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8月7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7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缅因州的一场筹款活动中谈及美国和中国的基建。他说美国在基建方面仅排名全球第14名,已落后于中国,这样怎么能引领世界?其实他上任两年半来,已多次谈及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没有任何改变落后状况的具体措施和相关制度保障。
据此前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新建成公路7.41万公里(2020年则超过18万公里),其中新增桥梁7.2万座,总长11962公里。新建成隧道1582条,总长2085.4公里。当年新建铁路4100公里(2019年则高达8000公里)。这样平均每天建成公路桥梁193座,长度为32.8公里;每天建成隧道4.28条,长度为5.7公里。说中国是“基建狂魔”,确实名副其实。对许多国家来说,很可能一个月甚至一年也建不了这么多桥梁和隧道。
建设公路和铁路这样的基础设施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和水泥,尤其是高铁,全程都是高架,这需要消耗更多的水泥和钢材。据统计,每公里高速公路需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万吨。而每公里高铁则消耗水泥2.1万吨,钢材为1.25—3.75万吨。
正由于多年来中国始终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发展(当然建筑等行业也须耗用大量水泥和钢材),所以导致中国近年来的钢产量和水泥产量始终占全球的半壁江山以上。具体而言,2021年钢产量中国占比为52.95%,水泥占比则为54.8%。
欲与中国在基建领域一比高低,首先就要确保拥有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尤其是钢材和水泥。美国的钢铁和水泥产业现状如何呢?2021年中国的钢产量是10.33亿吨,而美国仅为8600万吨,只有中国的8.3%;同一年中国的水泥产量是25亿吨,美国仅为9200万吨,只有中国的3.7%。显而易见,即便撇开美国基建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这些重要的因素,缺乏基建材料的保障,美国的基建欲缩短与中国的巨大差距,根本无从谈起。
加快基建进度,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施工机械。美国的基建进度缓慢,显然也不无这一原因。这些年中国已相继开发了大量用于基建施工的专用设备,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港口机械,美国就只能进口中国振华的港口起重设备,2021年11月拜登在美国巴尔的摩港口发表讲话时,不得不将振华设备上的中文商标用美国国旗遮盖,但一阵风吹过却使这一掩饰露了馅。尽管拜登一再呼吁与中国“脱钩”,但却只能进口中国的港口机械,因为实在别无选择。
基建是很花钱的,这绝非下一个决心就能突击上去的。近年来中国每年仅在公路和水路以及机场建设领域的投资就多达数万亿元,铁路建设投资每年也多达七八千亿元。这还没包括各地修地铁的巨额投资。如今建1公里地铁至少要耗资数亿元甚至超过10亿元。仅2022年全国各地新开工的地铁就达34条,投资额达4485亿元。没有这样的投资力度,决心再大也白搭。虽然2021年11月拜登几经努力终于让国会通过了基建法案,但这笔1万亿美元的资金主要用于修复老化的桥梁和公路,还根本无法顾及新建。
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但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长度早就明显超过了美国,而且目前每年还有数千公里的新建高速公路投入运行,高速公路建设丝毫没有减弱的势头。中国第一条高铁在2007年才开始投入运行,目前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已达4.2万公里,占全球的70%,眼下仍在施工的高铁项目多达好几十个,而已列入计画等待开工的高铁项目更多。得益于一个多世纪前的铁路大开发,虽然目前美国的铁路里程仍领先于中国,但至今没有一条高铁。
中国的基建享誉世界,远非自今日始。如今在全球的十大斜拉桥中有八座在中国,十大悬索桥有五座在中国。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七座;全球十大散货港口中中国占七个。目前仅南昌市,居然在赣江上同时兴建10座大桥,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为了在2035年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交通强国的目标,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在交通等基建领域的建设力度。如果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基建落后的制度因素,中美在基建领域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