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畅游祖国好河山》第十六篇:海归期间 – 峨眉山看佛
前一篇讲述我在四川青城山都江堰的旅游经历,本篇讲我到四川峨眉山看佛的旅游行程。
2009年6月6日,上午9点,我与我儿夫妻乘长途大巴从成都出发去游览“峨眉山”。上午10点,到达峨眉山市再转乘小巴。上午11点,在峨眉山脚下的“月亮餐馆”吃午餐,然后进入峨眉山景区。下图是四川“峨眉山”的标识亭。
图1. 四川“峨眉山”的标识亭
从明朝开始,汉地佛教尊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祖”或“佛祖”,简化合称为“如来佛”。清代满人则称释迦牟尼为“佛爷”。
“如来”原本是对诸佛的通称,从明朝开始,汉地民间佛教尊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如来佛”是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出现的佛,即是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住在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下图是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上的“如来佛”坐像。
图2. 台湾高雄佛光山上的“如来佛”坐像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最初在大闹天宫末期出场。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请如来佛前来救驾。如来佛与孙悟空打赌,孙悟空因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而被压于五行山。此后,众神开“安天大会”,表彰如来佛的大功。
如来佛表示要找中土的人前来取经,以度化众生。观音菩萨表示自己愿找,如来佛赐给观音菩萨袈裟,锡杖和金箍,紧箍,禁箍等三个头箍。在唐僧取经的途中,如来佛两次出场,第一次是真假悟空,如来佛分辨出六耳猕猴。第二次如来佛收服了大鹏金翅鸟。
最后,唐僧等人到达了雷音寺取经。阿难与迦叶向唐僧“收人事”,唐僧却表示没有准备。于是阿难与迦叶将“无字真经”(暗喻禅宗不立文字)传给了唐僧,燃灯佛发现唐僧等人拿到无字真经,于是派遣白雄尊者点化唐僧等人。
唐僧等人发现后,返回雷音寺,想要求取有字的佛经典。如来佛表示“收人事”是合理的(暗喻修习佛法必须要付出代价)。唐僧只好将紫金钵盂给阿难,换取5048卷三藏真经。唐僧等人将三藏真经送往唐朝,之后复返西方就此得道,如来佛也给他们分封了职位。
我早就听说佛教有四大名山,峨眉山是其中之一。在进峨眉山入口之前,看到一个亭子,上写“第一山”, 亭子旁边的岩石上又写“峨眉山-山之领袖”,还有“普贤者-佛之长子”等字样。下图是“第一山”亭的照片。
图3. 峨眉山的“第一山”亭
那么,什么是“第一山”,什么是“佛之长子”呢?先看什么是“第一山”。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以上四处合称“四大菩萨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区,是观音菩萨道场。此山原名梅岑山,被认为与印度的普陀洛迦山一样神圣,所以改名普陀山,观音菩萨常常在此山显圣,灵感的事迹数不胜数,因此逐渐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的东北隅,是文殊菩萨道场。有“金五台”之称,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一系列的山峰群,五座山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土台,故名“金五台”。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峨眉山市,是普贤菩萨道场。传说古人在此山看到普贤菩萨,骑着一只六牙的白象,因此,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上的“金顶”风光秀丽,周围的“日出云海”是峨眉山的一大特色。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青阳县,是地藏菩萨道场。传说中朝鲜半岛的新罗国王子金地藏来此常住,曾经显现神通用袈裟将整山包裹,因此得到了此山地主的供养。又因为圆寂后的吉利相,被人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道场。
有人把四大佛山视为佛教的“四大结聚”,又称为“四界”,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现象所构成的基本元素。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均由“四大元素”组成。所谓的“四大皆空”,其实就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不实的。
