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国际惯例下的捐赠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传统与国际惯例下的捐赠

                                  2004年12月19日

何必

专程前来参加中华慈善文化(晋江)论坛的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整合、丰富社会保障资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的优良传统,各种义善之举对减轻民众疾苦、帮助困难百姓安居乐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慈善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不适应。一些发达国家所动员的捐赠资源已经接近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十,而中国内地捐赠额还不到国民产值的百分之零点一。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十年所筹集的十多亿人民币的善款中,来自国外的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来自港澳台的占百分之十,而中国内地捐款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中央政府已将慈善事业视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事业。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中共第一次明确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2月19日中新社)

听者这位副部长的发言,还是那老一套八股强调: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悠久传统,好像如果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类似的典故就不能说明其合理性;现在此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悲惨位置,似乎足以说明现状之窘迫;党政最高层如何重视,当然,没有这点,想必决然不敢造次说出什么非分之言;然后就是意义呀作用呀前景美好呀未来光明呀一通说辞。有时我真是想,这官员在公开场合说话,能不能也有点什么新鲜的格式,给人们以耳目一新之感,别总是花着纳税人的钱,做些个让人倒牙的事,有些听上去还不错的事也被这种老生常谈俗不可耐的论调所覆盖毁掉。

要说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那可就多了,像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君子坦荡荡,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说起来,现在还有什么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呢?中国拥有某种传统,可近年来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方式,已经将那些古董荒废抛弃得赤手空拳了,几乎没有什么传统还存留在世间。我们动辄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问题在于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此间分类标准完全是现在活着的人来定义的。就像来不来就说与国际接轨时那样,凡是能够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夺与民争利时,如果中国传统里找不到,就赶紧跑到国际标准里寻觅,比如银行卡收费、酒店中午12点结帐、国有企业改制里市场化动作等,而国际上真正流行的信誉至上生命崇高,却被别有用心地讳莫如深。也就是说,传统与国际惯例不过是胡适所谓漂亮姑娘,随着使用者的喜好来挑选打扮,或者像德国历史学家们所言,历史就是汪洋大海,后来人只是根据需要从历史“事实”当中取出自己所瞄准了的那部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也是传统。

这位副部长颇有微词地宣泄着中西方慈善慈善事业发展进程方面的差距,而且从其所发布的数字上,也的确触目惊心。发达国家捐赠资源占GDP总量10%,而中国还不到0.1%,从比例上差了100倍。这时候,就听不到什么中国第一、到204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最强的国家的说法了,也没有了到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已然到了小康生活水准那样的喧嚣了。

副部长微词所针对的情况是如何得来的呢?在瑞士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上,《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说:“参加本次大会的某些人士说,变革将会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某一天,每个津巴布韦人都可以接触到费用低廉的掌上电脑。但是,实际问题是,‘每个津巴布韦人都可以接触到公正的审判吗?’”我曾经想过,如果把其中换成中国人,必定通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人大概算是有着太多不公经历者了,也正因此才24年来一直成为媒体关注对象。我也不是没有恻隐之心,虽则担负不公但还是力求遵纪守法。可看到1998年三江洪水举国人民自掏腰包给灾区民众捐赠、可最终捐赠款项悉数被灾区政府用来购置豪华轿车、洪水还为退去防洪堤坝就被前往视察的朱鎔基怒斥为豆腐渣工程时,也就再也不去迎合这等给自己添堵的开销了。除了后来在中央电视台被直接从工资里扣除捐赠灾区之款(这种强制性捐赠本身就让自愿捐赠成为纸上谈兵,也成为令人退避三舍的勾当,谁也不敢说这些钱又是什么地方的强令安排以及会跑到哪位官员的口袋里;笔者在外资企业中的亲友也有过公司强令捐赠的经历,所以说外国什么好东西到了中国也会变味儿)外,没有过主动捐赠之举。2002年《公益时报》采访时,我谈到如今慈善领域也成了腐败之地,很多具有公益心的企业或个人采取了违背社会分工原则、不远万里直接将捐赠钱物送到最终受赠人手中的荒唐举动,分明已经是对官方慈善体系的排斥与蔑视。

改革开放后长期以来,对于社会效率的追求几近成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财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差距日益扩大,短短20几年,中国就从一个处于贫困状态里的公平演化为一个国力处于国际中游水平但贫富差距却在全世界独领风骚的国家,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之所以会如此,在对效率近乎疯狂的追求时,对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有意忽视与排挤,正是形成现在社会状态的原由。此时,并不能说没有中国历史传统,也不能说没有国际惯例以及拉美化的警戒,但当正义公平与财富追逐想必成了螳臂当车般孱弱,社会稳定系统的动摇自然在所难免。

而且,随着个人担负保障功能的增加以及相应的国家承担保障义务的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向国家免责方面倾斜。在如此趋势里,要人们心甘情愿能够把捐赠增加,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