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爸爸与找自我
修行并不难。
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做下去,“不怕慢,就怕站”,一点点的磨,就好了。
即使是方法没那么适合,一样解决问题,差别没那么大。
只不过是容易上手不那么容易上手的区别而已。
而不是管用不管用的区别。
欲速则不达。
想省事儿的,想抄近路的,想有个秘法一劳永逸的,想找个大师自己就可以不用功的,都是自欺欺人。
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甚至是个烂人的事实。
——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错,甚至很不错。
万事万物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只是我们自己不愿意睁眼而已。
我们习惯于在脑子里看自己看世界,在脑子里把现实美化成我们自己喜欢的样子,事和物。
当然,最喜欢美化的,就是我们自己。
美化我们的行为,外表,想法,等等。
——这就是我们生命的特征:我。
你看你遇到的每个人,都会坚持一件事:固执己见。
不管他是穷人富人,上层人下层人,读书多读书少,聪明人愚笨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天经地义的对。
我觉得对的才对,我觉得不对的就不对。
跟我想的一样的才接受,跟我想的不一样的,就不接受。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大部分人,所谓修行,找老师,找群体,都不是真正为了看清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
都是来找认同,找安慰。
自己的生命里,一直缺爱。
本来找老师的目的,是为了检视自己,查漏补缺,请老师帮忙看看自己的缺点,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快的进步。
结果呢,往往变成了找个理解自己的,能让自己舒服的,觉得自己自尊心被尊重的,受伤的心被抚慰的,破碎的心被缝补的。
于是,找老师,变成了找爸爸。
小时候没够的爱,希望在老师这里补足。
社会里没找到的温暖,希望在老师这里找到。
世界上没看到的美好,希望在老师这里看到。
——都是自己想法上的缺失,希望弥补。
或者,来找自己,找对自己的认可。
父母的不认可,夫妻儿女的不认可,社会的不认可,感情的不认可,能力的不认可,甚至对修行的理解,对佛法的理解,等等。
希望在这里找人说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是厉害的。
背后还是一个“我”字。
而佛法的基本,就是“无我”。
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通过看清楚,我们内心对种种“自我”需要的满足,看清楚我们生命的真相。
如果没有镜子,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脸上有没有脏东西,也就不会想起来去洗脸。
放一面镜子在自己面前,看到自己脸上有脏东西了,就立马受不了了,才会想着要赶紧洗掉。
当然,更多的人,更正常的人性,不但不是想着赶紧洗掉,而是给自己一堆理由,说这样才好看,这是另外一种美,我没有错,是镜子错了,等等。
这也是修行与不修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