡洋舰开始拖着大黄蜂号试图脱离险境。但在11时40分,直径1.75英寸的钢缆被拉断。一艘不到10000吨的重巡拖不动一艘26000吨的大型航母,这很正常。一阵手忙脚乱以后,终于找到一根更粗的直径2英寸的钢缆,在13时30分,北汉普顿号开始重新拖着大黄蜂号,慢慢将航速提到了3节。同时大黄蜂号轮机人员在继续努力,试图恢复部分动力。对大黄蜂号来说,能尽早逃出日机攻击半径,就有希望。

21  北汉普顿号重巡洋舰在试图拖救大黄蜂号航母:10261320

[注] 注意航母舰体在向右倾斜。

在美军忙着抢救大黄蜂号时,角田的第2航空战队已在近藤命令下加入机动部队,理论上归南云指挥。但实际上,南云正率受伤的翔鹤号和瑞凤号在没有受伤的瑞鹤号的护送下向西北撤离战场,饱尝美军铁拳的老将怕国之重器继中途岛后再在他手里沉入海底。而角田正率隼鹰号编队向东南方挺进(图9)。在12时左右角田远远地望见了机动部队的桅杆,故意不去报到。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若两支部队合兵一处,因机动部队位置已被美军掌握,敌机一定会追杀过来,可能全军覆没,而美军目前还不一定明白隼鹰号的行踪。角田真实的理由是要建功立业,为此他需要自由行动的空间。勇猛的角田心里十分鄙视懦弱的南云。

在后方的山本也对南云的避战十分不满,向南云下令:“圣克鲁斯群岛以北敌航母部队已遭重创,一部正向西南逃跑,务必捕捉并歼灭该部美军。”到12时30分,南云在上级压力下也在下级(尤其是瑞鹤号舰长)苦谏下,同意瑞鹤号率护航战舰离开北撤的机动部队本队,掉头南下,再次参战。

一路进军的角田在13时放飞了只有15架飞机组成的当天日机第四攻击波(隼鹰队第二攻击波)(表5)。在13时15分,南下的瑞鹤号放飞仅有13架飞机的当天日机第五攻击波(瑞鹤队第三攻击波)(表5)。在15时15分,南云觉得自己离战场越来越远,指挥不便,下令由角田指挥瑞鹤号作战,南云本人继续率余部北撤。但此时瑞鹤号已无航空兵力可上阵,角田还是要依赖自己亲率的隼鹰号。最后角田在隼鹰号上拼凑出10架飞机,在15时30分放飞当天日机第六攻击波(隼鹰队第三攻击波),这是当天日军的最后一波(表5)。到目前为止全部四场航母对决中,以前从未在一天之内放飞六波攻击队。来自四艘航母的六个攻击波的架数是62,44,29,15,13,和10架:明显的一波不如一波。在圣克鲁斯,日军可谓拼尽全力,但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15时10分,来自隼鹰队的日机第四攻击波发现了行动缓慢的大黄蜂号及其护航编队,马上咬了上来。大黄蜂号要是有新式博福斯高炮,要是有像南达科他号那样的贴身保镖,要是有企业号派来的巡逻战斗机保护,也许还有希望。可惜这条“大虫”一无所有,所以就没戏了。在七架九七舰攻鱼雷机冒着密集炮火来袭,千钧一发的关头,北汉普顿号为了自保,将拖带钢缆砍断,躲过了一劫。但编队中有一艘轻巡中雷。另一枚鱼雷妥妥地命中了无助的大黄蜂号,海水再次灌入动力舱,舰体向右的倾斜增加到14度。

22  一架九七舰攻鱼雷机冒着炽烈的防空炮火扑向大黄蜂号:10261515

[注] 尽管模糊,这张照片是圣克鲁斯海战(也是整个太战)最经典的照片之一。很少有九七舰攻投雷以前的照片。这架飞机在极低的高度逼近美舰,在极近的距离还没有投雷,反映了当时日海航飞行人员高超的飞行技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从这张照片也可看出美舰高炮火力的密集。最后这架日机被击落。

