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津的联想及《繁花》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近日看文友阿唐近日回国后写的《南京及天津游记》,我对天津市的城市建设照片很感兴趣,因为那里我曾挺熟悉。有五六年间,每年五六趟出差往那里跑,说熟悉还是够格的。文友上传的天津新貌有些我是不熟悉的。也是,离常出差那里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国内各大城市日新月异,几年不去,可能就挺大变化,更何况二十几年。另外,近日文城各文友热评·电视剧·《繁华》,我也观剧一二,约略有些想法,掺和在一块儿说说。

说起去天津出差,那得追述到1990S。那时我在内陆进出口公司做物流岗位。深广上青天,大约是这么说,即深圳广州上海青岛天津,是当时最大的进出口口岸,全国的货物都从那里进出。故我所在公司出口所有货物都是从天津塘沽港上船,运往世界各地。于是,我会总是跑口岸监装货运,或急送出口单据,或协调解决与口岸海关的麻烦。

比如说有一次是这样:我司业务员自行委托口岸中间商办理的服装配额一事,结果因那中间商与我司在口岸委托的货运代理交接不好,造成我公司货物出运不了。(90S初,出口服装是要配额的,国家专管专供,即地方进出口公司要跑北京弄配额,有配额后公司才能找合同组织货源出口。这中间就有差价有买卖配额的环节。我司此次出口受阻就是所买配额因故被海关查阻)。我就受命跑到天津,先去找到中间商。他是一个高高壮壮的体面中年人,一口天津话,言语间充满对我口岸货运代理的不屑。他看着就是那种就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达的人,开着豪车戴着贵表穿名牌西装啥的。别的我不管,只要求他派人协助我去塘沽港内协调解决问题。他请我吃了一顿饭,然后说叫他妹夫,一个才从天津市府机关内下海的干部陪我跑一趟。用他的话说,让我不要理会他妹夫办事慢不灵活的一面,有啥事儿让他协办就是,不行再挂电话给他(他是有大哥大的人)。我不语。第二天一早,一个斯文的微胖中年人带着一辆红色出租车来到我住宿饭店门口接上我,我们一行三人就驱车赶往塘沽港保税区海关那边。

路上一聊,我发现那妹夫是受过良好教育接人待物温和有礼的干部来着。他对天津建设,对当时市长李瑞环等等都有一些独到见解。一句话,我跟着那妹夫聊天还更对脾气。再插一句司机(因那中间商老板业务忙,故他的豪车不能送我去港口,他们三百块一天包了出租车陪我办事),司机小哥28岁,瘦小黑黑的,一口天津话,还有些羞涩,聊天之间我居然听说他从没离开过天津。惊讶!天津算大码头啊。本土的普通天津人居然没出过门。

简言之,我们一行人,在我的撮合之下,由口岸货运代理找出问题所在,最终使这票货物顺利报关出口。这是我在天津办过的一件业务。其他也有,更复杂些,就不说了。总之,货运代理,仓库库管,中间商等等就是我在天津在塘沽港接触的天津人。一半是国企人士(都挺爽气的!大嗓门多!),一半是私企人士(更斯文有礼些,看得出是挑过的有能力的人)。这正是电视剧《繁华》发生的年代。上海是大口岸,天津那一会儿也算是。私企民企,我最先是在天津接触过的。

(另话儿说,后来我有个中年同事,是公司聘请的大学英语老师来做业务员的。他有几件令人发笑的囧事。其一是他陪外商客户一起从天津去塘沽口岸验货,路上因包车司机涨价,跟司机吵起来,然后出租司机把他和客户直接扔在了高速路边上。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不同行业的人来做外贸业务员,脑袋不够灵光时发生的糗事。但你说,让一个有点老派的英语老师陪外商去办业务,哪里能灵活地想清楚“服务顾客第一”,“花再多出租车费,不能让外商觉得不便,丢了生意”“多的钱回头找公司协调报销”这种逻辑)。ANYWAY,这是《繁华》开局故事发生时我在天津遇到的情形。

后来大约到90S中末,我司转口到深圳盐田港出口,后又转到上海港青岛港出口。我后来几年出差上海多些,也去过宁波港。ANYWAY,若《繁华》后来讲的事儿牵扯这一段儿,我约莫能跟得上路数。暂时只看了前三四集,先说说对这前几集的观感。

“股票认购证”,我觉得是前几集的中心词汇。因为有了改革开放,因为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所以上海的那些阿猫阿狗都发达了,鸡犬升天了。电视剧中各路出场人物,简直一个妖娆多姿,丑态百出,已丑为美,各种暴富之下的世态人情。没一个正常人啊。我怎么觉得是上海老电影在回放啊,像《乌鸦与麻雀》《天涯歌女》《七十二家房客》等,赵丹周璇演的1940S上海市井里弄里那些又穷困又势利的小市民形象,让导演王家卫像肖像人物一样一个个白描着仿造出来。王导是在xiang1949年前左派上海导演们致敬呢?还是觉得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浪翻起了河底的沙石沉积,臭鱼烂虾,有某种奇怪的美学意味?也是,温良恭俭让有多少可看可说的呢?人性中各种层面的丑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它真实存在。。。

我是理解那刚出狱的老法师,教阿宝做人教他做生意的各种套路,是因为老法师解放前已经见多识广,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各种规律。。。一句话,跟着老江湖不吃亏。。。

可是这批人,这种人长久了吗?我是不觉得站了风气之先,抢用国家对证券股票的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漏洞发财的人,会多长久。现在这批人还发达吗?还在上海成气候吗?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中国股市,中国企业里能做成蓝筹股的不怎么多啊。反正我不炒股,不太了解。

我了解什么呢?我了解那一时期,厉以宁是经济大谋臣,他和他的一批经管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学生们,在中国各处开股票交易所,到英国去修研经济。这批人现在是各证券公司的高管们,其他高管们或是港台人,或是海归派,他们是一直很好很好的状态。我一同学,因为嫁了其中之一,很早就做全职太太了。说多了闲话偶。

转回头说《繁华》,我期待王家卫导演的力作,能带着我们一起温故知新,从从容容地回忆那一切。在纽约百老汇剧场的主流声音里,我们华裔是见不到听不到的。国内现在在反思那一段儿征程岁月,跟我的过往还是很有交集的。拭目以待,一次集体怀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