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低调香更远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梅花低调香更远,一年一度的梅花盛开,人们又迎来了山花烂漫的良辰美景,从空中俯瞰宛如粉色的海洋。从地上远望如云如霞,阵阵微风拂过,花朵摇曳多姿,一抹粉白晕染,犹如高贵典雅的古代妃子们醉酒后的娇颜令人心驰神往!日本人现在将樱花当成国花一样珍视。但在古代都是以梅花为国花。樱花只是山樱的一种远没有梅花那样高贵。梅花自中国传入日本,遣唐使们带回来的梅花自奈良时代始在贵族之间掀起赏梅之趣。
  诗歌中咏梅颂梅的短歌远比其它花多。《万叶集》中咏梅诗比樱花多得多。梅比樱花是110首比43首。贵族之间掀起的“花见”(赏花)幽雅风俗习惯也是在奈良时期。
  在古代大和语中是"Sakura":“萨”(sa)表示“田”,"库拉"(kura)表示神仙座居住地,每年的樱花一开就意味着山上的神下山来啦!于是大家聚集一起拿出供物来敬神。便开始了最初的“樱花见”,在奈良人看来神圣的樱花与其说是观赏不如说是祭祀的对象。
  到了平安时期,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宣布废除遣唐使以后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本国文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樱花代替梅花,平安初的《古今和歌集》中咏梅的短歌18首,而咏樱花的短歌达70首出现大的逆转。
  在平安以后掀起“国风文化”潮,是后来日本梅衰樱盛的源头。菅原道真乃是始作俑者。
菅原道真(Sugawaranomichizane)承和12年6月25日〈845年8月1日〉- 延喜3年2月25日〈903年3月26日)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学者、漢詩人、政治家。参議-菅原是善的三男。官位至从二位-右大臣。贈正一位-太政大臣。延喜7年(907年)唐朝灭亡,“遣唐使”的史落下帷幕。死后成为"学问之神"。11岁吟诗惊四座:“月輝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憐金鏡転,庭上玉房馨”。被贬途中写的诗“駅長莫驚時変改 一栄一落是春秋”。晩年“去年今夜待清涼 秋思詩篇獨斷腸 恩賜御衣今在此 捧持毎日拜餘香”
  
菅原道真喜好梅花很有名气,年轻时还亲自栽培菊花菅原道,嗜好菊花的美。认为蔷薇花妖颜得很比喻为让人迷惑成其为俘虏的妖魔。菅原道不予余力賛美樱花的美是“使弥勒菩薩醒悟顿开茅塞龙华树也远远不及”的。从此以后樱花逐渐取代梅花正式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圣之花。

 

 

  上下两千年来,文人们写作赞美梅花的诗作汗牛充栋。文人越是处于人生低谷和遭遇苦难时,越是愿意用梅花自喻心志,梅花注我我似梅。这简直就是一个规律,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寄托和思想价值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古人并非一开始就吟咏梅花。尤其是对梅花凌寒傲雪高洁品质的挖掘和赞美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宋以后才兴盛起来。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里,并没有写到梅花。《诗经》中的“摽有梅,其实七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山有嘉卉,侯栗侯梅”所说的是梅子和梅树,并不是梅花。《诗经》却对桃花情有独钟。“桃花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其叶蓁蓁。”梅花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下时,数百年匆匆而过。唐、宋、明、清、人们将梅而喩、賛美梅花......。
  中国的岁寒三友,是指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花中四君子”都有梅花。
  日本的“岁寒三友”:梅、桃、樱同类。

  菅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日本古代四大怨灵之一。生于世代学者之家,参议菅原是善第三子。长于汉诗、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幼名阿呼(后改名为吉祥丸),也称菅公、菅丞相。
  877年任贰部少辅,并为文章博士。深得宇多天皇、醍醐天皇的信任和重用,891年任藏人头(天皇身边掌管文书、宫廷仪式、传诏敕等事)。894年被任命为遣唐使,但根据唐朝国内形势和渡海艰险,提出停派遣唐使的建议,故未成行。895年任中纳言,后兼任民部卿。899年任右大臣职。901年因左大臣藤原时平谗言于天皇,被贬为大宰权帅,调往僻远之地。不久死于贬所。903年追赠正一位太政大臣。
  菅原死后因后来发生的清凉殿落雷事件,被尊为“雷神”、“文化神”。著有《类聚国史》、《菅原之草》、《新撰万叶集》和《日本三代实录》等。
  在醍醐天皇即位后道真一直晋升,但对于道真掌权感到威胁的藤原氏开始有所行动,以及中下层贵族中对道真的政治改革感到不安者亦所在多有,双方于是结合谋图对付菅原道真。899年(昌泰2年)、道真晋升右大臣并兼任右大将。次年三善清行建议道真应该知足退隐享受人生之乐,但不被道真接受。901年,他升任从二位、但却被诬告意图帮助齐世亲王簒夺皇位因而获罪,被贬为大宰权帅,流放至九州太宰府。宇多上皇闻讯意图阻止但未能成功。以长子菅原高视为首的四名子女皆被处以流刑(是为昌泰之变)。道真于903年在太宰府病逝、并葬在当地(长野县上田市别所,现今之安乐寺)。
  道真死后,京都陆续出现多种异相,先是醍醐天皇的皇子一一病死。后来在皇宫的清凉殿落雷事件中更遭遇雷击,造成多名死伤者。朝廷对此相当惊恐,认为是道真的怨灵在作祟,因此赦免道真的罪名并追赠官位。道真之子也被解除流放之刑召唤回京都。923年阴历4月20日,将其从二位太宰权帅回复为正二位右大臣之官位、993年追赠正一位左大臣、同年追赠为太政大臣。据传当时陷害道真的藤原时平之后断了子嗣、但相反地,对道真友好的时平之弟藤原忠平,其子孙则成了藤原氏的源流。
  清凉殿落雷事件以后,因为害怕雷神是道真的怨灵,为了祭拜火雷天神而在京都的北野兴建了北野天满宫。之后道真成了天神信仰的一部份,并逐渐普及到日本全国。道真生前因是杰出的学者和诗人,因此被当成学问之神来敬拜。其神号有:天满大自在天神、日本太政威德天及北野天满宫天神。
  江户时代时以昌泰之变为题材的戏剧、‘天神记’‘菅原传授手习鉴’‘天满宫菜种御供’等一一上演、特别是‘菅原传授手习鉴’在“人偶剧净瑠璃”和歌舞伎的表演相当卖座、成为义太夫狂言三大名作之一。现仍是反复上演的节目。
  近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道真被认为是皇室的忠臣。1928年讲谈社出版的杂志《キング》 (King),有一篇模仿菅原道真事迹“每日捧着恩赐的御衣焚香膜拜”的句子被改写成“每日捧着和尚的粪便焚香膜拜”,结果当时人在伊香保温泉的讲谈社社长野间清治因此受到不满人士的攻击。
  据传道真素有胃疾,他胃痛时常以一块加热过的石头放在肚子上以减轻不适。
  在现今大坂市东淀川区有“淡路”“菅原”的地名、据说是道真被贬谪至太宰府途中经过时,误认为当地为淡路岛之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