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HUMANS》有感

从图书馆随手翻来这本《HUMANS》,厚厚的彩页,附着每个人的照片及简短叙述,读来却颇为沉重。

此书乃美国纽约布莱顿编著,其《纽约人》系列之续集。因反响好,此次他申请到资金,全球旅行了40多个国家,采访了许多人,记录下以上文字及图像故事。说来和这位仁兄有点缘分,去年读的《VELOCITY OF LIVING》就提到其坚持每天读书过百页长达二十余年。此后他从社会学领域研究生毕业后,痴迷于在纽约街头与人攀谈,随笔记录并出版了以上书目。

400多页的书籍,大概收录了三 四百个普通人的片段。可谓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编者没有任何主观评判,仅摘录了与访谈者倾诉的关键部分。

来自较贫穷地区人们多数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或劳顿;被父母无故遗弃的孩童历经若干年后仍竭力追求可依赖的关系;无法交付房租而街边徘徊一筹莫展的慈父;纽约夜店当年著名的“宇宙超级黑妹”讲述地令人眩晕的情色生涯... ...

阅读期间,胖头数次模糊了双眼,思绪飘动在初冬窗外暖湿的空气里...

最引起共鸣的几个小故事:

1)波兰华沙一位中年女教师行为有点异常:不再害羞;异常兴奋,灵感迸发于深夜在脸书发长文;同陌生人侃侃而谈,天文地理及至宗教伦理。出格的是将学生们都几乎带入魔幻太空境界,等等。被校方发觉并经心理诊断为BIPOLAR DISORDER。封闭、治疗,几个月后重返工作岗位。她谈到:“起初我以为是神的恩赐,让我天赋异禀。感谢你们的关照。”同事都很包容:“你有生病的权利。这并不是你的错,希望你重新获得快乐。”

2) 巴西里约的一个三口之家频临崩溃边缘,因为对于身患唐氏综合症幼女态度的分裂。丈夫以工作为由,不肯回家;母亲操持家务,苦于无法同爱人修复关系。危急中,女主人祷告并祈求神赐予其力量,让她重新迸发出更大的爱心,面对现状并包容其夫。经艰苦努力,一家人又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并彼此鼓励。

3)最具神迹的体验: 印度孟买一家人贫困潦倒,长子从小就担起生活重担,顶替疾病的父亲。有次生意极为艰难,如再无收入,家里即无米下炊。他向神祷告并得到垂青,最后一个顾客在车胎修补后,给其十倍的报酬,小伙子买了两公斤米。后来他想:“说不定那位客户就是上帝自己。”

4)孤独至极的经历:摩尔多瓦一位女士为生活所迫,同意了一位法国男子的请求并携子远赴巴黎生活。谁想到被其男友以“安全考虑”为由软禁家中多达十年,无法获得签证及法律地位。其状况待儿子年满18岁,入了法国籍后方得改善。取得移民身份,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既然书的题目是人们,那人们都在做什么?找寻什么样的幸福?什么才是幸福?除了一些顽童的稚嫩笑容外,几乎所有的大人们都忧心忡忡。有个巴西的哥们是个例外,此君沙滩边小坐,墨镜下笑逐颜开:“我今年39岁。想要的都得到了,就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些作者都没给出答案。其中有个章节叫做“挣扎 Struggle”,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吧。记得刚翻完的《THE GOOD ENOUGH PARENT》也讲到:父母能通过适宜的渠道,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充满了焦虑、挣扎、挫败与失落感;不过,能轻松并以诙谐地方式看待并处理,就是给孩子长大最好的礼物。请记住,忧伤(Melancholy) 是必不可缺,美丽而高贵的。对啦,Danny Chan(陈百强)最喜欢的颜色也是紫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