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起诉全中国的男人们强奸幼女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应该起诉全中国的男人们强奸幼女

                          2006年11月26日

何必

有一段网络视频,光靠语言就赚了百万点击率,听听她到底说了什么。北京女:“我要送那些没房没车还腆着脸追我的男人们一个字:滚,没事别来找我逗闷子。”……(略。)

这个节目播出的时间正值周末,本老潘法定休息,因此如此报道的出现毫无我的作用。不知道,这样的报道是否能够打破被电视界头疼不已的周末收视率低落的铁律,为提高收视率做出些许贡献,也让老潘不必应“领导要求”在工作日期间还要为周末节目进行策划。

节目后,高潮东还是用其爱憎分明的态度,直言不讳地说“非常讨厌这样的女孩”,并且看着通常作为周末替补主持人的王娟,介绍他们俩都是职业主持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女孩是在背诵(其实在具有稍微具有电视经验的人看来,即使面前放个字条当作提示器什么的也未尝不可);并断定这个女孩不是北京的,似乎在针对节目正文中女孩所标榜的北京女的身份,我实在想不出来,是否北京女会有什么不同,如此断定的背后是说北京女孩就不会如此(如果如此就带有北京人的天然优越感),还是说那个女孩自称是北京女本身就在进行欺骗,实际上,是否北京女孩根本无毬所谓。

而作为女孩,王娟的说法与高潮东的却有所不同。虽然这是双主持人制上话语分工使然,但姑且可以当作是男女针对此事巧合中的利益和立场表达。

有趣的是,节目中采访里,(以那个女孩“一起付月供”为界限,此前都为男性,此后都为女性,这恰恰是电视节目文稿中无法进行性别区分的麻烦,)男士们都对那个女孩的说法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愤怒、反感、非议;而女孩子们却都对主角表示理解甚至支持。如此,呈现出以性别为分界线男女双方对垒的状态。

而从那个主角对男性发出的“滚!”的态度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出其对于男性区分的坚定和强硬,颇有一副对贫穷男人势不两立的架式。

这也算是敢作敢当了,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而将财富当作衡量同路男人的唯一标准,并对没有达到标准的男人如此鄙视轻蔑仇恨,也真实地反映出如今中国社会当中人们以邻为壑的状态。

但节目后面的点评里,还是局限于这个风光无限并且倍受争议的女孩的说辞内容上了,没有更加超脱一些置身度外来看待此事,于是就显得有点不幽默和小家子气了;而且,那种掷地有声的“讨厌”之词,不仅会招致女孩子们的反感从而再度犯了媒体保持客观公正立场的失误,有着意气用事的痕迹,同时把媒体自身降低到了与物欲横流锱铢必较的层面。

那个女孩说的是否有道理呢?理性而冷静地说,是中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该节目的前一条报道,就是国家统计局发布北京市人均收入以每月1800多元位居全国第一的质疑。『这则消息是我参与过的,但播出成品完成的并不理想,因为以1800多元成为全中国收入首位的北京,在美世人力资源有关生活成本调查当中在全世界位居第14位,比巴黎、纽约、伦敦还高。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北京人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巴黎人、纽约人、伦敦人了吧。但在节目中,虽然引用了美世的调查,却只提及了北京的生活成本高于上海(收入第一也当然成本可能第一),全然没有提到高于国外那些城市,从而失去了比较的价值。』其中的街采当中人们普遍对于当前“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的现实状况担惊受怕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下,女孩需要有钱的男人似乎也就未可厚非了。

可果然如此吗?

我从来都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无论是在婚前、婚后,还是重新回到独身一人状态的现在。

我婚前还在到处搜寻之际,对自己奇丑无比的相貌和身无分文的状况很有自知之明,于是扬长避短更着重与舞文弄墨,大概在1994年写下了如此这般的文字。

在我来说,总是不停地在追求、在探索、在寻觅,于事业、爱情、生活方式、处事作风等方面皆如此。不尚后悔,以为不可能有那种“假若当初不是这样……”的存在,并认定当时的选择即是唯一、权宜、正确、合理的,过多地反顾过去只是一种无奈于现在甚至是具有某种自恋的倾向(自己饿死自己),相应地,不停地翻开一个又一个新的章节,从越走越窄的慨叹到舍我其谁的自欺,从家就是一所属在自己名下的房子到亲情友情爱情之中可信赖程度也是依次递减的诸如此类的说法,从能接触的女同胞最重要的是责任心与悟性到甘于成为一个孤独坦然开朗的局外人,热衷于变化不肯安常处顺,眼看着暴戾恣睢俯仰由人依然髀肉复生杯弓蛇影,纵使箪食瓢饮两袖清风,无妨淡泊明志宠辱不惊,岁月爬上面颊,鬓发衰竭强颜生笑,在成为新的主人公之时,只留下“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欲说还休,意气风发地将自己催上新的征程。在这中间,心理平衡能力得到了加强,不断地调节补充能量与信息,使成为较为健全的反馈系统,自我修整抚慰平敉创伤失意痛苦悲戚,轻装上路,伴随着欢声笑语、聚散别离、千秋功过、是非毁誉,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走着……

