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搞成这样,我们都很难过

 

 

 

 

 

 

 

习近平这回傻眼了

法广 |2023-07-24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接见比尔盖茨,北京盛大欢迎马斯克,日前又出台31条给民企打气,然后,7月24日政治局开会分析“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感觉要拿出一套挽救经济的大计,结果似乎无计可施。倒是剥去官式说辞,显出当局可以说难得的或者无奈的坦承:“中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法新社分析,会议语调反映出最高层的某种“忧虑”,应是问题十分的严重了。

以官媒形式报道的会议公报以熟悉的方式开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如果把所谓“持续恢复”与刚刚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系列数据挂钩,可以视为是一种“大病初愈”之后的疲弱无力,何时能真正恢复元气?看不到地平线?“总体回升向好”,更多的是“鼓舞士气”的安慰。

细究起来,其实很无奈,承认形势严峻,“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国内需求不足,一些经济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这是坦承,也是在推诿责任。中国经济在取消清零后出现的短暂复苏在二季度迅速消退,经济增长远低于分析人士普遍的评估。消费不振,房产危机加重,出口逆转,通膨幽灵显现,主要的原因与中国持续三年的严酷的防疫政策,即习近平的“坚决清零不动摇”有重大关系,三年清零,破坏了经济活力,严重打击了民间企业发展,吓走了国际企业和外国投资,更重要的是,信心严重受挫。

自从去年12月7日北京抛弃坚决清零不动摇之后,习近平从此不再提起“清零”,但当局还在以转弯抹角的方式予以粉饰。中共政治局会议在强调风险、隐患、外部形势严峻之后,强调“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终结清零政策后,清零后果才逐渐显现出来,所谓“平稳转段”只是自我粉饰,“曲折式前进”,是一种无奈的承认现状,但没有承认根源,根源在于三年清零政策对经济基础造成的惨重破坏。

究竟如何具体地恢复和发展经济呢?给人的感觉是无计可施。“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普里查德对法新社表示:中共政治局会议“没有宣布任何重大消息”,但语调反映了政府的“担忧”,政府在四月份还在为“好于预期”的经济复苏而沾沾自喜。但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从5月份的20.8%增至21.3%。就业问题很严重,政治局会议提了一句:“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除了泛泛强调下半年要“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唯一具体的似乎是增加国际航班以及有关房地产的表述,关于后者,2019年每次政治局会议必提的“房住不炒”不提了,被认为是政策风向转变的信号,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被视为中国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泡沫已濒临爆破,引发经济震荡,政治局的几句带有“认错”性质的表述有多大刺激效力,值得怀疑。

为了刺激经济,北京当局近来推出多项政策并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经济活力的主要来源---私有企业。中国政府上周三公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要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鼓励民间发展。纽约时报分析,中国政府在打压民企、压制创新、推崇国企三年后公布这份文件差不多相当于一种妥协,即承认之前的做法已惨败告终。

总算认错了,好事吧,有人称赞,更多的民营企业家私下不买账,他们对纽时表示:这都是“说给傻瓜听的”。政府如真想挽回局面,至少要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至少应释放任志强和孙大午,退还民企的罚款。

有分析说,通观31条,最关键的是第29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老大哥盯着私企不放,别天真了。”

 

 

中央密集发文件促民营经济发展引热议

法广 |2023-07-23  

七月十九号,官媒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三十一条意见,旨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同一天,国务院连续发布11份文件振兴民营经济。其中包括“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为挽救民营经济,中共中央一个晚上的文件轰炸,立即引发网络热议。

网友@财经数据库发帖说:一天发11条政策挺民营经济!急疯了!当初加速打压的时候,有想到今天吗?网友@王明发帖说:这次文件的有效期是多久?网友@中日政经评论发帖说:民营经济被折腾了这么多回,已经不是几场座谈会和几个政策就能忽悠的了。要增强他们的信心,短期见效的措施是某人下罪己诏、释放企业家犯人,中期措施是某人下台、政府限权、修改刑法,长期是实现法治、逐步实现民主。

网友@响马发帖说:没人生孩子了才想起来放开二胎,没人买房了才想起来放开限购,没人开公司了才想起来民营经济也在交税。网友@netfalcon发帖说:这就是“计划”的缺点,经济和人口都是不能计划的,但是他们就喜欢什么都管起来,什么都计划出来,历史证明了计划经济不行,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管理权。网友@轲铭发帖说:有谁还记得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如风飘过,没了下文,估计这个也是如此吧,毕竟现在问题不是民营企业造成的,是有人刻意为之的。

网友@慕容雪村发帖说:北京连续发文要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热情可感,但老板们最好还是多想一想,想一想习近平这些年都干了什么,想一想那些被逮捕、被抄家、被逼走的企业家们,也可以想想薄熙来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那就是这帮红色江山的传人对企业家的真实态度:徐明知道他在我面前是什么层次?我什么身份?他什么身份?