最后的第五,第六波日机尽管实力不强,但他们像非洲的鬣狗一样,一口一口撕咬,一定要让这条顽强的“大虫”流光最后一滴血。15时40分,来自瑞鹤队的第五波日机在两架九九舰爆俯冲攻击未果后,六架九七舰攻这次没有携带鱼雷,携带的是巨大的800公斤(1760磅)炸弹。在珍珠港一弹干翻三万吨的亚利桑那号(Arizona)战列舰的就是这种利器。日机以一个完美的V型队形向没有动力的大黄蜂号水平投弹,在高炮火力的抗击下,命中率受到影响。仅一枚炸弹命中甲板,但威力巨大。在15时50分,由于舰体倾斜度从18度增加到20度,舰长被迫下令弃舰。舰长本人在16时27分离舰。

到17时10分,来自隼鹰队的第六波日机十分寒酸:攻击兵力仅有四架九九舰爆(另有六架零战),但也竭尽全力撕咬受伤的航母。日机呼啸而下有一弹命中。虽然已被放弃,这条“大虫”继续顽强地浮在海面。

当时除了机动部队本队(以负伤的翔鹤号和瑞凤号为核心)在向北撤退,角田部队(以隼鹰号和瑞鹤号为核心)在美军西北部航空作战以外,前卫部队(一直名符其实地冲在前头)和前进部队(一直名不符实地在离美军最远的靠西位置活动)在13时左右合兵一处,向东南方的美军高速追击(图9)。在18时04分,近藤下令准备夜战。他旗下的主力舰有两艘战列舰和八艘重巡洋舰,实力强大,在航空兵力已将美军重创而美机无法夜战的情况下,发挥日军水面战的夜战专长,很可能取得更大战果。这也是首次将日军演练多年的“邀击渐减”战略付诸于实战的机会。也就是说航空兵已出色地完成了“渐减”任务,现在是战列舰部队挺身向前,对残敌致命一击的时候(见《航母对决系列: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

围在已被放弃但不肯下沉的大黄蜂号周围的美舰上人人自危,担心优势日军随时可能扑来收拾他们。夜幕降临,两艘驱逐舰奉命补枪,其他战舰先撤。从19时开始,两艘驱逐舰含泪对大黄蜂号各射了八枚鱼雷。“战果”让大家对美鱼雷的性能十分无语:对着一动不动的死靶16发仅命中九发,而已遍体鳞伤的大黄蜂号继续坚挺不沉。太战初期美鱼雷性能出名的差,但这次再创新低——难道它们通人性,不愿击沉己方航母?为完成任务,两艘驱逐舰被迫向航母开炮。这时他们头上已有日舰派出的水侦在盘旋,还不时在高炮射程外投下照明弹。吃了300多发炮弹以后,大黄蜂号从头到尾都在燃烧,但还是拒绝沉没。大敌当前,两艘驱逐舰只能趁着夜色狼狈逃窜,那时是20时40分。

杀气腾腾的近藤命令日本舰队排成横队,每舰相距4000米,航速24节,像梳子一样浩浩荡荡,劈波斩浪地扑向美军。19时20分,水侦报告:“有2艘敌驱逐舰正向起火的航母射击。”21时20分,大批日舰过瘾地围观了熊熊燃烧的大黄蜂号。为报杜立特空袭一箭之仇,山本原打算将敌航母作为战利品拖回日本展览,一解心头之恨。但因火势太大,不断爆炸,只能作罢。两艘日驱逐舰发射了四枚鱼雷,圆满地完成美驱逐舰未竟的事业。10月27日凌晨01时35分,这艘坚贞不屈的航母终于翻转沉没。在最后一刻,日驱逐舰确认了甲板上大黄蜂号的编号:“8”(代表 CV-8)。这是日水面舰队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解气地欣赏美航母的沉没,也是圣克鲁斯航母对决的句号。同时这也是前四场航母对决的句号。

