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不能免俗

“庸俗”,汉语辞典上的解释是平庸鄙陋,不高尚;又指平庸鄙陋之人。晋葛洪《抱朴子·穷达》曰:“庸俗之夫,訚于别物,不分紫珠,不辨菽麦”今人何满子在《文学呈臆篇·论庸俗下》说:“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看来,庸俗确实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品质。因此,谁也不想庸俗,都追求着高雅。

可是,芸芸众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难以免俗

说:“每个人都想过那种有荣华富贵的生活,不喜欢什么大起大落。我就喜欢庸俗、简单,没有被金钱牵引的日子。”其实,这位朋友还是排斥庸俗的,不被金钱牵引,非高雅到极致而不能。可见,这绝不是庸俗。

我在这里说人不能免俗,说的恰恰是由于生计之无奈,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金钱牵引。”上面这位朋友的“庸俗”,重点在“庸”,指平庸、平淡。如此理解,则此网友之言不谬矣。我这里所说的“庸俗”,恰恰相反,重点在“俗”,指俗气,俗物特指品位之不高也。人在世,第一是要活命,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圣人有云:“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也”若有欲,必令俗,所以,我们都是生活在俗世的一个俗人。俗事俗务,俗累歌俗曲,循俗例永远也难跳出无处不在的俗套,你说不庸俗,行吗?

有一位朋友,是个聪明人,职于邻省某高校他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名师门下的博士生。博览群书,悟性颇高按说这样的人是一块做学术的料可他又是个糊涂人,他不屑于交钱纳贡发文章,更不屑于去求神拜佛搞课题;而且,他还自有高论,孔子尚且述而不作,何况我辈,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文章不如不写。于是,他精雕细琢,一年、二年才写出一篇文章。写出来了又不肯交版面费去公开发表。所以,他的科研成果总是不如人。业内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在今天的高校是决计不好混的。尽管他授课认真,教学水平高,颇受学生欢迎;但这有什么用,谁按教学优劣来评职称?此君高雅倒是高雅,可惜苦了自己,与之同届的同学或低几届的同学早已是教授、博导,可他什么都不是。同学劝他从俗,朋友劝他随俗,他答应着,可说过之后,依然故我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行文至此,就想起了杨葵先生《过得去》的序中,直言不讳地说道:“平日读时髦书,看到不少人兴致勃勃地学术,慨而慷之的长篇大论,以为自己很有创造力。可我读完,常替他们脸红——那些论点论据,甚至作论方式,两千年前都有过。”毫无疑问,杨葵先生绝对是我那朋友的知音只是作者所的立足点还是在“免俗”上。杨葵的话没错,但按他所说绝不可能评上教授因为,教授不能免俗作者感慨:“现在人真能写,以至于出书越来越厚,厚到原来大小适中的开本排不下,各种宏大开本遍布书市。”这也是现实,但只要我们稍加回顾,则各种宏大开本的出现似乎是近些的事情。上个世纪,别说五四前后鲁迅、巴金那样的大师,就是到了九十年代末,书店很难发现宏大开本的书。钱钟书的《管锥篇》,也是三十二开的常规范式本。这些年来,世风浮躁,人的廉耻已被世风世俗所同化。于是,什么样的宏大开本纷纷出笼,就连一些古典著作,也要改成宏大开本。不如此,不足以适合这个时代。著名诗人藏克家有诗云:“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套用诗人的话,我说:“有的书很厚,其实很薄;有的书很薄,其实很厚。”钱老一部《管锥篇》只有几十万字,但是,其学术含量岂是千万字。然而,批评批评,得其实惠的还是宏大开本,就说杨先生,你一本《过得去》,仅十万余字,算不上宏篇巨制,便少了许多风头。所以说,免俗是高雅,却不实在,人生于世,还是实在好。

十年前在北方一个城市参加学术会,同居一室的是我久慕大名却从未谋面的一位老前辈。会议期间,我对前辈执弟子之礼甚恭,师生相处甚欢。一夕闲聊,他问我,你是衡阳人,为什么不搞王船研究,长者面前,不敢打诳语,我如实禀告,不是不想研究王船山,实在是不愿意去做这个工作。何故?船山思想,博大精深,然其著作极为难读,除了《姜斋诗话》等几部诗论著作之外,余则均深奥难读。当然,读上二十年,也许可以弄懂;但时不我待,俗不可免,我要养家糊口,要泡制论文去混职称假若二十年后,你即便读懂王船山,可谁承认你是教授?老先生听罢,一声长叹,他没有批评我,倒反是在第二天的会议讨论中逢人便夸我,说这小伙子很不错,说自己读不懂王夫之。先生夸我,我只感到惭愧、卑下;可现在回过头来看,幸亏当时未曾免俗。倘若高雅,今天的我,与上面所说的朋友会是同一个处境。

朋友错了吗?一点都没有错!但是,他不识时务,绝对一个糊涂虫。又是杨葵,在另一本《百家姓》的书中,开篇《乌老师》讲的就是教师评职称的事儿。乌老师没学术著作,资历再老,教学水平再高也评不上副教授。无奈下,他求作者帮忙捉刀,说“我知道这书没人卖,我不能让你为难。我准备了三万块钱”话未尽,脸红到脖根儿,仓皇欲逃。行文至此,作者感叹,现实把一个老实人逼得如此。显然,一开始乌先生确实是高雅一族,但最终他还是屈从了世俗。作者说不知后来乌先生是否评上了副教授,我却可以负责地告诉作者,有了那本小书,乌先生绝对能评上,且不管那本著作是怎样的优秀或低劣。今天,国家确是注重科研,投入的经费也逐年递增,可怎样才能获得课题的立项,个中曲折,谁也明白。而以科研为唯一标准的考核体系,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尽管人们为了这些太多的不公正喊抗争,可年复一年,又有何用掌握着权力的人就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昔日赫鲁晓夫说自己当上总书记,也就懂艺术了。真是伟人哲语,万寿无疆

只要赫氏理论还万寿无疆,我的朋友,你就千万不能免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