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歧视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拒绝歧视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以后)

何必

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某企业招聘广告,说是要招副总经理,学历在硕士以上而年龄要在25岁以下且要有5年工作经历。掰着手指头脚指头算了下,20岁硕士毕业,那就得13岁上大学――肯定是在招神童,可哪有那么多的神童看得上您哪!

经常能看到,那些报刊上、招聘会上的招聘启事里明明白白地写着要求应聘者××岁以下、××学历以上、英语×级以上、××市户口、×性别、×年工作经验、×社会关系、×政府关系、气质形象好等五花八门的要求……恨不得连胸围臀围内裤尺码都得写上了,要不是看着真是招聘启事,还当是征婚或泡小蜜呢。

真去问能不能超标,多数答复作那些条件只是写写而已,如果自身条件优秀,可以不在此限;有的则说这和企业的习惯有关。

    既然这些条件不是硬性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可以减少阅读简历的时间从而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如果我是应聘者,也许不会去询问是否可以例外,那么,如果真是一份很理想的工作,岂不浪费了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真是很需要的人,岂不因为一条并非那么严格的白纸黑字屏蔽掉了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样写,除了偷懒外,还有何实际意义?

在人潮涌动的互联网公司搜狐(SOHU)展位,好不容易挤到跟前,问忙碌的接待人员,为什么要用英文展示时,他们的回答更干脆――因为我们是外企!

这些是什么?是歧视!是年龄歧视、性别歧视、语言(文化)歧视、学历歧视、经验歧视、经历歧视、关系歧视!这牵涉到招聘-应聘双方是否公平的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把自己放在了给应聘者一碗饭吃、给对方一个生存机会的不恰当的位置,在招聘活动中给对方提出诸多很不理性、不近人意的要求,客观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象搜狐那样,因为是外企就用英文,这好象并不是合理的解释,象有些国际知名公司在中国的招聘启事,也照样是用中文。仅仅因为自己刚进入外企或刚变成外企就东施笑颦,这未免附庸风雅了些。

说到英文展示就让人联想到,作为发达国家的法国,曾经针对法语的规范化搞了个“振兴法兰西”的运动,规定不许用非法语做广告。而事实上,很多法国人的英文水平并不差,完全可以看懂英文的招聘启事呢!

而对社会关系的要求,则是非常没面子的招数,就因为七大姑八大姨在什么机关媒体之类的权力部门泡着,就身价百倍,这不是又在搞裙带关系?反过头来,如果出了事,还要株连九族是怎么的?

那些招聘单位,别总是鼻子里插跟葱就装象,都是中国人,还是善待自己点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