11  战役评议

航母对决的胜负取决于能否击沉对方航母。圣克鲁斯海战无疑是日军战术上的胜利:美军一艘大型航母(加上一艘驱逐舰)被击沉,日舰无一艘被击沉(表6)。日军宣称又是一场“大捷”(当然根据日方宣传,中途岛也是“大捷”)。其实只能算小胜,因为从飞机和飞行人员损失数量来看,日军的损失比美军大的多(表7,表8)。

6  圣克鲁斯海战:双方战果

 

美军

日军

阵亡,失踪飞行人员

26

148

损失的飞机

81

99

被击沉的大型航母

1

0

被击沉的驱逐舰

1

0

被击伤的大型航母

1

1

被击伤的轻型航母

0

1

被击伤的战列舰

1

0

被击伤的巡洋舰

3

1

被击伤的驱逐舰

2

1

【资料来源】整理自 Wikipedia: 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

7  双方舰载机的损失(被击落或返航时迫降)

 

总数

损失

损失率 (%)

第一波 (翔鹤,瑞鹤,瑞凤)

62

42

68%

第二波 (翔鹤,瑞鹤)

44

24

55%

第三波 (隼鹰)

29

11

38%

第四波 (瑞鹤)

15

2

13%

第五波 (隼鹰)

13

1

7%

第六波 (隼鹰)

10

0

0%

日舰载机攻击队损失总计

173(攻击)

80

46%

日舰载机全部损失总计

212(参战)

99

47%

美舰载机全部损失总计*

169(参战)

81

48%

【资料来源】“攻击”= 参加攻击队。“参战”= 参加攻击队 + 未参加攻击队,而参加战斗巡逻队的全部飞机。日攻击队损失整理自星尘等,2010,《太平洋战争:海岛鏖战》p. 181,台北:知兵堂突击精选。* 全球战略没能查到美机三个攻击波每一波的损失,但为相互比较,这里用参战飞机的全部损失提供一个损失率,可供参考。

圣克鲁斯海战是1942年从5月打到10月连续四场航母对决中的最后一场。航母对决从零开始,现已打出一种模式:除非像在中途岛那样一方特别骄横轻敌再加运气不好,另一方运气爆棚,结果出现一边倒的战局,一般情况下双方在基本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都没有决定性的优势,想打翻身仗难度极大。也就是说,“中途岛奇迹”无法复制。

前四场航母对决的一个共同特色是日军以优势兵力进攻,美军以弱势兵力防守。这次海战可以说既是前三场航母对决(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的继续,也是前三场为争夺瓜岛打的海战(萨沃岛,东所罗门,埃斯帕恩斯角)的继续,是双方航母部队为突破僵局做的最大努力。对日海航来说,一天之内发动绝无仅有的六波攻击,不可谓不拼,可以说此役是机动部队最后的高潮。美军也将士用命,奋力硬刚优势日军。从表7可看出双方全部参战舰载机的损失达到了惊人的 47%–48%。

摩拳擦掌的山本这次寻找美军决战的目的达到了。优势兵力转化成在激烈的对抗中难得的战果:很过瘾地目击了一艘让日军咬牙切齿的服役仅一年的崭新航母葬身鱼腹。但从瓜岛这个大战役的层面,海军并非独立行动,而是海陆配合通过夺取亨德森机场来改变所罗门群岛周围海域的制海制空权,这个战略目标根本没有实现。由于陆军在岛上进攻机场失败,海军拼命取得的战果无法持续保持优势。更何况为取得这些战果,海军演出了航母对决中的高潮大戏,结果拼伤了所剩六艘航母中的三艘(瑞凤号,翔鹤号重创,飞鹰号战前引擎起火,都要大修)。剩下的三艘中凤翔号太老旧(1922年下水的日本第一艘航母,见《航母对决系列:航母在两战之间的发展》),无法上前线,只能在国内训练新手。瑞鹤号舰载机队被打残,必须回国整补。只剩隼鹰号一艘在所罗门前线执行为运输舰队护航任务,为保险起见,在瓜岛剩下的战斗中没有积极寻战(和美军怕损失企业号类似)。

