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娘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章:姥娘背景简介

山东鲁西南地区与江苏接壤的地方,有一个小国,叫利国,过去一直是山东省济宁府微山县下属的一个老镇,最早也叫利国驿,后来划给江苏。以利国铁矿闻名于世,当然这是当地人对利国这个国字的戏谑调侃。

利国喊母亲叫娘,母亲的母亲叫姥娘。可是当地人的发音呜呜哝哝,外人听,就成了朗宁 (姥娘)。所以自己的母亲再老,当地人也不会说“我老娘”,以示与姥娘的区别。就像他们喊自家的父亲叫爷,父亲的父亲叫老爷,不叫朗爷,这样解释容易理解,但是当地人解释不了为什么姥娘发音朗宁。母亲的父亲又称作外姥爷,不叫外朗爷。当然,无论多么的俚语,人际交流绝无差错。

我得掺杂点儿利国外语才能准确表达记忆中的姥娘。

俺记忆中的姥娘实在是老,1904年,也就是晚清时期生人,到我记事的时候,她都60岁了。晚清的女人要裹脚,她的脚自然是小脚,我们看那双被扭曲致残的脚,感觉很怪异,不知道以前的男人为什么这么狂热小脚,人们常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有什么性感可言,只能推论,那时候的汉男人都是变态!

姥娘走路迈不开步,咯噔咯噔(一点一跛)地走路,与全社会女人一个样,小脚女人。男人打她们的时候,没法跑,只好坐等挨打,可见汉男人又是多么的歹毒。还好,俺姥娘情商高,一辈子没说过她男人的坏话,一辈子敬重丈夫,所以没有听说过外姥爷欺负姥娘的事情。

他们生不逢时,一辈子过得很穷。

姥娘养活了七个子女,三女四男,为家族传宗接代做出重要贡献。年轻的时候随着丈夫出船运货,虽然不能干重活,做饭,打点日常生活,带孩子都是她的职责所在。后来生的多了,船上不方便,就在陆地造房子安定下来。

冬天,她咯噔着小脚到贾汪煤矿看望成家的二闺女,我们几个不了角子(小小孩子)第一次看到她很亲切,俺姥娘来了。

俺娘给我们介绍,这是恁朗宁(恁=你=您,发音您,你姥娘),恁娘的娘。了不起,俺娘的娘。头上裹着青色头巾,一身松垮肥大的黑色棉衣棉裤,外加黑色棉鞋。人老了,不能用丑或者俊来形容,反正是一个很老的老太太。

第二天早上,我们小弟兄两个看见姥娘碗里黄澄澄的摊鸡蛋,好馋人哟。孩子当前,姥娘说这是鲜姜炒鸡蛋,发热的。于是给我们两个一人一点儿鸡蛋,啊,真辣。于是赶紧告诉她,你快吃吧。我们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第二章:姥娘讲的故事

人说隔代亲,姥娘对我们非常喜欢,有空就给我们讲故事。

年轻的时候,俺跟船到安徽蚌埠。正赶上赶集,人多。走到市中心的时候,看见围着一大圈人,挤进去一看,电线杆上绑着一个人,日本人在放狼狗咬,说是共产党。我吓得让恁外姥爷赶紧走,不能看。俺们就往集(集镇)里走,那时候戏班子用席子围一个圈就唱戏挣钱。俺们好奇,也不贵,可是不让女人进,恁外姥爷进去看一下就跑出来,说是里面唱戏的女人光腚,穿着一个红兜兜,唱得难听,看样子就是卖身的戏子。俺们那一天遇到很多事儿,以前都没有见过,没听说过。

姥娘每次来总有故事,所以她在孩子们的心中简直就是故事大王,当然受欢迎。

恁说怎么的,咱们中国地下宝贝多。老毛子苏联那边往地下钻,就是见不到石油,在中国这边一打,呼呼冒油,让他们干着急。

苏联人不愿意让中国人学习他们的技术,用帆布帐篷把机器盖得严严净净,什么都看不着。恁说怎么的,中国工程师在外面转了几圈,回来就把机器造出来了。

孩子们听得一愣一愣地,咱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可是又感觉着自己不是那块料,反正中国大,有能人,不用我们操心。

中国地方大,能人多。日本人逮住了当地一个练功人,听说这个人从来没有露过真功夫,他练的是少林寺内功。一次,几个小流氓找事,围上来打他,他不还手,众人看不过,说你一天到晚练的什么功夫,怎么不还手。这个功夫人也很生气,走到身旁的一个石狮子边上,用手拍打狮子头,恁看看我这能还手吗!只见石狮子头部被拍得四分五裂。小流氓吓得赶紧跑了。日本人听说他是共产党,把他抓起来,今天要在市中心杀他。日本人用铁链子从他的锁骨里面穿过去,怕他使功夫跑了。结果,日本人在下令开枪的时候,他猛地一收身,两只脚尖点地,大叫一声,身上的铁链子啪啪啪全都挣断了,人就像旋风一样冲向云里。日本人慌了手脚,一起往天上打枪,结果还是被打下来,死了。

