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中秋有月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壬寅中秋有感
  一剪梅
  中秋有月
  直近英王九六仙,
  哀苏格兰,悼爱尔兰。
  联帮拱月墜星天,
  丧葬晋三,悼意十三。
  疫下通膨众苦冤,
  薪厚高官,俸实高官。
  三年羁旅隔关山,
  常复驱冠,祈永驱冠。

  壬寅中秋节
  真正对故相腥闻统教缠身中弹悼意十之三也。

  参考
  辛弃疾  一剪梅  中秋无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毛泽东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画卷,也是毛泽东奋斗进取和深邃豁达生死观念的生动诠释。毛泽东诗词有抒发生死感怀的诗篇,生死颂歌,体现出毛泽东的胸襟和思想。生离死别,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毛泽东26岁丧母,37岁丧妻,57岁丧子,人世间最凄惨的事,毛泽东全遇上了。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毛泽东又无数次经历同窗病亡,战友牺牲,同事逝世,他的心灵一次次遭遇悲情的侵袭。毛泽东一生中写过多首悼亡诗,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重要类型。这些作品直抒胸臆,感情深挚,哀婉凄切,悲凉彻骨。1915年3月,湖南一师的同窗好友易昌陶死于肺结核,毛泽东为之扼腕痛惜,写了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全联表达了毛泽东对同学英年早逝而痛惜万分的真挚情感。那种置生死于度外的超然之情,在年仅21岁的青年毛泽东身上,已经显露出非凡的锋芒。悲愤交织的毛泽东,还写了一首《五古·挽易昌陶》。“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这首五言诗,诗情沉痛悲哀,但不是凄凄惨惨,而是浸透着一股阳刚之气,报国豪情,气贯长虹。这首诗成为具有崇高审美品位的优秀诗篇。
   
 毛泽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这首诗热烈赞颂戴安澜抗战报国的义举,表明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一切爱国力量抗日救亡的正义行动。
  毛泽东《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毛泽东写了《七绝·贾谊》《七律·咏贾谊》,两次吟咏同一个古人,在毛泽东诗词中可谓绝无仅有。《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情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毛泽东希少的五七律詩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解放军西北野战团在1947年3月18日夜撤出延安以后,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由于采取机动灵活、避我之短、抑敌之长的“蘑菇”战术,解放军在撤出延安后短短的45天之内,就打出了好几场胜仗,中秋节前收复蟠龙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就是喜闻这个捷报后引发了诗兴而作此诗。
  全诗40个字,毛泽东写于1947年。此诗通过对喜闻捷报之后思绪的整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全诗婉转含蓄,铺陈有序。诗人把闻捷报的喜悦之情深沉地蕴藏在了对全国解放的更大的期待之中。
  
《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4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杭州《诗四首》的第一首诗便是《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七绝·莫干山》是一首咏山的即兴之作,没多涉及莫干山的美景和登山过程本身,而描绘登山游览后的愉悦心情和闲适心境,作品写法含蓄,诗句轻快,诗趣盎然,别出心裁。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毛泽东《七绝·五云山》,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五云山的美景,表达自己的陶醉之情: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从杭州来到海宁盐官镇郊的七里庙观潮。中午12时20分,潮水奔涌而来,借着风势,发出沉闷的隆隆巨响。毛泽东凝视大潮,拍手赞叹。观潮结束后,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写下气势磅礴、独树一帜的《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