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韦姆兰森林的讲故事的人——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女性得主(下)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续前】来自韦姆兰森林的讲故事的人——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女性得主(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8/14159.html

走向辉煌

由于塞尔玛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成就,1904年瑞典文学院向她颁发了金质大奖章。1907 年 5 月 24 日,塞尔玛被乌普萨拉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如图),成为这所北欧最早的大学430年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她说这是 “对所有女性的奖励”。1904-1909年间,塞尔玛获得28次(单独或联合)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中1909年达到11次的高峰。关于她是否会得到诺贝尔奖的讨论,在瑞典文学院内部持续了好几年,学院的常务秘书和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卡尔·戴维·维尔森(Carl David af Wirsén)是塞尔玛获奖的主要反对者。在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百多年前,塞尔玛的诺奖之路与第一位女性得主玛丽·居里不尽相同。

直到1909年,两位学院院士对于维尔森的提名报告提出了保留意见,学院终于越过常务秘书,决定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塞尔玛。在塞尔玛51岁生日的前一周,她得到自己获奖的好消息,这成为她最好的生日礼物。生日庆祝活动结束后,塞尔玛在好友瓦尔堡和妹妹格尔达的陪伴下来到斯德哥尔摩,在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奥古斯·塔伦丁(Augusta Lundin)那里订购了银灰色丝绸锦缎礼服。由于文学委员会主席维尔森拒绝为塞尔玛致辞,两次提名塞尔玛为候选人的克拉斯·安纳施泰特(Claes Annerstedt)院士代表瑞典文学院在12月10日举行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演讲之后,塞尔玛闪亮登场,从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手中接过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支票。

安纳施泰特在演讲中说,塞尔玛的作品体现了伟大的瑞典母亲最纯洁、最美好的特征,她的作品应该算作全人类的财产,充满了诺贝尔奖得主所需要的理想主义。安纳施泰特以《尤斯塔·贝林的传奇》《沼泽地的女孩》《耶路撒冷》为例,指出塞尔玛并不满足于大自然的外在美,她的眼睛跟随内心的生活,她的耳朵捕捉了沉默的语言。这些作品中那些亲切而深刻的观点只有在灵魂深深植根于瑞典大地,从神话、历史、民间传说和大自然中吸取营养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北欧特有的神秘、怀旧和神奇会反映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安纳施泰特在演讲中呼吁人们不要 “在军事荣耀的领域”,而是基于 “理想和道德要求”去恢复瑞典的声誉。

在随后的诺贝尔晚宴上,塞尔玛发表了含蓄谦虚、才华横溢的获奖感言,深深打动了所有听众。她从几天前乘火车前来领取诺奖的旅程开始,在这段平凡而又非凡的旅途中,塞尔玛回想起过去前往斯德哥尔摩的所有时光: “车轮稳定的轰鸣声变成了安静而单调的音乐,好像火车不是在枕木和铁轨上前进,而是滑向太空。” 在天堂里,塞尔玛遇到了自己的父亲,他坐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庭院门廊旁的摇椅上读书。塞尔玛说从未遇到过像父亲那样对诗歌如此热爱和崇敬的人,他教会女儿热爱生命,学会欣赏生活本身的伟大和脆弱。塞尔玛通过与天堂里的父亲对话,感恩所有文学前辈、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以及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她的获奖感言就是一首美丽的童话诗篇。图为塞尔玛的诺贝尔奖证书第二页和礼服照。

诺贝尔颁奖典礼后的12月13日,是瑞典传统的露西亚节,斯德哥尔摩妇女界为塞尔玛举办了女性诺贝尔晚会,1200位女士盛装出席。在晚会上塞尔玛见到了瑞典著名作家、妇女运动的主要先驱和领袖弗雷德里卡·布雷默(Fredrika Bremer),早年资助她撰写处女作的FBF就是布雷默和阿德勒斯帕雷共同创立的。20世纪初瑞典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风起云涌,塞尔玛从那天开始走出书斋,正式投身这一运动,成为争取妇女选举权组织的发言人。在1911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妇女选举权运动大会的开幕式以及1919年瑞典妇女赢得投票权的庆祝酒会上,她都发表了演讲。1914年,塞尔玛当选为瑞典文学院第一位女性院士,坐第七把交椅。

塞尔玛作品的丰厚版税及总额近14万克朗的诺贝尔奖金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经济状况,1907年她在法伦购买了一栋带花园的乡村别墅与母亲同住,在别墅里精心布置了一间“耶路撒冷厅”。同一年塞尔玛购回了莫尔巴卡的房产,1909年又购买了庄园周边大片耕地和森林,她在自己的农场实行现代化管理,在瑞典最先为员工发放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塞尔玛余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那里,从而实现了年轻时的愿望。1921-1923年间,建筑师根据1793 年的图纸重建了加洛林风格的莫尔巴卡别墅和庄园,今年是重建一百周年。1921 年 4 月 5 日索菲·埃尔坎去世后,塞尔玛将一个房间命名为 “索菲纪念室”,其中摆放着索菲留下的家具和遗物,图为今日莫尔巴卡庄园。