比航母损失更惨的是日军损失了148位精心培育,经验丰富的飞行人员,超过了以前三场航母对决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中途岛)飞行人员的损失(表8)。可以说在圣克鲁斯,日本海航拼光了自己精心培育的骨血。700多位进攻珍珠港的飞行人员中此时已有400多位血洒疆场,而且很多是大,中,小队长等骨干。而日军的精英训练机制无法大规模,高质量地培养新手(见《航母对决系列:对决前的主力舰载机》)。圣克鲁斯一役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日海航高手的最后一搏,此后,海航人员素质一落千丈,机动部队名存实亡,心力交瘁的南云也被山本解职。开战时的十艘航母一年不到已有六艘躺在海底(表9),日军已经无力进行航母对决了。

8  前四场航母对决中损失(阵亡或失踪)的海航舰载机飞行人员

 

珊瑚海

中途岛

东所罗门

圣克鲁斯

总数

日军

90

110

61

148

409

美军

80

115

7

26

228

【资料来源】(1) 日,美圣克鲁斯数字整理自 Wikipedia: 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 (2) 美珊瑚海数字估计自 U.S. Navy, 1943, Combat Narratives: The Battle of the Coral Sea, Washington: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3) 美中途岛数字整理自 (a) USS Enterprise (CV-6) Action Report, June 8, 1942; (b) USS Hornet (CV-8) Action Report, June 13, 1942; (c) USS Yorktown (CV-5) Action Report, June 18, 1942。这三份原始报告在海军历史和传统司令部网站可查到(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https://www.history.navy.mil/research/archives/digital-exhibits-highlights/action-reports/wwii-battle-of-midway.html); (4) 日,美东所罗门数字来自 Wikipedia: Battle of the Eastern Solomons。

对美军来说,在哈尔西上任一周后,不畏强敌,奋勇迎战,显示出了振兴南太战区,打破瓜岛僵持的决心。但结果败下阵来令人失望:再次损失一艘宝贵的航母而未能敲沉一艘日军航母(尽管击伤了两艘航母)。哈尔西咬牙切齿,发誓南太战区要继续努力,硬刚日军。一贯有大将风度的尼米兹尽量“丧事喜办”,在总结报告里说海上形势“不是不可救药但十分严峻”。考虑到在海空战中击落了大量敌机也将敌航母部队赶出了瓜岛海域,并在陆战中大量歼敌并成功地守住了机场,他认为“瓜岛总的局势不是对我方不利”。

9  四场航母对决中双方被击沉,击伤的航母

 

美军被击沉

美军被击伤

日军被击沉

日军被击伤

珊瑚海

1

1

1

1

中途岛

1

0

4

0

东所罗门

0

1

1

0

圣克鲁斯

1

1

0

2

其他战斗

2*

1**

0

0

全部损失

5

4***

6

3

[注] “击伤”定义是被炸弹或鱼雷命中,近失或被扫射中弹不计入本表。* 兰利号在1942年2月被岸基飞机击沉,黄蜂号在1942年9月被潜艇击沉。** 萨拉托加号在1942年1月和8月两次被潜艇击伤。*** 同一艘航母可能在一次海战中被击伤,在另一次海战中被击沉(如约克城号,在珊瑚海被击伤,在中途岛被击沉)。同一艘航母也可能在两次海战中被击伤(如企业号,在东所罗门和圣克鲁斯两次被击伤)。

