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段讲的是有关逾越节和除酵节的条例。逾越节和除酵节是紧紧挨着的,当正月十四日过完逾越节之后,紧接着的就是七天的除酵节。献上初熟的庄稼,看似是对另一个节气的条例,但是因为在这之后的第七个安息日就是五旬节,所以按照时间来看,献上初熟庄稼这一天也应该是处于逾越节和除酵节之中,所以也很自然可以被纳入它们的条例范畴。
对比记载在《出埃及记》中对逾越节和除酵节的条例,我们会发现这一次的条例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一个是增加了将火祭献给神的内容,另一个是增加了献上初熟庄稼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增加呢?难道是神的条例可以随时被改变吗?当然不是。思考这两次条例颁布的时机和所处的场景,我们可以有更深一层的体会。首先是关于增加了献火祭给神的条例。这乃是因为在刚刚出埃及过红海的时候,尚未有会幕和献祭礼仪的条例,所以神当时并没有要求以色列人在守节的时候献上火祭。而现在,会幕和相关的献祭礼仪都已经完备了,所以神也就增加了献上火祭的要求。其次,就是关于献上初熟庄稼的条例。这个条例在《出埃及记》的时候并没有,乃是因为当时以色列人刚刚离开埃及,而且是在旷野行走,很像是游牧民族,当然也就不会有收割初熟庄稼的时候。而现在,神带领以色列人遥望将来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之后的生活情境,乃是定居的生活,会有收割庄稼的时候,所以神也就增加了献上初熟庄稼的要求。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所增加的这两个条例,一个是立足当下已经有的会幕和祭祀礼仪成形之后的要求,另一个是遥望将来会收割庄稼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原来刚刚出埃及的时候所不具备的。节气还是同一个,即有关逾越节和除酵节的;但是在具体的做法和条例上却体现出与时并进的特点,因着现在有的,和将来会发生的,增加了相应的内容。这不是说神的条例时时会变,不断地加重祂子民的负担;这乃是让我们看到心意更新而变化的需要。神体恤祂子民的实际情况,所以并没有在初次设立条例的时候就加上许多他们当时还无法完成的内容;但随着神作为的不断展开,神的子民不断经历神的信实、慈爱、保守、带领和看顾,所以他们理应对神有不同的,逐步更新的回应,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的层面。这实际上也是神随着时间和场景的不同在帮助和指引祂的子民与祂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就好像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亲的要求就是孩子可以饭后洗碗就好了;可是随着父亲继续不断地抚育孩子成长,读书、工作、成家立业,孩子对父亲的爱和回报就不应该依然停留在洗碗的阶段了。
思想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也是这样的光景。当我们初信主的时候,我们对神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对神有一定的感恩,对神也有一定的委身。这些都是很好的。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经历神的恩惠慈爱,越来越经历神的丰丰富富的作为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对神有不断更新的回应吗?与时并进,不是说我们要与世界为伍;与时并进,指的是我们不断经历神的作为,也要不断更新对主的关系,与主更亲近。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对比《出埃及记》和《利未记》中有关逾越节和除酵节条例的不同,体会神对祂子民的心意,也让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与主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