塞尔玛与被称为“瑞典现代文学之父”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1849-1912)差不多属于同一时代,两人各自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文学潮流。斯特林堡在冷峻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黄金时代成名,以其犀利的笔触横扫一切华而不实的文风。塞尔玛则在突然兴起的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中首次亮相,以女性温暖而细腻的同情心,从童真的视角来对待她笔下的人物。塞尔玛被乌普萨拉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及获得诺贝尔奖,是斯特林堡从未得到的荣誉——尽管他是乌普萨拉大学的校友。斯特林堡还是一个对妇女怀有极大偏见的人,为此耿耿于怀。虽然这两位文学巨匠观点各异,但都对瑞典语言和文学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性光辉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塞尔玛笔耕不辍,常有作品问世。1912年的短篇小说《幽灵马车》以宗教劝诫的形式展示了人性中善与光辉的力量,1914年的《葡萄牙国王》披露了农村的凋残情景和精神道德的衰败现象,1918年的《被逐》是关于同类相食、虐待妻子和一战的黑暗故事。1925-1928年间,塞尔玛写下了自己最具女权主义色彩的作品《勒温斯瑟尔特的戒指》三部曲。在冷酷的自传体三部曲《莫尔巴卡庄园》(1922、1930、1932)中,她描述了自己3-14岁的童年时代在 19 世纪父权制下的成长经历。塞尔玛的最后一部作品——两卷本小说《来自不同的时刻》,分别在她去世后的1943和1945年出版。

塞尔玛对广播、电影等当时的新媒体十分感兴趣,经常在瑞典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塞尔玛的作品在后来被称为瑞典电影的“黄金时代”占有重要地位,她曾与当时多位著名瑞典导演合作,将《暴风农场来的姑娘》《耶路撒冷》《幽灵马车》等小说搬上银幕。特别是《幽灵马车》曾先后三次拍成电影,被认为是瑞典电影史上的核心作品之一,对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和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等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24 年,莫里茨·斯蒂勒(Mauritz Stiller)将《尤斯塔·贝林的传奇》改编成电影并亲自执导,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首次出演女主大获成功,因此闯荡好莱坞。然而,塞尔玛对于斯蒂勒的大量改编并不满意,图为塞尔玛在莫尔巴卡庄园的办公室。

塞尔玛一生中都通过书信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1906年,德裔犹太女孩内莉·萨克斯(Nelly Sachs)得到15岁生日礼物——一本德文版的《尤斯塔·贝林的传奇》。她开始与自己的偶像通信,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1921年,萨克斯在自己的处女作《传说和故事》结尾使用了与《尤斯塔·贝林的传奇》同样的三个拉丁文单词 “Amor vincit omnia”,意为 “爱征服一切”,并将小说寄给塞尔玛。1939年,年迈的塞尔玛利用自己的声望为萨克斯和她的母亲担保,帮助她们逃离纳粹德国。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塞尔玛参加了冬季战争期间对芬兰的募捐活动,捐出了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和诺贝尔奖章,幸运的是后来被她家乡的Frykdalens Gille文化协会赎回,现存莫尔巴卡庄园。

1940年3月16日,81岁的塞尔玛因脑溢血在莫尔巴卡庄园 “索菲纪念室”里与世长辞,一个星期后的复活节前夜被安葬在教区墓园的家族墓地。她在遗嘱中写明农场将由一个特殊的基金会拥有和管理,保持自己生前的状态并对公众开放。在塞尔玛去世两个月之后,萨克斯母女来到瑞典定居,继续写作,并于1952年加入瑞典国籍。1966年,萨克斯 “因其出色的抒情和戏剧性诗歌,以凄美的力量诠释了以色列的命运”,与以色列作家塞缪尔·阿格农(Samuel Agnon)分享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二位获奖的瑞典女作家。她在获奖感言中回忆了这段往事并说,通过塞尔玛的作品,自已对第二故乡——瑞典的热爱才得以增长, “对我来说,童话似乎变成了现实。”

塞尔玛是一位精神追求者,相信轮回和灵魂不朽,她也阅读爱因斯坦的著作,希望将灵性与批判性的科学思维结合起来。塞尔玛的作品中充满北欧神话的幻想和奇思,神话的闪光和现实的锋芒交相辉映。她的处女作《尤斯塔·贝林的传奇》被认为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影响了全世界几代作家。塞尔玛的故事和生平,以及她对于和平、正义、妇女权利的见解,与一个世纪前一样仍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并且不断从新的角度被描绘,她的作品也持续吸引着全球新一代读者。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塞尔玛的著作是瑞典各地图书馆借阅次数最多的书籍,百年来经久不衰。1991-2015年间,瑞典央行发行的20克朗纸币正反面,就印有塞尔玛的头像和尼尔斯骑鹅飞越斯科讷的画面(左);右图为右:莫尔巴卡庄园门口的雕塑。

本文结束之际,笔者特摘录塞尔玛写在《耶路撒冷》第二卷中的一段美丽的文字,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在圣城众多修道院和宾馆的庭院里,伫立着巨大的石器皿,里面盛放着春天的花朵。在房间里,勤劳的手将花朵铺在大纸上压紧。小小的康乃馨和风信子一旦被压扁并晒干,就把它们放在一起扎成花束——丑陋和美丽的组合,然后贴在卡片或小册子上,橄榄木封面上刻着:来自巴勒斯坦的鲜花。所有这些锡安的、希伯伦的、橄榄山的、杰里科的鲜花很快都流传到世界上。它们在商店里出售,以信件的形式寄走,被赠予作为回忆,被用来换取虔诚的礼物。铺在草地上的小花比来自印度的珍珠和布鲁萨的丝绸还要长,这是贫穷的圣地唯一的财富。”图为莫尔巴卡庄园中夏天盛开的芍药花。

【注】本文被《返朴》公众号推出

相关博文链接:诺贝尔留给全人类的遗产(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7/24177.html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因为我就生活在新世界里的类似文化区域,这里的德国清教徒们保持着中世纪生活特点,我所在教会的主要力量也是他们的后裔,性情坚定 执着 向上同时不乏风趣和温情。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你说得真好!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最后这幅照片定义了这位伟大的女作家的精神贡献特点:鲜活 生命 以及长青。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