哇塞,孩子们惊呼,佩服,惊讶,惋惜。然后纠缠姥娘继续讲,太过瘾了。

好了,该睡觉了。明天再说。

第二天晚上自然又被缠着继续讲故事。

功夫人是看不出来的。几个人一起晚上打牌,其中一个人身上没有钱了,起身说,你们先歇一会儿,等等我回家拿点儿钱来。大家伙儿都有兴致,就喝茶等等呗。这边茶刚喝完,他人就来了。只见他肩膀上都是白花花的雪。大家好奇怪,外面大月亮,哪儿来的雪。原来他刚才腾云驾雾去了北方,他早就打探好谁家有钱,到时候直接从人家屋顶下去,拿钱立即就回来了。

啊,还可以这样,要是我能飞檐走壁,也能偷到地主老财的钱,回家想买多少根油条就买多少根吃。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无限向往的贪婪目光。

长大了,姥娘也不给我们讲故事了,因为她的故事太玄,我们不相信。

第三章:姥娘的几个儿子

我们喜欢姥娘还有一个原因。

去利国看她老人家的时候,见她在威胁打孙子,我舅舅的儿子,我喊表弟。姥娘高声对着院子喊,二红他爹,快过来,给我毁死(扇耳光)这个东西。她嫌孙子拉风箱三心二意,不使劲。表弟使劲求饶,别喊,我这不是使劲拉了嘛。

二红的爹,俺二舅跑过来对着儿子高声呵斥,别偷懒,看我不揍死你!吓唬完就又回屋去了。

从眼神里,姥娘看出来我们的疑虑,马上说,他是我的内孙,恁是我的外孙,外姓。可以打内孙,不能打外孙。

啊,是这样,这么说,姥娘恁只管揍他,对着表弟我坏坏地说,表弟瞟了我一眼,什么人是。哈哈哈,现在想想他的眼神就想笑。

接着,姥娘又讲了一堆内亲,外亲的礼数。

例如,在她这儿不能骂表弟的奶奶,因为奶奶就是她自己。而她可以骂我奶奶,因为俺奶奶与这个家族不一个姓。说得表弟一会儿理直气壮,一会儿又很气馁。到底是内孙好,还是外孙好呢?挨揍的是内孙,外孙不挨揍,可是内孙的家族又可以骂外孙的奶奶。

说到礼数,还有一个她们做娘的乐子。

姥娘的老儿子,也就是俺小舅,比俺大哥还小两岁。小时候,小舅到煤矿姐姐家来,又瘦又小,大外甥看不上他,就问娘,他这么小,我喊他弟弟,不喊他舅。娘哭笑不得,那是娘的弟弟,你得喊舅。

1965年小舅当兵的时候才16岁,我大哥18,与他同年入伍。

姥娘在小舅参军走了以后,高兴地来看闺女。

对着我们半大小伙子讲:恁说怎么的,这一次当兵,把他们全部招到县里大院,每个人发一海碗红烧肉,恁小舅西里哄咚(快快地)把一大碗吃得干净的,带队的连长喜得不得了。现在他在部队专给首长开车。

我们全家为小舅感到骄傲,给首长开车,太了不起了。

姥娘余兴未尽,又讲了一个与吃关联的故事。

以前,一个大户人家只有一个闺女,读书断字,父母怕委屈了她,想了一个点子。第二天,在自家大院门口贴出告示,招赘年轻女婿,愿意的话,三天以后到大院里集合。果然来了很多人,院子里摆了十几张大桌子,每个人面前放了一大碗滚烫的热面条,连汤加水,根本端不起来。管家说,先喝掉汤再吃面。然后喊,开始!只见众人各种吃相,有的用两手捧碗烫着手的,有的就着碗边溜着喝的,有的用嘴使劲吹的。只见一个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不慌不忙,用筷子轻轻挑起面条,汤水就没有那么多了,然后端起碗轻巧地喝完汤再吃面。就是他,大户家主人一眼就看上他了。结果发现,这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唱戏的,这个桥段在戏文里都有,难不倒。小姐也很满意。

俺姥娘怎么这么多故事的,反正神神的,让我们猜不出来。

她也有烦恼的事情。

二儿子,三儿子都在49岁的时候因病过世。

第一年春节的时候,她问,小三儿怎么没来?回答,他忙。第二年,依然没有来,她也就不问了。

过了几年,到二闺女家说出了心里话。恁说她二姐,我活着干什么,把子女的寿命都折了。二闺女吓得赶紧打岔,可是她依然说,人活的太长其实没有意思,我的老姐妹早就没有一个人了,现在连个说话啦呱的人都没有,嗨。她感慨,但不掉泪,也没有明显的伤心。