毕竟,春色满园关不住,明媚阳光,梦一样的云霓,含苞待放的花蕾,嬉戏的雀儿,咆哮的大海,严峭的高山,皑皑白雪,细细凉风,蒙蒙春雨,阵阵秋香,火红的黄昏,金色的黎明,是那样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感怀流连,给人以喧闹之外的一份宁静、一缕安祥,战士笑卧疆场,鲜血也只染红了遍地的小花小草,庄重而和谐,美妙且超然。面对去留,有何理由不去大声发问:最重要的,是具有爱的能力?直视无穷的自然,又有何理由不去静静思索:我是谁,谁又是我?人生苦短,可供体验欢乐与悲哀不过几十年,浑噩平庸或激荡缠绵皆成一生,皆有或轻或重的一笔,仍旧不废江河万古流。我身后,依然排山倒海,值此,为何不享有广阔宽厚坦荡的胸怀?

当时,朋友看到如许文字,总是以为我从别人处抄袭而来,我再三表白的确为我自己蹲在厕所里使劲了许久才憋出来的。不想,朋友还拿着我这篇稿子部分地在报纸上发表了,虽然用了我的真实名字,但却没有一分钱稿费。

其实,在此之前,我还写过些许泡妞文字,并且在泡妞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发给对方进行骚扰。

如今,标准变异。心态变异、方式变异、人物变异,否定的速度成为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蔚为壮观的桀傲不驯衍生了虚荣、伪善、悭吝、功利无信、易受暗示、小家子气缺乏责任感的时代精神,誓死捍卫本已丧失了的交往中的尊严以及原本未必适用的理想、信念和原则,踌躇满志地面对将各自行为合理化的倾向,一往情深地将亲朋掷下光彩耀目的火坑。存在只是为了人格彻底的崩溃作准备。崇尚相对,迷恋虚无,醉意朦胧之中要去应付一个危险而清醒的阴性世界。人情荒漠物欲横流的代价之一是人的尊严,选择的方式未必强于方式的选择,进而放肆地赞美伟大的阴阳倒置也未必会取代迷惘的礼尚往来与地破天惊。烟雾氤氲中瞥见生命也能象微分那样无限分割,也有个什么极限使之趋向黑暗遥缈无人知晓的无穷。纷扰不宁的意志与心满意足的状态仅为摧枯拉朽的幻象。浑然不晓地为自己美丽多彩的梦境与前程挖掘了令人贻笑大方的墓穴,肩负忧伤心溢缺憾向着自己璀璨的墓地充满温馨与豪情地奔去。“生活真残酷,我们要勇敢地忍受生活的诽谤”(克里斯蒂)。

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妨见仁见智。“辽阔的宇宙,宏伟的人生”(海克尔),青青芳草,迎风起舞,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凌浩渺之万顷、叹吾生之须臾。沉浮递嬗中也许几分调侃,常常陷于冬天热夏天凉,猪八戒笔下的莎士比亚为何如此娥娜多姿、林黛玉会不会对米老鼠一见钟情、欧洲的国花无疑是猪尾巴、凯撒大帝怎么描绘的菲利普斯曲线之类的迷宫中不可自拔。最后,只得以那位该死的英国大法官的话--“如果我们的理论与世界不符,那么一定是世界错了”来使这场大汗淋漓的冥想告以段落。面对女孩子的共同特点--爱吃零食、爱睡觉、爱传闲话、爱耍小性、爱食言、爱依赖他人、爱凭借直觉、爱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爱金玉其表、爱指鹿为马、爱哭(或默默地、或没完没了地干打雷、或坐在地上任凭他人劝不起来地嗥啕打滚)、爱任性、爱循环封闭自趋式思维、爱吹毛求疵、爱浅尝辄止、甘于且乐于成为保守力,等等,若无其中几项或全部,似乎不为女性--也只好望彼兴叹自愧弗如。

……

这些文字的功能更多的是投石问路。

重新回到独身状态之后的我,也以此为工具一个字都懒得修改地作为例行往复,挂上个附件随着邮件泛滥。现在能够看到此文者,也有通过如此方式结交的未曾谋面的网友。(我的“挪威观感”是当时我在挪威时国内网友在“榕树下”张贴的;我在“博客中国”上前很多稿子就是别的网友帮助发布的;我在其他地方的稿子也是在北京的同为江苏宜兴老乡的网友帮助发布的……如此说来,我在网上还是用这种方式结识了不少朋友,虽然没有同行,但却能够彼此襄助。)

而这些文字的出现,实际上与1980年代中期的时尚相关。那时候,我处于特殊状态。通过很义气的女孩子的帮助,我了解到,社会上进行着一场有关男子汉的讨论。那时候,人们经过日本电影认识到了高苍建,并且将当时走红国内的影星唐国强命名为“奶油小生”。一篇由一个知识女性撰写的文章引发了全国性的热烈讨论,认为中国社会是阴盛阳衰。这种观点到现在虽然被提及得不多,但是在认识论层面的确对社会生活具有着规定性的作用。也就是那时,我才明确地认为应该在大调上走人生的路。