中国佛教教徒也将四大道场说成是“四大结聚”的体现。《普陀山志》中记载:佛经称地藏,观音,普贤,文殊等诸佛的道场,就是:地(九华),水(普陀),火(峨眉),风(五台),合为 “四大结聚”。看起来,峨眉山属“火”。
记载又说,四大佛山之中,五台山的佛寺建筑最为雄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建筑,皆汇聚于此,佛像雕塑也是最精美的,称四大佛山之首。看起来,峨眉山自称“第一山”,有点“老王卖瓜”了。看完什么是“第一山”,再看什么是“佛之长子”。
观音菩萨,意译:“观”察世间声“音”,觉悟有情。汉地佛教自唐代开始,以手持莲花的白衣菩萨为本尊,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民间常称为观音佛祖,观音大士。观音菩萨与地藏菩萨同为释迦牟尼左右协持,并称“娑婆三圣”。
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征,被称智慧第一。文殊菩萨的标准形象是“乘青狮持宝剑”,乘青狮表威猛,执宝剑表智慧。在一般造像中,文殊菩萨位于释迦牟尼左侧,普贤菩萨在右侧,两位菩萨与释迦牟尼佛一起,并称“华严三圣”。
下图是观音菩萨(左)和文殊菩萨(右)的形象。
图4. 观音菩萨(左)与文殊菩萨(右)的形象
图5. 佛光山上供奉观音菩萨的“悲塔”(左)和供奉文殊菩萨的“智塔”(右)
在台湾高雄的佛光山上,敬礼大厅门前左边的那个“青狮”雕像,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图6. 佛光山上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
普贤菩萨,是汉传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和行德的菩萨,与文殊菩萨的智德和正德相对应。两者是娑婆世界中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并称“华严三圣”。普贤菩萨的一般形象是端坐于莲花和大象之上。图(左)是普贤菩萨的形象,下图(右)是地藏菩萨的形象。
图7. 普贤菩萨(左)与地藏菩萨(右)的形象
在台湾高雄的佛光山上,建有四座宝塔:悲塔,智塔,行塔,愿塔。下图是供奉普贤菩萨的“行塔”(左)和供奉地藏菩萨的“愿塔”(右)。
图8. 佛光山上供奉普贤菩萨的“行塔”(左)和供奉地藏菩萨的“愿塔”(右)
在台湾高雄的佛光山上,敬礼大厅门前右边的那个“白象”雕像,就是普贤菩萨的坐骑。
图9. 佛光山上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
地藏菩萨,因其发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大“愿”,尊称“大愿菩萨”,幽冥教主。是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同受世人敬仰。
综上所述,声称“峨眉山”是“山之领袖”和“普贤”是“佛之长子”,恐怕是站不住脚,确有“老王卖瓜”之嫌了。好了,到此为止,佛教知识学了不少,现在可以上山了。下图是峨眉山的导游图。
图10. 峨眉山导游图
下图是我在“第一山”亭前面的留影。
图11. 我在峨眉山“第一山”亭前面的留影
在“第一山”亭旁边,有几座摩崖造像,下图是释迦牟尼佛像,再下图是普贤菩萨像。
图12. 峨眉山“第一山”亭旁的释迦牟尼佛像
图13. 峨眉山“第一山”亭旁的普贤菩萨像
在“第一山”亭的对面,是石刻“秀甲天下”,下图是我在“秀甲天下”前面的留影。
图14. 我在“第一山”亭对面“秀甲天下”前面的留影
在进入山门之前,还有个摩崖石刻“震旦第一山”,下图是“震旦第一山”。再下图是山门的入口,摩崖石刻的“峨眉山”三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图15. 峨眉山入口处的“震旦第一山”
图16. 峨眉山入口处的康熙御笔“峨眉山”
峨眉山,陡然屹立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坐西朝东南北走向。西面与西部群山接壤,东面是成都平原。峨眉山所属的峨眉山市,是省直辖县级市,面积1151平方公里,人口43万。全市共辖12镇6乡,峨眉山市政府位于绥山镇。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地区属亚热带的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峨眉山海拔高而陡峭,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峨眉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峨眉山气候多样化,植被丰富,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许多世界上的稀有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经常成群结队向游人讨食,已经成为峨眉山的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共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8大寺庙,而且佛事频繁。峨眉山是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的山麓,是步入峨眉山的门户,也是举行各种佛事活动的中心。该寺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寺内供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春秋著名的儒士“陆通”,取佛,道,儒三教的“会宗合祀”之意。