四场航母对决下来,美军除了第三场东所罗门以外每次都有一艘被击沉:在珊瑚海损失了列克星顿号,在中途岛约克城号,在圣克鲁斯大黄蜂号。另外在非航母对决作战中损失了两艘。太战开战时仅有八艘航母的美军,才打了十个月,五艘航母已沉到海底,损失巨大(表9)。起码有一艘需要部署在大西洋(突击队员号),余下七艘奋战在太平洋的航母还剩两艘。其中萨拉托加号特别倒霉:一年中两次遭灾中潜艇埋伏(1942年1月和8月),大多数时间在趴窝修理,基本派不上用场。在航母极其短缺的1942年的四场航母对决中,萨拉托加号仅在东所罗门出场一次。在最艰苦卓绝的头四场航母对决中,企业号上场三次(负伤两次),是主力中的主力。圣克鲁斯海战结束时,遍体鳞伤的企业号是美军在广袤的太平洋抵抗日军的最后一艘航母。但连哈尔西这头“公牛”也不愿意让企业号再次上阵,万一战沉南太战区可能全部玩完。所以第五,第六场争夺瓜岛的海战他只派水面部队上阵(《航母对决系列三 (A) 》表1)。

除了鱼雷性能和通讯联系亟待改善这老一套的内容以外,美军在圣克鲁斯战后的总结突出了两个重点。(1)舰队防空作战时战斗机指挥急需改进,需要提高的方面包括人员素质,雷达装备,和飞行人员无线电纪律(玩笑,骂街,尖叫都应禁止)。(2)每个编队不一定只以一艘航母为核心。两艘(或更多)航母可组成一个编队,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护航资源(如战列舰),提高整个编队的防空打击能力。从1943年1月起,多航母编队成为航母特混舰队(打击群)的常态。在圣克鲁斯海战中,美军官兵还报告日军的攻击似乎不如以前那么凶悍。连续四场航母对决以后,美军对日军的套路基本摸熟,不再有第一场对决前的那种“失败病”笼罩下的怯场,无所畏惧反而能正常发挥,打出水平。日军由于高手不断战死,新手不断加入,整体实力在逐步下降。另外,由于博福斯新式高炮开始使用,加上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不惜“降低身段”充当企业号的贴身保镖,大量地敲下来袭日机,瓦解了日机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同样,日军战后的战训研究也指出美防空炮火威力猛增,导致飞机损失急剧上升。

尽管双方都拼尽全力,圣克鲁斯海战不是一场有决定意义的决战,而是在瓜岛僵持中一系列的海陆空大战的一部分。双方为破解僵持局面大打出手,但打完后战局继续僵持。双方都没能打翻身仗是这场航母对决(和前面一场:东所罗门海战)在战史上冷门的原因之一。尽管很多人认为中途岛是太战转折点,也有很多人(包括全球战略)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为争夺瓜岛展开的海陆空大战(含两场航母对决)才是太战战略僵持中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中途岛以后,日军仍能保持攻势,美军并没有开始常打胜仗,在瓜岛多次海战中胜败都有。但在瓜岛战役于1943年2月结束以后,日军无力再攻,而美军持续进攻。

在圣克鲁斯海战以后,日军尽管海航人员损失殆尽,但还剩六艘航母(开战时十艘,战沉六艘后,又有“两鹰”入役),在数量上仍占优势,理论上可碾压美军硕果仅存,多次负伤的企业号。但实际上,日军可上阵的也仅有一艘隼鹰号。总之,在一年之内(其实五个月之内)连续四场高强度航母对决后,双方难分胜负,精疲力尽,无力再战。

