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透万里

此博客收录了我近年来的散文。希望能与笔友交流,并不吝予以批评指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视透万里  思连千载

——读刘百达《越南纪行》感觉

胡少璋

 

  现在报章杂志上所刊出的旅游散文太多了,但好的文章几乎没有多少篇,就是出了书或出了集子的也不少,然而,真正可读的耐读的又有几本呢?

  刘百达先生出版的每一本旅游集子,我都读过,他的足迹踏遍全世界。记得他出版的旅游集子有:《微笑的光环》、《百胜滩》、《寻找和谐之梦》、《台湾之旅》、《畅游俄罗斯》、《迎着朝霞走》、《情系多瑙河》等。

  我也跟着他的召引游玩了这些国家和地区。

  他一路下来都有新收获,新成就。特别使我惊喜的是这本《越南纪行》,因为他又迈出了新的可喜的一步:文化之旅。他挖掘出越南的历史掌故,深研了民情风俗及现实生活的实况。给读者一页又一页从旅游书籍里根本查询不到的真料。可以说刘君的创作道路充满了阳光,他的作品以其创作的特色,开阔的视野,纵论古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踏进了旅游文学的殿堂。

  读了第十一章“国家之间没有永远”这一部分,也就是说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何时为友又何时为敌,只由各国或集团的利益来决定。虽然这一观点在其他政论文章中已有过论述,但在旅游文章中却很少见,特别是像刘兄这样用一个章节来论述是少中之少的,或许是独一无二的。本书也由于有了这一压卷的章节而提高了本书的价值和品位。如果没有点明,读者或许还不觉得,一经点明就什么都顿悟了。

  本书由于作者谈论的地区,弧度广大,历史悠久,故而,如遇及认真阅读的读者,他一定能从中获得视透万里,思连千载的享受。

  我一贯不会奉吹别人的作品,更兼由于我长期从事报刊的编辑工作,每天要看许多稿件,看文章都是用挑剔甚至否定的眼光去筛选,也由于我所从事职业的原因,在看文章时均习惯地注意到文中重要的问题。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而材料足不足够说明或佐证;文中突然出现了什么问题,作者有没有交待或说明转变的原因;意料不到的情节或事件是否在情理之中等等。

  作家好比是厨师,编辑,读者好比是食家。食家不一定会煮菜,但会品味、指责。我会说别人的文章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可是自己却写不出好文章。

  我读百达兄的文章不是像读作者的稿件那样去读,因他是我的好朋友,年龄又略大于我,所以读友人的文章要讲真话,况且指出他前进中的缺失,这更有利于他的进步。再者,他是个十分虚心的作家和学者,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你说得对,提的意见正确,他都会接受并且竭力去修正、提高。故而,现在我读他的书比读作者的稿件更加挑剔。许多好的我就不再重复了,就像陈权康先生所说的那些。现在我就对本书的一些缺失来讲述:

  其一,刘氏创作较为激动,大作家一对某事或某物有了感觉即激动不已,马上就要将所见所思写下来,当写出来之后,却要降温以平常心,从读者的角度去细读自己的作品,是否所写的资料有缺失,抑或是多余了。刘兄在此方面要多下些功夫。

  其二,第一章“文化部分”,写到河内文庙国子监里孔子坐像西侧的对联,应该先出现对联或是对对联作一说明,而后,再解述下联开头的八个字即四个词组。这样读者才不会感到突然,脑子中才有个完整性和全概念。

  其三,第四章“婚俗”部分,这部分极为有趣,作者应将其中趣味性强的情节、事实,把它们演绎成几个画面,或是几个联动性的电影镜头,这样既吸引读者,又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整本书就耐读了,也提高了本书的品位。某些部分只作为导游口述的转述,觉得有点可惜了。

 

 

作者简介:

     胡少璋,福建省福州市人,1941年出生,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及业余大学教师,1987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1989年移居香港,在港曾任香港文学、大公报编辑、统一报总编辑,现为香港作家、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胡也频的生平与创作》、《胡也频的少年时代》两书由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苏共党委书记、汉语教授M•马特柯夫翻译成饿文在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香港出版有《香港的风》、《胡少璋杂文选》,在北京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香港的脑和手》。1991年写的散文《香港的风》获《人民日报》等全国及海内外“共爱中华”征文比赛金牌奖。

御树林枫 发表评论于
拜读了几篇博文.文中提到的这几本书无处寻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