清朝康熙皇帝采取佛门“报国主恩”之意,命名报国寺。全寺占地近4万平方米。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普贤殿,藏经楼等建筑,从前至后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周围有花影亭,七香轩,吟翠楼,待月山房等雅致建筑。
我们一路走来,最终来到报国寺,下图是我儿夫妻正在走向“报国寺”。
图17. 峨眉山的“报国寺”
参观报国寺之后,我们一路爬升,来到伏虎寺。下图是我儿夫妻在沿途的山路上。
图18. 我儿夫妻在峨眉山的山道上
下图是“伏虎寺”的牌坊。
图19. 峨眉山“伏虎寺”的牌坊
“伏虎寺”又称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峨眉山的山麓,与报国寺相近。该寺建于唐代,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时被毁,清朝时重建,更名为“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寺以镇压,更名为“伏虎寺”。
该寺为典型的汉传佛教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下图是“虎溪精舍”,再下图是“大雄宝殿”,第三图是“罗汉堂”。
图20. 峨眉山伏虎寺的“虎溪精舍”
图21. 峨眉山伏虎寺的“大雄宝殿”
图22. 峨眉山伏虎寺的“罗汉堂”
离开伏虎寺后,我们乘坐大巴到达“洞坪”,那里有上山的缆车,可以与直达峨眉山的最高峰“金顶”。但是我们来晚了,最后一班缆车已经开走。没办法,只好徒步上山。花费了四个多小时,才爬到“金顶”。
“金顶”为峨眉山主峰,海拔3077米,名胜云集,是峨眉山游览的终点。“华藏寺”高耸于岩顶之上,始建于唐朝。在金顶可以观看峨眉山的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下图是从高空俯瞰峨眉山的金顶。
图23. 从高空俯瞰峨眉山的“金顶”
“金顶”是峨眉山上最高佛教寺院,屋顶为锡瓦所盖,元朝时称为“银顶”。峨眉山金顶上有两座镀金的主体建筑物:金顶上的“华藏寺”,在上图的左方。“普贤菩萨坐像”,在上图的右方。下图是金顶上的“华藏寺”。
图24. 峨眉山金顶上的“华藏寺”
华藏寺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着是弥勒殿,大雄宝殿,普贤殿。弥勒殿金匾是赵朴初所题“华藏寺”,两侧是觉光法师“万德庄严”,竺摩法师“愿海庄严”。 普贤殿殿门的“金顶”,也是赵朴初题写。
图23的右方是“普贤菩萨坐像”。普贤菩萨,端坐于莲花四象之上,高贵大气而端庄。
图25. 峨眉山金顶上的“普贤菩萨坐像”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金顶上的最早建筑,相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名“光相寺”,明洪武时重修为铁顶。“金顶金殿”是明万历年间所建,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名为“永明华藏寺”,简称“华藏寺”。
“金顶”的得名,来源于“金殿”,每当早晨朝阳照射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故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毁了金殿,光绪年间在原址上重建。1972年,又不幸失火,“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
1986年国家拨款重建华藏寺,1990年华藏寺落成。现今的华藏寺规模更大质量更高,飞阁流丹,恢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红墙黄瓦,白玉栏杆,大理石地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格局。
金顶上的华藏寺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三重殿堂。第一殿是弥勒殿。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题写的“华藏寺”金匾。第二殿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普贤殿,“金顶金殿”,是峨眉山上最高的殿堂,殿门的匾额有“金顶”二字。
“金顶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该地的代名词),其意可各有所表。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