在为争夺瓜岛展开的海陆空大战中,圣克鲁斯是不是六场海战中的转折点?大多数有关瓜岛(和所罗门群岛)战役的史书认为也不是。这是因为圣克鲁斯战后双方继续有能力为岛上部队大力运补。为阻止对方,到11月中旬双方又一次大打出手,爆发了美战史上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Naval Battle of Guadalcanal)。这是第五场争夺瓜岛的海战,日方称之为第三次所罗门海战(Third Battle of the Solomon Sea)。因双方都无力再派航母部队,都出动了战列舰部队,结果日军两艘战列舰被击沉。那场海战才被各类史书认为是为争夺瓜岛的六场海战中的转折点(全球战略同意这种观点)。但因不属于航母对决,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航母对决系列三 (A) 》表1)。

为深入了解圣克鲁斯海战的意义,这次为了本篇的创作,全球战略专门从海军历史和传统司令部(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网站挖掘出一份1943年海军情报部门汇总了大量战斗报告后整理出来的内部材料《战斗经过(Combat Narratives)》(当时保密工作纪律要求阅读后烧毁——当然现已解密)(见表2资料来源 #2)。这是比莫里森15卷巨著的第五卷(《争夺瓜岛的斗争 The Struggle for Guadalcanal》,1949年出版)(见表1资料来源)更早的原始材料。《战斗经过》指出要是美航母部队没有挺身迎战,日机动部队多半也会从圣克鲁斯群岛海域撤走。原因是每次瓜岛陆军进攻机场的企图失败,海军就会北撤,不愿和驻在这“不沉的航母”的岸基飞机硬刚。当10月26日凌晨机场战役全面失败的消息传到海上后,日海军多半会退兵。如果这样的话,代价惨重的圣克鲁斯海战的贡献在哪里?莫里森认为为瓜岛上的美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能将援兵和物资送上瓜岛。《战斗经过》认为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歼灭敌海航兵力,迫使日军无法在三周后爆发的有决定意义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提供强有力的空中保护。正是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牺牲,才赢得了瓜岛战役的最终胜利。

23  日军在瓜岛战役中失败的象征:搁浅在海滩的运输舰

[注] 这张摄于1943年11月的照片是美军挫败日军增援企图,最终赢得瓜岛战役胜利的经典照片之一。在战役后期,日运输舰鬼怒川丸(Kinugawa Maru)被美机重创后,怕沉没,在海岸抢滩。

在圣克鲁斯海战以后,瓜岛鏖战还是看不到头。在1942年11月又打了两场海战,各一胜一负(因不是航母对决,不在本系列范围内)。但实际上日军已撑不下去了,最后在1943年2月悄悄地将一万多饿的半死的残兵败将撤走(日军在瓜岛损失了一万多人,其中一半战死,一半饿死)。从1942年8月在瓜岛登陆后,美国三军(海军,海陆,陆军)将士浴血奋战,终于成功地将日军的南太攻势顶了回去,赢得了太战中第一个夺岛战役的胜利。

企业号舰员在圣克鲁斯海战以后自豪地宣称:剩下的太战将是“企业号对日本”(Enterprise versus Japan)。经过一年半“休战”,双方航母部队养精蓄锐后,将于1944年6月在菲律宾海(马里亚纳群岛)再度对决。

【对决四:圣克鲁斯,全篇完】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多谢分享!日军有经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损失惨重,导致以后的战绩越来越差。我曾经去参观过在加州的大黄蜂号航母,当然是另一艘同名的航母了。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unflower28' 的评论 : 谢再评!是的,列克星顿号(Lexington)是第二艘航母(CV-2),和萨拉托加号(Saratoga)一起于1927入役。战列巡洋舰未完成舰体改建的航母,是当时(直至二战中期)吨位最大的航母。十年后,1937-1938年,约克城号(Yorktown)和企业号(Enterprise)入役。这级全新设计的航母被称为美国“第一型现代航母”,深受美军青睐。1941年12月太战开战时,美军有八艘航母:(以服役年代为序)兰利,列克星顿,萨拉托加,突击队员,约克城,企业,黄蜂,大黄蜂。终战时,只有萨拉托加,突击队员,和企业幸存。具体请参考《航母对决系列:航母在两战之间的发展》
Sunflower28 发表评论于
据我所知,Lexington号虽大,但是由战列舰改装而成,老旧,并非美国主力航母,新型的完全是为航母而设计的乔治城号和企业号才是美军主力航母。所以乔治城号和企业号比较皮实:)企业号好像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唯一未被击沉的航母。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unflower28' 的评论 : 谢知音详评!“不过对你的这最后一次圣克鲁斯海战的战役评估有异议。根据维基及有关资料是美国赢了。你不能用击沉多少航母,战舰来衡量输赢,要从对整个战场,战争的影响来衡量” 数据我都已摆出:美航母损失大,日飞机,飞行人员损失大。谁输谁赢这场战役在后世历史学家中有争议。所以你的不同意见我很尊重。

