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宇宙视角看人类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能够思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读书札记:《大历史》

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David Christian:BIG HISTORY)叙述宏观历史。与传统世界史不同,“大历史”不局限于民族、地区、国家的历史,而是将人类史视为宇宙历史的一个章节,重新定位人类在宇宙演化进程中的历史坐标。将人类历史置于地球乃至宇宙演化的大背景之下,俯瞰人类历史发展全貌。角度的不同,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新意。

人类进化是偶然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地球史上一次意外事故。这颗小行星只有7分钟的时间间隙与地球相撞。6500万年前的这次撞击产生重大影响,大约90%陆地物种灭绝,50%的植物物种消失。恐龙全部消亡;它们的唯一后裔是至今存在的鸟类。体重大于32公斤的动物都死去。只有小型哺乳动物和蟑螂存活下来,它们以冰冻的恐龙尸体为食。比尔·布赖森在《万物简史》中说道:“如果我们进化得更快的话,我们可能早就灭绝了。”这颗小行星为哺乳动物开辟了道路,它清除了恐怖的食肉动物,提供了生态空间。其他导致人类出现的偶然事件还有:地球的大小刚好适合拥有板块和大气;地球被一颗火星大小的早期陨星重重砸了一下,导致它的轴线倾斜,由此形成四季;宇宙的引力不大不小正好允许地球存在。

哺乳动物在2.45亿年前物种大灭绝之后很快出现,一开始是小型的鼩鼠般的生物,在6500万年前恐龙消亡之前一直生活在地面。此后不久,其中一些爬到树上寻找果实,树上的果实变得稀少之后,有一些再次回到地面采集食物,不过,它们把窝安在树上。我们继承了这些历经几千万年产生的改进——手指、拇指、三维视野以及较大的大脑。

在过去70万年,地球的气候随着每10万年一次的冰期和其间夹杂的长约1万年的短暂的温暖期(或“间冰期”)而波动。冰核证据表明,在最后一次冰期的最后1000年,暖冷频繁更替,剧烈的变化会在数年或数十年发生。如果这个模式适用于今天的话,那么,最近1万年的温暖期正在结束,我们会再次进入一个冰期。人类是在气候很不稳定的一段时期进化的,这种不稳定性有利于适应能力很强的物种的进化。

冰期出现不久,人类也开始迁出非洲。60000年前到55000年前这段时间开始的全球变暖,显然与人类移居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时间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群似乎选择在大约2万年前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移居荒凉寒冷的西伯利亚!

一个现代婴儿的大脑在出生时只是成年人的23%,而黑猩猩的是45%。直立人的盆骨表明,雌性无法生育出大脑为成人大脑45%的幼儿;因此,出现了出生后大脑快速发展的模式。

迁徙的群体不可能供养太多需要供养的婴儿或老年人(他们降低了流动性)。因此,旧石器时代的生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自然节育、杀婴和杀死老年人。据研究史前社会的杀婴率高达50%。一些比较人类学家指出,在旧石器时代,50%的新生女婴都被他们的父母杀死。这些活动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迁徙型采集民族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据考古语言学推测,印欧语系的移民将战车传入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因为古代汉语中表示轮、轮辐、车轴和战车的词,都具有印欧语词根。

烟草比玉米在美洲的传播速度更快。

腓尼基的例子预示着一种重要的历史发展,即小型商业国家的活力,这种发展源自农耕文明时代并且延续到现代早期。腓尼基人建立了一系列纯粹的商业性城市国家,根本上,它们非常类似于古希腊的城邦、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城市,和现代早期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商业城邦主要关注贸易,因此,它们在创新方面远远超过庞大的贡赋帝国。因为国内资源有限,再加上高度城市化的商业人口,这些使得它们也倾向于更积极地加入跨地区的交换网络。最终这些通常疆域很小的国家变成政治和军事强国,足以挑战甚至打败庞大老朽的贡赋文明。

在伊斯兰世界,商业的地位一直高于它在其他农耕文明中的地位,部分原因在于,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就是一名商人,政府通常很热心地支持商业,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好处。

ID的D主 发表评论于
油管上有王东岳的一些讲座。他也有类似观点。
股聋 发表评论于
园姐这个推断其实更象哲学思维,数学上偶然后的一切仍归于偶然 :)偶然 X 必然 = 偶然
内务府 发表评论于
感谢介绍。疫情中一直没有读书,心灵空虚。下次就读这一本。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如果只是一个偶然,那是偶然,如果出现一连串的偶然,就不是偶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