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再访广岛【46】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访广岛

 

【德】麦考·帕默  著

郎伦友  译

 

第六章  第六节

 

6.6 造假模式的传承

 

   读者可能会对本章中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感到困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坚持认为,这些研究遵循的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看得出的模式。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把证据区分为三个辈分。

 

6.6.1 轰炸后不久伪造的证据

 

 在这个辈分中,最重要的是6.3一节中硫的放射性检测值。当实验人员被要求产生出这样的数据时,他们很可能没有一个详尽的、公认的理论来确定爆炸中心的位置、中子的源光谱以及中子在大气中的衰减。因此,在实验室里把他们的假样品暴露在中子辐射中时,选择合适的参数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指导。尽管他们的意图很好,然而产生出了有缺陷的数据,即使经过多次“修正”,设置的非常大的检测误差既不符合T65D,也不符合DS02剂量检测方案。

  在6.3.1一节中,我们注意到,山崎和杉本关于硫的放射性的报告【98】原文是1953年用日文发表的。同书中还包含这两位作者关于骨骼中磷32的检测。虽然在两种情况下检测到的同位素相同,但在骨骼中的磷32是由磷31通过一个热中子俘获直接形成的。用这些检测值,两位作者求得了大气衰减一半的厚度为90米,与一个130米的松弛长度相对应。鉴于这些数据显然是在DS86和DS02报告之前唯一的支持的数据,令人奇怪的是,那两份报告都没有把它们吸收进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两份报告的作者们觉得它们不足以解释快中子(硫中的磷32,见6.3.1一节)的松弛长度为548米与热中子松弛长度为130米之间的差异,而这些数据都是由同一伙研究人员使用相同的方法和设备确定的;因此他们再次求助于对证据进行筛选。

 

6.6.2 利用早期剂量检测模型伪造证据

 

   很难说这样的样品检测值产生的确切时间,但在6.4.1一节中讨论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有一些早在战后三年就进行了。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有可能开发出了一种参考框架,这个框架包括炸弹当量的估计、起爆中心的位置以及中子在空气中传播的范围。从表6.5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子能量光谱的显著变化表明这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许可能是在伪造这些样品时没有预料到可以对同一个样品进行一种以上的同位素研究。只在每一个样品上进行单一的同位素检测——DS02报告重新强调的做法,尽管它大大地提高了分析能力——还是没能发现中子光谱的毛病,也没能发现放射性数据的任何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必要将实验室的中子光谱相互匹配,也没有必要与炸弹的中子光谱匹配了。

   正如我们在6.2一节中看到的,这个时期根据不同的检测值推断的松弛长度与T65D剂量检测模式的一致性是理所当然的。这很可能产生大量的支持T65D的证据,而所谓的“DS86中子差异”不过是由于在引入DS86方案后继续使用这些现成的证据产生的。

 

6.6.3  为支持当前的低中子剂量估计值而伪造的证据

 

   支持当前的估计值的检测在数量上和范围上都是有限的,但它们似乎都与中子光谱中的低能和高能部分相匹配。(见图6.5)它们在文献中出现得太晚了——十多年来,“DS86中子差异”得以更快的速度缩小,却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这些样品都是在DS02报告【87】发表之前不久准备的。

 

 

第六章  第七节

6.7 结论

 

        本章中所讨论的事例已经表明,中子放射性的证据经不起认真的推敲;发现的矛盾和可疑数据处理比比皆是。在这方面,与先前讨论的放射性尘埃和γ-辐射的证据很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整个物理研究领域中,没有任何坚实的基础可以证明确实发生了核爆炸。鉴于这个结果,现在我们将被视角转向医学方面的证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