的确,中国是个女性化非常严重的社会,阴盛阳衰的状况几乎比比皆是无处不在。也正因此,我才有了挂一漏万地列举女孩子的共同特点来奚落交往者并试图引起对方关注的想法和作为。

1987年后,通过当时还在《中国妇女》杂志社任职的马丽珍,我认识了现在全国妇联妇女工作部领导的刘伯红(今年老潘我安排记者前往采访时她给了我很大面子而没有依照惯例地予以拒绝)、以及由著书立说蜚声的吕铁力(今年也有我安排的记者前往采访,一并谨致谢忱。)等妇女界的巾帼豪杰。我不知道,如果她们看到了开篇的女孩子的宣言,是否会对中国女权运动走向很是悲观。

现实状况是,阴盛阳衰的中国社会里,男性们一个个都女里女气,全社会的功利无信也许算是很突出的表现。现在有关男子汉的讨论销声匿迹,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年代里男人们也忘乎所以地放逐着绅士精神、责任感和人伦底线,成就着男性向女性化转变的举世瞩目过程。

而女性则更是以开篇报道中的主角为与时俱进中国特色中的典范,毫无廉耻感地将自己的未来全部挂靠在男人的财富之上,在甄别并选定男性方面与卖淫并无二致。而如此说辞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那么当然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推想,就是中国女性们到底凭借什么与男人作战。

当女性在选择未来伴侣之际,根本没有了比如男女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等原则,也枉顾宪法男女同工同酬的明确规定,悍然采用“我的(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种几近无赖的生活原则,成就着当下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景象,恬不知耻无所顾忌地复辟到了成为男人(确切地说是男人所拥有的财富)的附庸之际,那些女权主义者们大概再也无法发出什么妇女能顶半边天、甚至“我们不仅要顶起这半边天,还要把那半边天也顶起来”的叫嚣了吧。

义务教育和三农问题一样,在中国首先是一个公平问题。实际上,联合国关于全民教育六大目标(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有三项(扫盲、普及初等教育、男女教育机会平等)已列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全民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首先是发展问题。

但在中国,情况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表现为怎么才能不劳而获地通过身体投靠取得未来的生存权,这种男女平等的原则一下子就进入到了性交易的场所和境地,具备了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华夏属“性”。

如此作为,大规模屏蔽了也许包括我等这类好逸恶劳的分子们还琢磨着傍个富婆吃软饭的念向,让我们决然对生活失去了希冀和发财的痴心妄想,让全中国的阴柔湿冷之中进一步扼杀阳刚的生路,整个心情也女性化地阴冷起来。

我在央视时曾经作为关系很好的同事,现在美国继续其大学生涯的小王,定期给我发送BBC的文字。(很多内容都遭到中国互联网管理机构的封锁,通过邮件根本发不过来,只能通过MSN传递,凸显出在知情权领域当中的执政为民。)其中有不少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现象的评论。11月10日有一则如下。

透视中国:奶瓶、娃妈和不想长大族

(何必注,略。)

看了这些内容,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吧。这就是勤劳勇敢正在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人:什么玩意儿!

如今的电视界,也很女性化,那些外出采访的记者基本上都是女性,首经的女性记者占据了八成;城市的女性记者规模也颇为壮观。这种状况总是让色迷迷的我目不转睛,可也忧心忡忡,感觉节目的力度总是无法提起来。

那些女性记者当中,不少都是非常孩子气的,有的装疯卖傻,有的装腔作势,有的死不认错,有的嬉皮笑脸,有的强词夺理,有的婆婆妈妈……办公室里,通常都是东家长西家短地变成了一个癞蛤蟆坑,而来不来就涕泪横流的景象更是使节目质量无法通过严厉的数落和强力的制裁而得到提高成为彻头彻尾的不可能。

当初我结婚并有了孩子,同事到我的住所访问后的经典评论,就是“你等于是开了个幼儿园,带着俩孩子”。

如果推开来,说中国现在越来越像个幼儿园,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看看那些机动车驾驶员们眼睛到处寻摸是否有交通警察而决定是否违法(就是说,法律不重要,是否被逮住才是恰切的)的状况,就知道我们的整个社会是何等心智发育不全了;看看时时刻刻的惟上惟大上行下效这种官本位中体现出来的幼儿心理,就知道中国干脆就是个全体幼儿的侏儒之地。

于是,中国人结婚成家生养孩子,说穿了不过都是过家家的路数。也就是说,全然是一群未成年们在维持着社会的运转并且繁衍生息。从心理年龄上说,全都是一些孩子。

从法律上说,不管男性是不是未成年,只要与未成年的女性性交,就构成了强奸幼女罪。以开篇主角所代表的中国女性们概莫能外地处于未成年阶段,那么,是否应该将全中国的男人都以强奸幼女罪进行起诉,并将所有男人都关进囹圄?

这种言辞虽然过激,却也是顺理成章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