我们当晚住“金顶大酒店”,一天爬山,疲劳极了,很快入睡。第二天,2009年6月7日,天还不亮,我们就爬起来去看“云海日出”。但是雾气太大,到处模模糊糊。好不容易来了,还是照照相吧。
下图是峨眉山的“金顶”,再下图是金顶上的“华藏寺”,第三图是我在华藏寺门前的留影。
图26. 峨眉山上的“金顶”
图27. 峨眉山金顶上的“华藏寺”
图28. 我在金顶“华藏寺”门前的留影
下图是我在金顶上“普贤菩萨坐像”前面的留影。可惜雾气太大,“坐像”不太清楚。
图29. 我在金顶上“普贤菩萨坐像”前面的留影
下图是我儿夫妻正在走向“白象”时的合影。
图30. 我儿夫妻正在走向“白象”时的合影
下图是我儿夫妻在金顶上检查照片,再下图是我儿夫妻在金顶上等待看日出,第三图是我儿夫妻在“白象”旁边的留影。
图31. 我儿夫妻在金顶上检查照片
图32. 我儿夫妻在金顶上等待看日出
图33. 我儿夫妻在金顶上“白象”前边的留影
下图(左)是我在“白象”前边的留影,下图(右)是我在“金顶”旁边的留影。
图34. 我在“白象”前面的留影(左)和我在“金顶”旁边的留影(右)
下图是我在金顶上与“小白象”的合影。
图35. 我在金顶上与“小白象”的合影
整个一上午,跑来跑去,已经11点了,雾气还不散。我们决定下山,不等了。我们查看地图后,知道可以坐缆车下山。午餐后,我们乘在缆车下到“雷洞坪”。下面的三张图是我在缆车上拍摄的照片,有的地方山谷很陡峭。
图36. 峨眉山的缆车
图37. 我在缆车上拍摄的荒野
图38. 我在缆车上拍摄的山谷
我们在路上遇到“猴群”,有很多猴子,下面的两张图是猴子的照片。
图39. 峨眉山的猴子
图40. 峨眉山的猴子
“雷洞坪”是峨眉山的景点之一,古名“雷神殿”,为汉时开建。一楼正中供奉弥勒像,造型古朴庄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立石碑,篆书刻“雷洞亭”三字。我们没有在此多加停留,从雷洞坪再乘大巴到万年寺。
“万年寺”又称普贤寺,白水寺,白水普贤寺,是峨眉山上最大的佛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万年寺的寺院采汉传佛教的布局,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普贤殿,行愿楼,贝叶楼,巍峨宝殿和大雄宝殿。
万年寺建于晋朝隆安年间,初名为“普贤寺”。唐乾符三年,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时期曾多次修葺,称“白水普贤寺”。明朝万历帝为其母庆贺七十大寿,赐金修筑无梁殿,并题写“圣寿万年寺”金匾,此后该寺改称“万年寺”。
万年寺中的寺僧创制茶叶,朱德,贺龙,陈毅等曾经在此寺品茗,并由陈毅取名“竹叶青”。下图是“万年寺”,再下图是“圣寿万年寺”,第三图是“弥勒宝殿”。
图41. 峨眉山上的“万年寺”
图42. 峨眉山上的“圣寿万年寺”
图43. 万年寺中的“弥勒宝殿”
下图是“巍峨宝殿”,再下图是“大雄宝殿”,第三图是“普贤菩萨坐像”。
图44. 万年寺的“巍峨宝殿”
图45. 万年寺的“大雄宝殿”
图46. 万年寺里的“普贤菩萨坐像”
离开万年寺后,我们继续往山下走,又遇到了猴群,下图是路边的猴子。
图47. 峨眉山路边的猴子
再往下走,我们来到白龙洞,下图是峨眉山上的“白龙洞”。
图48. 峨眉山上的“白龙洞”
“白龙洞”,亦称“白龙寺”,位于四川峨眉山清音阁上边2华里。白龙寺为明嘉靖年间创建,清初重建,民国再建。1928毁于火,1953年维修,1980年再修。白龙寺有前后二殿,前殿称三圣殿,内供“西方三圣”。后殿为大雄宝殿,供奉“华严三圣”。
大雄宝殿为清末建筑遗物,殿内供有一尊南宋铁制的“数珠手观音”,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大雄宝殿隔壁,还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像,雕琢古朴,宝像庄严,是傅作义将军之妹傅凤英1991年所赠。来到峨眉山的白龙洞,可以看到庙上写着一副对联:
“千古白龙传佳话,七重宝树倚云栽”,原来这副对联是在传颂千年白蛇在这里修炼得道成仙的一段故事。下图是白龙洞里的“大雄宝殿”。
图49. 白龙洞里的“大雄宝殿”
再往下走是清音阁,“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的黑白二水汇流之处。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与普贤普贤之像。清音阁下有双飞亭,左右各有桥,如鸟翼飞凌,故名“双飞桥”。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有一巨石,形如牛心,故名“牛心石”。下图是峨眉山上的“清音阁”。
图50. 峨眉山的“清音阁”
我们一路下山到五星亭,看到亭上某人题字“山水如画”,下图是“山水如画”五星亭。
图51. 峨眉山的“山水如画”五星亭
从五星亭乘大巴到报国寺,再从报国寺乘坐长途大巴回成都,从而结束了我们为时两天的“峨眉山看佛”之旅。
算起来我在成都已经逗留两周多了,对天府之国的旅游,比家乡还多。现在也该回家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2009年6月8日,我乘坐火车T8812次,从成都返回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