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18)“大雪”节气忆大雪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闲话人生(218)“大雪”节气忆大雪

今天,12月7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之日。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农耕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45年,我出生在武汉,在武汉生活、学习、工作了半辈子。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但是,武汉的夏天是名副其实的三大火炉之一,而武汉的冬天也是冷的出奇。小时候,还没有听说过什么“空调”、“冰箱”。夏天热,晚上就赤膊睡竹床;冬天冷,晚上就多盖两床棉被。白天在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也不知有多热多冷,就那么慢慢地长大了。

然而,在武汉见到的两次大雪,却难以忘怀。

第一次下大雪,是在1954年的冬天,我读小学三年级时,那场大雪从头一天晚上开始下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漫天大雪,整个世界一片白茫茫。我家住在通湘门外的粤汉铁路外,解放前粤汉铁路里的菜农称我们家为“通湘门外李家花园”。我发蒙的老关庙小学在通湘门里,离已经坍塌得差不多了的土城墙边四五百米,学校周边都是任家湾和刘家湾菜农的菜地。

从我们家出来,是一条两边都是坟山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大约五六百米到粤汉铁路边,翻过铁路,经过任刘二湾之间的一条土路,横穿过中山路,走过已经干涸了的护城河床,翻过那坍塌的土城墙,再沿着任刘二湾菜农去老关庙小学周边种菜时踩出来的小路,才看到去学校的那条菜地边的小路。我就是从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学校读书,学习知识,从一个花农子弟逐步成长,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

自从上学之后,都是我独自一人每天往返四次走来走去。第一次在中山路上看见有人骑自行车,感到稀奇,也幻想如果我骑自行车上学那该多美呀!

那场大雪的早上,是三叔送我和他的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到学校的。出门走上小路,路上的雪已经没过我的膝盖,三叔牵着他的儿子走在前面,我跟着他们的脚迹,一步一趋向前挪。翻过那土城墙,三叔回头拉着我走上去,然后放手让我跟堂弟像坐滑滑梯一样滑下坡。到学校门口,三叔说:“中午放学就在教室等我给你们送饭来,不要到处乱跑!”

中午,在学校教室 吃完中饭后,三叔对我说:“下午不下雪了,你带着弟弟自己回家吧!”

在回家的路上,横过中山路时,看到电线杆(高大圆木的)朝北的那一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晶莹透亮,但是没有办法把它弄下来。过几天雪停了,气温升高一点后,任刘二湾大一点的孩子,拿一块石头在下面敲敲,敲碎以后,上面的冰一块一块瞬间就都掉下来了。我们这些小同学抢着去雪地里捡起冰块,拿在手上,看着它在手上慢慢溶化,用嘴去舔一下,就跟夏天在校门口买的冰棒一样冰舌头,但没有一点点甜味。

不必说那几天在学校课余时间跑到大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玩了。自那场大雪之后,直到八十年代初,再也没有见过武汉的大雪了。

1980年,在华师一附中袁福老校长、教导主任吴传忠和总务主任王仕良,还有武汉四十三中安大庭校长等大贵人的倾情全力帮助下,我调回母校,并奉袁校长之命,执教全国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从1982年到1988年连续六年,每年暑假参加全国学习实验教材的会议。寒假参加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实验教材备课会。

1984年元月17日,在沙市开完备课会,准备第二天早上回汉。

早上起来,只见窗外鹅毛大雪满天飞舞,漫天皆白,看沙市饭店附近建筑物上积雪达一二尺厚了;再看行驶在路上的各种车辆还没有人行道上行人走得快。

我们被困在沙市了!只有乘船才是回武汉的唯一途径。

元月19日,沙市三中的领导与执教实验班的王、杨两位老师竭尽全力才买到,准确地说是“搞到”船票。

下午四点半才上船,晚上十点半,船过石首因雪大看不清航线,抛锚在大江之中了。真没有想到,一场比54年小多了的雪,居然让省内陆路不能通车,水路停航,让我们困在船上了。

整整在船上呆了一天一夜,雪下小了,才继续航行。

单调乏味的船舱让人憋气,唯有船头船尾令人舒服一点。站在船头,无论远望还是近看,感觉船似乎还停在江中没有动。看两岸,白雪覆盖了一切,一样的冷落萧索。走到船尾,看那江上翻起的波浪,还有那紧随船尾飞翔并发出叫声的江鸥,给人以生气勃勃。

船到岳阳,我原想下船去游览岳阳楼后,再转乘火车回汉。同行的老师们都不同意,担心买不到火车票就更麻烦了。只好在船上远远看一眼那座名楼了,心想以后一定要来登岳阳楼!一位船工告诉我,那远处就是岳阳楼对面的君山,好遗憾啊,江上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意会了。念及范氏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看这两天困在船上的一些人“先己后人”,与古人相差甚远,岂不悲哉!

船抵汉口已经是21日凌晨了。二百多里水路,居然走了三天三夜!

1984年这场大雪,人在旅途,思念妻女。到家才知道她们一切安好,她们还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幸亏下了这场大雪,把我们家的凉台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把学校发的大鱼大肉等都冷藏起来了。当年我们夫妻两人的工资,就是一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个冰箱,而我才回母校几年,存下的稿费收入也还远远不够买冰箱。再看这场大雪,感觉真是来得非常及时啊!

前半生遇到的两次大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想到,退休以后,到美国新泽西遇到的那场大雪,那才是真正的大雪啊!

2009年12月,我在新泽西皮斯卡特维,一天早上起来,窗外银装素裹,下楼开门一看,一晚上积雪近一米多厚了,公寓门前的人行道,已经被一辆小型铲雪机开辟了一条通往停车场的小道,就像国产抗日剧里面战场上的战壕一样,小孩子走在里面,对面公寓一楼住的人是看不见的。

女儿从停车场回来拿大雪铲,让我也去帮忙铲雪。我们沿着门前的“战壕”,走到停车场,看不到一辆车,只见如波浪起伏的小雪峰。女儿精确找到自己的车位,就开始“自扫门前雪”了。我们先把车后通往公路的车道铲出来了,然后铲车周边的雪,直到可以打开车门。女儿坐进驾驶位,启动以后,我们坐在里面等待预热时,我嘱咐她:“今天大雪,路上开车要格外小心啊!”女儿说:“您放心吧!大路上的积雪早就清扫干净了,昨天预报晚上下雪,公路上就开始撒盐了。凌晨政府的铲雪车就上路开始不停地铲雪,以确保公路畅通无阻。”

车预热过后,女儿打开了暖风,要先把车上面的那座小雪“山峰”的底部熔化,才能“移山”。

看着女儿那熟练的动作,想到她独自一人在美国,实在不易!97年大学刚毕业,她就到美国求学,读书时买一辆学长离校时的二手车,学会了开车。硕士刚毕业就找到了工作,换新车后,正是我第一次来美时,一晃快十年了!

车上的雪都清理干净了,车里面的雾气也消失了。她准备开车去上班了。特地嘱咐我和她妈,今天大雪,不要出门走步了。

看着女儿的车开上大道,眨眼就融入滚滚车流,突然想起84年那一场大雪我被困在旅途,真是今非昔比啊!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1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点评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武汉的气候跟重庆差不多,但在我的记忆里,以前我在重庆没有见过真正意义的下雪,最冷的时候见过飘一点小雪花,落地就化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