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二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郑芝龙原本是海盗,受明政府招安后,在崇祯年间曾经奉命镇压福建,江西,广东的“山寇”和“海寇”,由参将逐步升迁到总兵官。弘光时,加封南安伯。他接受招安,一方面是为明王朝效力,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他的主要意图是借用朝廷命官身份,扫除海上异己势力,垄断福建,广东等地的对外贸易。到明朝覆灭时,他在福建已经拥有左右地方军事和经济的实力。1645年六月,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是得到郑芝龙的同意的。然而这种结合是貌合神离的。朱聿键的意向是要恢复明室,具体目标是首先恢复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朱聿键称之为“半功”),进而收复北方(朱称之为“全功”)。郑芝龙的用心却大异其趣,他以迎立隆武作为定策勋臣第一,意图借隆武朝廷的名义巩固自己在福建等地区唯我独尊的地位,带有很大的割据色彩。如此,隆武朝廷从建立之初开始,就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之中。朱聿键得到了除鲁监国据守的浙东地区以外南方各省的支持,至少在名义上他是公认的南明第二个正统朝廷。然而,他的政权是依靠郑氏兄弟的支持才得以建立,又处于郑芝龙集团实力控制下的福建,一切作为都必然要受到郑芝龙的挟制。朱聿键即位后,为了抵制和摆脱郑氏家族的控制做了很大的努力。隆武朝廷建立不久,朱聿键和郑芝龙,郑鸿逵之间的蜜月很快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朱聿键为了提高朝廷威望,特别注意网罗人才,以礼敦聘各地名声高的官员入朝任职,延请入阁的大学士名额超过了明代任何时期。郑芝龙却凭借实力根本不把这些文官放在眼里。朝廷建立不久,就发生了朝班事件。郑芝龙自诩皇帝是他立的,朝见时自然应当排于文武诸臣之首,首席大学士黄道周却以祖制勋臣从来没有位居班首的先例为理由,坚持不让。在隆武帝亲自干预下,黄道周赢得了表面上的胜利。接着在一次朝见群臣的时候,郑芝龙,郑鸿逵当着皇帝的面挥扇去暑,户部尚书何楷上疏劾奏他俩“无人臣礼”;隆武帝嘉奖何楷敢于直言,立即加官衔左佥都御史给他。郑氏兄弟怀恨在心,处处加以刁难,何楷被迫请求致仕回籍,隆武帝违心同意他暂时回乡养病。郑芝龙仍不肯罢休,派部将杨耿在半路上割掉了何楷的一只耳朵,借以向朝廷示威。

朱聿键原本希望郑芝龙,郑鸿逵兵出福建,建功立业。在他的一再训令下,郑芝龙被迫派郑彩带兵出杉关,援救江西建昌义师。郑彩到达杉关后却按兵不动,后听说清军将至,拉起队伍就跑,三日夜退到浦城。隆武帝大怒,下令削去郑彩伯爵。表明隆武帝致力于中兴事业,不愿充当郑氏兄弟的傀儡。

随着双方矛盾的激化,隆武帝明白除了离开福建,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难以有所作为。于是,他决意亲征,目的是第一步把行在移到江西赣州,如果能够江西用兵得手,可以西联湖南何腾蛟部,东接福建郑芝龙部,南靠广东,收就近指挥之效。朱聿键于十二月离开福州,二十六日到达建宁,开始作向西转移的准备。

朱聿键所做战略部署,引起清朝高度重视,当时,明清双方都认识到江西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问题在于,南明方面隆武帝既调不动郑芝龙的军队由福建如江西,他寄予厚望的何腾蛟由湖南入江西迎驾的企图也全盘落空;而清方洪承畴却抽调了大部人马开赴江西协同驻扎江西的金声桓部作战,先后攻陷吉安,赣州,南安等府。江西战局的逆转,都因为郑芝龙,何腾蛟的私心自用,其结果不仅导致了隆武朝廷的覆亡,而且对后来南明局势的发展影响极大(顺治五年,金声桓,李成栋反清归明时都是在赣州城下屡遭挫败,不能全力北上的)。(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