二闺女劝告,儿女自有儿女福,关你什么事。

姥娘说,是的。这个我知道。

第四章:姥娘的机智幽默

年纪大了,就跟小儿子过。

小儿子说他的“老娘”是个神,她太老,然而语出惊人,时代变了,人不落伍。

每天两顿饭,早上泡一大碗麦乳精兑上两个鸡蛋,热乎乎的,蛮好,营养够了,她自己说。中午把蔬菜洗好,肉切好,等着儿媳妇炒菜,晚上不吃饭。为什么特别说这一段呢,因为她是晚清的小脚老太太,90多岁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居然把家务做了,不吃闲饭,从来不把自己当需要人侍候的老子。

晚上跟家人一起看电视,一直看完晚间11:00点天气预报,别人先睡她不管,然后自己关机睡觉。

一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儿媳妇说北京在开邓小平追悼会。

姥娘接着冒一句,“邓小平跟俺同年人,属大龙的。”

儿子儿媳被蜇伤一般,立即转头,眼睛大瞪着瞅,倒吸一口气,你连这个都知道!

老太太借机发挥,“他还没有活过我!”好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哈哈哈,一家人大笑不已,伸出拇指齐声夸赞:真乃神老太也。

在一个笃信命理的东方国度里,她说的是真理,而且是饱含黑色幽默的真理。邓小平何等人物,使用全世界的好药,全世界的好医生,天天都有人护理,活到这么大岁数在情在理,你这个乡下老太太居然与人家皇上比,成比吗?可是,现实很硬,大人物走了,同龄的小人物老太太却在观看他的追悼会。

2000年,儿媳妇进门把包扔在沙发上,小有沮丧,说今天她彻底下岗了。

姥娘高兴地打趣道,这下好了,你下岗了,我也就下岗了。

好一个语出惊人,老太太已经96岁了,关键是她还用了最时髦的社会术语,下岗。

为什么,儿媳妇问。

姥娘回答,恁看啊,你下岗回家就把做饭的事接手了,我没有活儿干了,我不就下岗了吗。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五味杂陈,一个96岁的老太太无怨无悔,埋头苦干,一天都没有歇过,天天择菜,洗菜,真难为她老人家了。儿媳妇心头涌出感激,因着愧疚之情,低下眉眼说,对不起了娘。

第五章:姥娘的葬礼

姥娘的葬礼引起了整个利国的“全国”轰动。

2008年老太太104岁没病没灾安然辞世。守灵三天,从县里的县长到利国镇长,铁矿矿长,十里八乡,还有国外来的,凡是她们家族的,侄男阁女(兄弟姐妹的后代)闻讯举家而来,有的人家带来了灰灰孙子。

姥娘活着时候经常说,人活到五辈子就成了老白毛,说着自己就开心地笑了。我们是孙辈,听着就只能跟着傻笑。这下子还真让她说准了,那些辈分小的,就喊她老白毛。

出殡那天可谓人山人海,自家嫡系五六辈子,加上外亲足足上千人,还有全利国人民都出来吃瓜。

县里头头脑脑争先恐后主持葬礼,被小舅谢绝了,家里有人。

几乎看不到披麻戴孝,因为子女都七老八十的,行动不方便,孙子也五六十岁,加上老太太算是喜丧,人们并不悲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人终归是要走的,但活到这个岁数,罕见。

所以,大家之所以来奔丧,就是冲着老太太高寿,来拿碗(晚),拿寿糕(高),吃丧汤酒席,大鱼大肉,只管说笑,倒变成了本家宗亲大会。

想想姥娘,没有大富大贵,一辈子粗茶淡饭,吃两个生姜鸡蛋也算奢侈;但是每遇大事能放得下,儿子去世难过,心情沉重知道卸载;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从来不给儿媳妇添麻烦,更不说吵架;干到96岁也不言语一声,默默无闻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有时候亲孙女胡说八道,老太太对她不依不饶,敢说,敢让(批评);通过电视节目及家庭生活与社会保持同步。

现在看网上,市面上各种养生保健,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没有用的。

查县志,俺姥娘在利国那个小国家也是唯一年过百岁的人。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我是新手,只会写写拾零随笔,功力太浅,再磨炼几年,看看能不能写点东西。先放在这儿,等到哪天准备好了,再铺张开来说。谢菲儿的关注与鼓励。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翻开中外历史,男人任何时候都变态。美国现在男人变态到割自己了。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人们常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有什么性感可言,只能推论,那时候的汉男人都是变态!——喜欢!

加油:)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梧桐兄这是浓缩,微型小说,还是提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