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可以说是被一名叫“热带雨林”的网友,搞得被迫发明了新词“原则居家”。结果新词的热效应还没过,又一个新词出现了: 就地静止。
昨天山东青岛有一辆救护车发生交通事故,市民们就近参与救援,伸出援手,然后当地通报:请参与救援负压救护车的市民,就地静止。
的确,负压救护车里面可能有确诊病例,但你也不能让参与援助的市民“就地静止”吧?
而且“就地静止”这四个字未免也太模糊了,正常人谁知道什么意思。在事故现场站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故昨天发生的,这些市民早就回过家,早就和家人接触过了。
得,电车难题直接变成了“救护车难题”,遇到救护车事故大家该怎么办?施以援手,就怕自己和身边的人卷入隔离;不伸出援手吧,救护车里的人就可能会有危险。
要说救护车里的人,也挺倒霉,本来就确诊要被拉去隔离了,结果还遇上车祸。
我想了一下,正常情况下遇到这种事,我肯定愿意去搭个手帮个忙拉里面的人一把,哪怕有被感染的可能。但如果你说拉一把就有自己全家去隔离的风险,我恐怕得先犹豫一下,毕竟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感染新冠的事,它还包括了后面一系列隔离费,停工,甚至丢掉工作等情况。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我还是想再提一下,防疫,依旧得以人为本,不能让群众寒心。谁也不知道下次自己会在车里,还是会在车外。
将心比心,才是人间。
四川泸定县地震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已经七十多人遇难。但今天当地甘孜州防疫指挥部发了一条公告,说:对灾区泸定县、海螺沟实行全域临时管控,所有人需准备好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等一系列证明,并且不接受社会救援力量。
在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下出“防疫公告”,是不是太本末倒置了点?
车辆人员只出不进,不接受社会力量救援便算了,为什么经过批准的救援力量也要提前准备好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你们闲得很?时间很多吗?
灾难发生后的24小时,被称为“黄金救援时间”。也就是说,重点的救援力量就要放在这段时间之内,尽最大可能的救出最多的人。到了48小时,甚至72小时之后,其实说句难听的话,希望很小了。
结果他们为了防疫,用这种黄金救援时间来核酸……我着实无法理解,多一个专业的救援人员,也就多一分力量,多一点希望,为什么要在那里做核酸呢?况且核酸这种东西不是做完就有结果的,哪怕不需要排队,但是做完还不是要等?
和上面的“就地静止”一样,我认为是对特殊情况下防疫的副作用没有考虑到位,防疫是为了生命,那么相比防疫,地震后争分夺秒的救援更有价值,车祸后鼓励见义勇为的人更有意义,而不是用核酸限制前者,用就地静止寒心后者。
近段时间,我看到了很多被吐槽的防疫行为,原因归根结底就三个字——太上头。
用加码的方式,杀死了疫情,可能会赢得少量掌声,也可能会保证地方领导头上的乌纱帽。但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像是一桩生意,它是否存在副作用,我们也必须考虑在内。
上海疫情的时候,人们就说出了那句“除新冠以外的病,也是病。”
而现在,又有人说:一些时候,某些行为,比防止新冠更能起到救命的效果。
作者:有竹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