有关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影响,当时(1943年)的美海军情报部门这样总结(Conclusion, 全部就这两段,有兴趣可Google: The Combat Narratives: The Battles of Cape Esperance and Santa Cruz Islands;另外可去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网站下载。本篇引述了这篇报告):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damage suffered by the Japanese in the Battle of Santa Cruz Islands was immediately instrumental in saving Guadalcanal, or indeed that it was the principal reason for the enemy’s abandonment of the pursuit of Task Force KING. Even if the action had never been fought, the Japanese retirement was logical. This is easily comprehensible if we remember that the planned advance southward of the hostile armada was predicated on the capture of Henderson Field. Beginning with their original “zero day” on the 23d, the Japanese had retreated at sea each time their land attacks had failed to take the field. When they learned on the 26th that the Marines had stood fast once more, and that our land-based planes were still operating from Guadalcanal, it was reasonable for them to retire again, whether or not they had been in contact with Task Force KING.

In this light, the costly Battle of Santa Cruz, with the resultant reduction of our South Pacific carrier strength to one damaged vessel, was of dubious value to our cause. Perhaps the most that can be said is that the aircraft losses and carrier damage inflicted on the enemy kept him from providing a more
effective air umbrella for his invasion fleet in the decisive Battle of Guadalcanal, three weeks later.
Sunflower28 发表评论于
恭喜大作功成。写得真好。恰好我也是对航母发展很有兴趣。包揽二战所有美国航母海战,主要是维基和油管视频。关于所罗门群岛的海战,没你这么详细,都是按一次海战写的,有些混乱。这次饱眼福。

不过对你的这最后一次圣克鲁斯海战的战役评估有异议。根据维基及有关资料是美国赢了。你不能用击沉多少航母,战舰来衡量输赢,要从对整个战场,战争的影响来衡量。正如珊瑚岛海战,论被击沉的军舰算是日本赢了,但战略上是日本输了,因为MO计划破产,日军有两艘航母不能参加中途岛海战,间接消弱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力量。

圣克鲁斯海战也是这样,虽然日军航母未被击沉,但是受到重创,短时间内不能再战。此后一段时间内,南太平洋就只有一艘航母-企业号。这就是Enterprise vs Japan的来由。确保了美军在所罗门群岛的制空,制海权,日军不得不放弃所罗门群岛。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ucker' 的评论 : 谢鼓励!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enxueOp' 的评论 : 写赞!双方人力资源的对比会在下一场(菲律宾海)对决中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欢迎继续关注!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谢平等兄点评!航母对决的确是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的暴力竞赛,最后有制度优越性的一方会取胜。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鹿葱沙发评!
Zucker 发表评论于
精彩,谢谢好文!
wenxueOp 发表评论于
赞! human resource 也很重要。
平等性 发表评论于
真是好文章!战略兄用心整理如此翔实的史料,加上独到的分析和评述,看了大呼过瘾。我觉得大国之间的战争,如果打成了僵持局面,一个是拼生产力,一个是拼人员。现代化的战争更要拼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要比各国的全社会的教育体制和成效。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沙发啊!赞这个系列,看出热爱与功夫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