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失意与得意

南宋词人稼轩有句云:“人生失意常八九”,真是阅尽尘世沧桑,达人睿语举凡尘世芸芸众生,无论地北山南,贵富贫贱,似乎都有着太多的人生失意。

缘何人生有如此多的失意,究其因,实为二端。

其一是人处世间,要成就任何事业,除了先天的素质与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即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明代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郑淑云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着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郑氏认为,人的一生常常会遭遇三种困顿,第一种困顿是有经世之才,却遇不到好的机遇;第二种困顿是能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深交的好朋友;第三种困顿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并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这位伟大的母亲在信中教育自己的儿子正确对待人生的遇与不遇,勉励他即便机缘不遇,也应努力刻苦,积极向上,数百年的一位女性有如此真知灼见,实在令人敬仰。

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多不能彻悟而已。譬如说,即便你是浔阳江上的混江龙,石碣村中的阮小二,如果你的人生道路不是大江大河,而是在高原与戈壁之上,你纵是水性天下第一,又有何益,其不遇者,非己之过,乃环境使然。再如,在几十年前哪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斗争至上,人人自危,你纵是品德高尚,待人至诚,很难得有一二真心朋友。读过陈徒手先生的《人有病,天知否》,就应该会明白的。大凡世人在江湖,身多不由己,人要生存,不能免俗所以,一生之中,必然会做过许多违己的事,说过许多违心的话,人生是绝对不由自己来安排的。所以,人生失意,乃常态耳,大不必把失意当做沉重的负担与生活的包袱,顺其自然,乐莫大焉。更何况人生“失意”与“得意” 的标准是完全不确定的,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话题。

其二是人生并非没有成功者,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而得之,使人生顺风顺水者,当不在少数,既然如此,缘何也有失意之感?无它,人之本性欲壑难填耳。古人有一首《不知足歌》:“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温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足够,房中缺少美娇妻;娶了娇妻并美妾,又无田产作根基;置下良田千万顷,因无官职怕人欺;三品四品还嫌小,一品四品仍觉低;一日当朝为宰相,又想帝王做一回;做得君王犹不足,还把长生不老期;欲壑未满梦未醒,一棺长盖抱憾归!”真是说尽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的欲望是一个怪圈,饥寒交迫时只望能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便想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等到衣食丰足,便想着发财,发了小财想发大财,发了大财想着做官,做了小官想做大官,做了大官想当皇帝,当了皇帝,天下第一,然尤为不足,便思量想做神仙;真正成了仙,与日月齐光,山河月寿,便又思念着下凡,那七仙女居然敢违背天条,私自下凡,到了凡尘,不是嫁给天下独尊的皇帝,更不是嫁给腰缠万贯的富翁,却死心塌地的跟着衣食不给、饥寒交迫的董永,可见无论富贵贫贱,天上人间,人性是永远不满足于自我的现状。既如此,人生何曾不失意。

由此可见,人生之失意得意与境遇并无太大关系,得失荣辱,存乎一心,除此之外,别无良途。

人生要得意,其实很容易,第一能知足,第二必自励,有此二者,自当得意。

佛家有《知足歌》云:“生尽是福,惟人不知足;思量肩担苦,步行便是福;思量走路苦,骑驴便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露宿苦,藏头便是福;思量荒乱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无业苦,佣工便是福;人生能几时,不要不知足!”真是当头棒喝、醒世箴言,说尽处世之道,明示得意之:惟其知足,方能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所谓“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也。

人生有太多的失意,万勿当做包袱,亦应如邓淑云氏所云:“是穷亦未尝无异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不幸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失意是一位最好的教师“穷而后工”,“不平则鸣”,生活的坎坷造就了无数豪杰。故此,当自立自强,发愤向上,无愧于父母,无憾于人生,如,即使不得意,也无愧于人生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