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本来不相干的两句话,放到一起作为对联反倒显得浑然天成,像是专门为此书院题写一样。不得不说,虽然上联下联都不是原创,当时撰写这个对联的人真是一个天才,至少那一瞬间他的脑子里闪耀着天才的光芒。
其实“惟楚有才”这四个字出自“左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看出来它真实的意思没有?这句话是讲楚国人才的外流现象,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句话的典故。
“于斯为盛”出自‘论语”中的“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是孔子盛赞周武王这个时代,再现了舜尧时代出现的人才辈出的局面。
好了,这里要说一个与该对联有关的一个人-元朝的中书令耶律楚材,在网络上能找到他的生平的详实介绍,在此不赘述。
为什么要专门写他呢?因为他实在特别,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不是说他对中国文化本身有多大贡献,而是指在当时汉人要亡族灭国的情况下,他靠他的力量,对保留及延续中国文化的香火成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何况,他还是和一个和宋朝没多大关系的契丹人。
耶律楚材出自耶律家族,是辽国的契丹贵族,生于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后来金国灭了辽国,耶律楚材的长辈就在金国为官。
当时耶律楚材的父亲给他取的名字就来自这两句: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他的名是楚材,字晋卿,意思非常直白。就是耶律楚材将来会成为人才,但会被其他国家所用。
当时的金国,及灭亡的辽国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耶律楚材也从小深受汉文化及佛家的熏陶,我个人猜测当时耶律楚材的父亲的本意是希望以后耶律楚材能被汉文化的本源地宋朝所用。
但当时的蒙古国太强大了,强大到可以横扫欧亚大陆想打谁就打谁。耶律楚材所在的金国也不出所料为蒙古国所灭。名声在外当时还很年轻并归顺蒙古的耶律楚材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邀请面谈。
成吉思汗问他:我知道你是辽国契丹皇族,辽国被金国灭了,辽国和金国是不共戴天的世仇。我现在灭了金国,我算是为你家报了仇。
耶律楚材答道:辽国被金国所灭后,我家的祖上到我父亲都在金国为官,我们后来成为了金国的臣子,我和金国没有仇。
面对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这样的回答让成吉思汗感到很惊讶也很佩服。耶律楚材对自己一家服务过的国家保持了足够的尊敬,而且是面对打败了自己国家的新主人。
后来耶律楚材为成吉思汗所重用,到成吉思汗继位者窝阔台时代,他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他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等做的事情不多谈了。一句话,没有他,延续了几千年的汉文化可能真的会到元朝为止而消亡。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一个辽国契丹后裔,服务过金国,蒙古国,
他没有中国文化里的子报父仇行为,
也没有强烈的故国情怀,反而是随遇而安,服务于不同的国家及强权。
更谈不上啥民族大义,民族气节,民族情节,
也不在乎血统。
他一生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试图推行儒家那一套,对汉文化的延续成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说一下,他的归属也很不错,清朝时他的遗骸被安葬至颐和园的万寿山。
你也许会问,哪他的人格定位是什么?
非常混杂的人格构成,有蒙古金国契丹的成分,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文化和汉传佛教。他在那个野蛮的年代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血统,但他坚定地选择了中国文化。
最后附上他的诗一首,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 元代·耶律楚材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
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