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读完英语有所提高,更加向往英语区,那时我们已经搬到了蒙城的英语区West Island (西岛),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大我9岁的大姐张老师,来自武汉华中工学院,她是职校工业制图专业毕业的,但她读的是法语职校,听得我对她肃然起敬,读法语职校那真令我高山仰止,对比之下,自己的局促显得如此黯淡。她说我们比她lucky,现在可以读英语职校。也正是因为她有法语,有制图专长而找到了一家大公司做制图员,她的励志故事让我羡慕不已,可是背后的辛苦也令人唏嘘,为了这份工作她坚持12年上大夜班,常年夜间12点到早上8:00,她自嘲过得是昼夜颠倒,人鬼难分的日子,比鸡的日子还难,鸡还能睡个大半夜,3,4点才打鸣呢。我开玩笑说啥时你们公司有那种过鸡的日子的职位帮我介绍进去,后来她真的帮我看到了一个warehouse clerk opening (仓库职员),她跟我说这个比鸡的日子好过,是小夜班,下午4点到晚上12点,我没有片刻犹豫,一口答应,前往应聘,可是人家首先问我可会法语,因为仓库其他人都说法语,不会法语就是鸡同鸭讲。无奈又毁在法语上,法语让我连鸡的日子都过不上。
后来加拿大Sunlife 保险公司的一位华人经纪人,杨姐找到我们家买人寿保险,她当时已经在Sunlife 做得非常出色,是该公司的圆桌会员了,主要是做蒙城华人客户。她的故事也很励志,英语专业出生的她,从给法语人家当保姆练习法语做起,她刚开始做保险时,都不知道“policy 这个词还有”保单“的意思,在公司里自卑得不敢说话,公司给她三个月的开户时间,三个月内没有客户自动走人。她从开发自家做起,为自己,老公和孩子各买一份保险,一进去就是三个客户,接着就是一路高歌猛进,客户群迅速壮大,使自己从生物链末端的弱者一跃成为生物链顶端的绝代强者,从而走上一条业界霸主的成功人生之康庄大道。听了她的故事心里只有感叹,同样的法语环境,有人活得激情热烈,有人活得萎靡落魄,环境从来就不是命运的主宰。
交谈中她见我眉目间一团和气,很有亲和力,是做保险的好苗苗,问我可愿意做她的助理,我当时真的被自己的面相所感动,何止亲和力?人在无望之时会激发出一些示弱的表象,我脸上一定还有亲切感,人情味,同情心,感召力,感染力。可我知道有一样我没有,而且是做保险必备的特长,那就是”忽悠“,她说不用你有,我来忽悠,你只管帮我做Paper work (文案)。多好的机会?这不正是我朝思暮想的工作吗?可是前提条件是我得提供我的朋友名单和电话(当时的通讯联系只有电话)作为她的潜在客户,这让我有点儿为难,实在是有违良心,只能对她说:”这个前提我做不到“,语气里透着点悲壮和大义凛然!感谢自己的原则性在困境中仍然没有出卖他人隐私信息。
正当我走投无路时我们熬到了年头可以申请入籍了,一入籍我们就可以自由进出加拿大了,没有了每年必须住满180天的限制,哈死笨的就找到了一家美国公司,真是救民于水火,我们终于可以逃离魁北克了。同样是离别,这次离开蒙特利尔没有离开维多利亚那样的不舍和彷徨,反而有一种解脱和释放的轻松。离开之时正值夏季,是蒙特利尔最美的时节,我们对这座充满了法兰西风情,欧式浪漫的现代都市又走了一遍,对她人文风景的美和强硬的法语政策和作妖闹独立是又爱又恨。有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没有法语的困惑,我一定爱死这个“北美小巴黎”。
住了三年的蒙特利尔我们都还没有好好看过她的小街小巷,要离开了才走走那些法式风格的民居街区,流连一下色彩缤纷、风格迥异各式欧陆建筑点缀的路边街角,体验一下那些藏在街巷中遗老遗少们傲慢的底蕴。
随便走在市中心的居民区的一条街道上,窄窄的街道两旁对称的两三层楼的公寓,各家各户紧密相连,铁铸的大门严肃警戒,斑驳的老墙藤蔓缠绕,两层楼的雕花栏杆小阳台,常常垂吊着花花草草,春夏绚烂,窗户则被色彩鲜艳的木板遮挡,隐私安全。
浏览小意大利区(Little Italy),是整个北美地区意大利风情最浓厚的地方,布满热闹的小商店、餐厅、酒吧、公园和教堂。意大利人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对传统和语言的继承毫无保留的融入进蒙特利尔。
走走拉丁区(Latin Quarter),是一个集艺术感、知性风格与法国元素于一体的街区,不仅拥有众多书店、咖啡屋、电影院、设计师品牌店,还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可能经过一个拐角,就会遇到意外惊喜。街道两旁布满饭店、酒吧,白天文艺安详又静谧,但当夜幕降临,街道上霓虹灯闪烁,夜总会歌舞升平,酒吧里人影绰绰,音乐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通宵达旦。
再溜达一下雅克•卡迪亚广场(Place Jacques Cartier),看街头艺术家表演,转身可以看一眼夕阳映照下金光粼粼的圣劳伦斯河畔。
走在蒙特利尔的美景中,再度领略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现代的文化,四处洋溢着古朴魅力。回首这一切,看在眼里,像生命中不能回想又不想忘记的一首诗,一幅画,遥远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