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8.1: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韩诗外传8.1: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原文:

越王勾践使廉稽献民于荆王,荆王使者曰:“越、夷狄之国也,臣请欺其使者。”荆王曰:“越王、贤人也,其使者亦贤,子其慎之!”使者出,见廉稽曰:“冠、则得以俗见,不冠、不得见。”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江海之陂,与魭鳝鱼鳖为伍,文身翦发,而后处焉。今来至上国,必曰:‘冠、得俗见,不冠、不得见。’如此、则上国使适越,亦将劓墨文身翦发,而后得以俗见,可乎?”荆王闻之,披衣出谢。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

越王勾践派使者廉稽把战俘献给楚王。楚王的使者说:“越国是野蛮不文明的国家,臣子请求羞辱一下他们的使者。”楚王说:“越王是贤人,他的使者也是贤才,你要当心!”使者出来见到廉稽说:“你们带上帽子,才能按照我们的礼俗接见;不戴帽子,不能接见。”廉稽说:“越国也是周王朝分封的国家。土地不在中原,而在江海之滨,同鱼鳖虾蟹为邻。纹身短发才可以安居在那里。今天来到这个高尚的国度,必须戴帽子,才能以礼俗接见;否则不能接见。’,如果这样,那贵国的使者去越国,需要短发纹身、割鼻子抹黑额头才能按礼俗相见,可以吗?”楚王听越国使者如此说,披上衣服出来谢罪。孔子说:“出国做使者,能完成君主交代的任务,就是贤士了。”

侠客心得:

楚国的使者想羞辱越国,结果羞辱了自己。以礼待人,不是以约定俗成的世俗之礼,而是以变通之礼。孔子讲的礼是时中之礼,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合适与否取决于是否仁义。对待使者的仁义就是尊重,而楚国的外交人员居然想羞辱使者,是不仁不义的。

楚国的礼俗当然是为楚国人定的,也许适合楚国人。把楚国人的礼仪强加在越国使者身上,就像越国使者指出的,不是很荒唐吗?你们这样羞辱我,不怕我以后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礼不是玉帛

乐不是钟鼓

敬发自于心

恭行之于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