网友@jackywr发帖说:没有基本的法治和规则,政府无序滥权,随意干扰打击甚至使用暴力手段插手经济活动,这种独裁政权治下谈什么民营经济,只适合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网友@凯光发帖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制,制定规则的人,首先要遵守规则,占尽了先机还耍流氓,一纸文件一夜之间就能倾覆一个行业,甚至口头一句话都能风控几个月把小企业搞破产,那别人还怎么玩?相应的另一个极端是,对企业的公然违法行为,只要不伤害到政府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鼓励违法,赞扬违法,比如劳动法问题。正如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3年报告中所说:简单采取补贴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投资不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完善法治建设,健全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弥合疫情以来人们对法治建设的信心缺失。

网友@老蛮频道发帖说: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本周发布的半年度经济数据和所谓十多项振兴经济措施的态度是:上证指数从3237点跌到3167点。市场可以说完全没给面子。以前这种密集政策出台,好歹都会硬挺一两天,现在干脆连成交量都没有了。

网友@Kathy Hu 闵之发帖说:扼住民企的喉咙,快要掐死了又假模假样的送进ICU,把关心民企当成应急措施,在经济下行时才强调它们的作用,这是彻底的伪善。这些年,民企生存环境极度恶劣,无数民企在死亡边缘挣扎,一方面是政治对民营经济的碾压,一方面是国企与民争利,挤压民企生存空间。毋庸置疑,民企最大的风险就是政治风险。

网友@托卡马克之冠发帖说:商人不害怕严格的管理,商人害怕的是一日三变的管理,商业不排斥严格的标准,商业排斥的是模糊的标准。不是说不能搞管理,重点在于管事得有个章程,要有个明确的不刁难人的标准,尤其不应该搞刑不可知威不可测那一套。没有什么比模糊的,变幻莫测的管理更能破坏营商环境的了,比如对于摆地摊,一会是影响市容市貌,一会又成了制造就业,促进消费的毛细血管,前脚让城管把摊子给砸了,后脚又喊着地摊经济把人请回来,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场面极为不堪。

现在的经济形势已经严重到一定地步了,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4.5%,二季度6.3%,上半年增速5.5%,看着挺好看,但情况是这些都是同比增长,6.3%比的是去年第二季度,5.5%比的也是去年上半年。去年第二季度是什么情况?去年上半年是什么情况?还需要我重复吗? 而且我提醒一下,今年二季度本来预期的数字是7.3%,结果只达到6.3%,这还是在今年头3个月新增货币供应15万亿的前提下拿到的成绩,形势已经万分凶险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有些事情真不能由着监管方胡来了,有些事,不管,少管,松管,能不管就不要管,给社会一点空间,让社会自谋出路,比朝令夕改,为了管理而管理要有意义的多,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是让事情有所好转的第一步。

另外还是那句话,不要眼睛里只盯着供给侧,尤其是眼睛里不要只盯着买车买房背贷款这三件事,这种对供给侧,对固定资产的病态崇拜该改一改了,多看看经济的另一端,看看需求侧,看看普罗大众腰包里还有几个子,看看民众还花不花得起钱,看看哪些钱是民众想花的,喜欢花的,主动去花的,哪些钱是民众不想花的,讨厌花的,被迫去花的。房地产商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借了还不用着急还,还不起还可以不用担责,银行现在连坏账率都可以不受追究了。民众这头,动辄征信伺候,烂尾楼断了供还要被追究,保交楼保出一堆拿着专项资金搞非标融资,搞项目转包,搞连公司带项目打包出售,搞表演式复工的行为艺术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手背烂完了,手心也是保不住的,哪怕为了让供给侧的祖宗们能继续岁月静好,也请你们偶尔看一眼需求侧那些步履蹒跚的社会大众。最后,不要总是试图让民众把钱花在你想要他们花的领域,而应该在民众想要花钱的领域有所作为,统购统销那一套已经被历史所抛弃,别给它招魂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