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战争》与《和平》的因果关系
《战争》与《和平》的因果关系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战争》与《和平》的因果关系
《战争》与《和平》就是人类的历史。《战争》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也能无情地把它倾覆。《战争》能够造就战将,也能淹没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青春。对于付出了极大的生命代价的战争历史事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轻易忘却,而应使它成为一部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教科书。
战争几乎贯穿人类发展的历史,但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却屈指可数。当古希腊人第一次战胜波斯人,不仅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信心,而且西方文化也由此产生。
那么,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动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及其统率的17国军队的殊死较量中,显示了高超的战争智慧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战争的结局是:中国人赢得了胜利和尊严,美国当局及其侵略军得到了关于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可轻侮的记忆。
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军事遗产,特别是其战略遗产,不仅书写了战争艺术的历史辉煌,而且也永远启迪着今天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指导。
在国家的生存智慧中,忧患意识和掌握战争艺术是必须具备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原则是:反对战争但不怕战争。
在中华民族与之生存的国家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战略家必须具有超前的判断力和果断作出科学抉择的魄力,以及面对强敌敢于应战的勇气和善于应战的智谋。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战略家。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国际反华势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
当时,美国军队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封锁台湾海峡。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朝鲜处境危在旦夕,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请求新中国直接出兵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被迫推迟解放台湾,调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决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了建立新中国后历史上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中部的"三八线"成为世界两大阵营在东方的政治与战略边界。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纠集所谓"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就席卷整个朝鲜北部,威逼中国北部边境。在南线,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和进驻基隆、高雄两大港口,武装阻止中国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与此同时,美国还向法国提供军援,支持法国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以便从南翼牵制中国。
从当时的战略态势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举起的一柄南北夹击的重钳。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部署的重心是在南线,准备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而在北线以友邦为邻,几乎没有设防,那里却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当时全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辽南。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陆海空军的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重型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
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或战略浅近纵深。
况且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力薄弱,百废待兴,战争创伤亟待恢复。但敌人打上门来,是沉默容忍,还是奋起抗击;是坚持向南进击解放台湾,还是挥师北上出兵朝鲜?
在无法回避的严重挑战面前,毛泽东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不愧为伟大的战略家,经过慎重权衡,果断作出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
可以设想,如果任凭美国灭亡朝鲜,与新中国隔江对峙,并与南线的台湾蒋介石集团、侵越法军势力遥相呼应,就将置新中国于战略上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那时新中国的战略态势,国际环境,国内建设和东北边境的民族关系都将出现极大的困难和麻烦,其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人民派出自己的优秀儿女参战,是面对侵略威胁,迫不得已又是义无反顾的。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不是挑战而是应战,是不得不打别无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局,不仅保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而且促进了亚洲甚至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二战后50年世界总体和平的确立和"三个世界"国际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总之,从维护世界和平,从打出国威军威、确立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尊,从创造有利的国际地缘安全环境,以利国家长远建设和增强国防的角度看,不论怎样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功绩都不过分。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的危局与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及伟大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具有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最为典型的一场战争。
危局与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在朝鲜国内政治斗争中朝鲜内战的继续,是因为国际上以美苏两种政治势力斗争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斗争还带有国际间战争的性质。朝鲜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关于南北朝鲜统一的问题、也是统一于谁的问题。这种斗争从朝鲜解放那天起便开始了,而且还紧紧地同国际间的政治斗争相联系着。
朝鲜南北局面的形成。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为了在朝鲜受降,美苏商定以“三八线”为苏美两军占领区域的分界线,苏军进入北半部,美军进入南半部。
这条线把朝鲜完正的一个国家被美苏兩大霸主国人为的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并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政治体制”。两种势力就围绕着国家的独立、统一开展了尖锐斗争。
开始,双方都在谋求和平政治解决,但是,达不成协议,也不可能达成协议。如同今日之台湾和大陆。也达不成和平协议,也不可能达成和平协议,更达不成和平统一的结果。
以后,美国便采取了暂时维持分裂现状,以待时机进行武装统一的政策。1948年8月15日,美国扶植南朝鲜李承晚上台,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接着,9月9日朝鲜北半部也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且双方都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这样,朝鲜局势便由此正式发展成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南朝鲜(韩国)政府成立不久,李承晚就公开打出了“北进统一”的旗号,叫嚷“南北分割必须用战争来解决”。于是,积极地进行战争准备,并不断地进行武装挑衅。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反对美国和李承晚集团的战争政策。但是,面对李承晚集团不断武装挑衅和全面战争的威胁,也做了充分准备。由于双方经常发生武装冲突,终于于1950年6月25日全面爆发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朝鲜的统一问题,爆发的过程是,武装对峙、武装冲突,并由小到大,逐渐升级,最后发展到全面战争。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国内战争。
美国出兵干涉之后,朝鲜战争由国内战争转化为以反对外来干涉、反对外来侵略为主的战争。
战争爆发的第2天,即6月26日,美国就以其空军开始进行武装干涉了,并以其第七舰队侵占新中国的领土台湾。
6月30日,美国派出了地面部队。
战争第7天之后(7月2日)美国步兵第24师加入作战。
7月7日,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组成侵朝“联合国军”的决议,随后是美25师、美骑兵第1师、美第2师、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第7师及英军第27旅、菲律宾的部队投入战争。
到9月中旬,美、英等十七国侵朝军队共达10万多人。
这样,朝鲜战争一下便发展成为以反对外来干涉、外来侵略为主的战争。也就在这时,战争打成了僵局,相持在洛东江地区。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战争之后,中共中央及时地分析了世界战略格局,认为朝鲜战争趋于复杂化,远远超出了南北朝鲜之间的范围,已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至少是形成东方斗争的焦点。
对战局的发展作了两种可能的估计:一是速决,即朝鲜人民很快取得胜利;二是持久,即美国不会轻易认输,必将进行反扑,扩大侵略战争的规模。
据此中共中央认为: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准备。
为防患于未然,在朝鲜军队战斗发展顺利,美国侵略军节节败退之际,于7月7日和1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两次军委会议,讨论了保卫东北边防问题,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
立即从广东、广西、湖南、河南、黑龙江等地,抽调第13兵团之第38、第39、第40军和第42军、炮兵第1、第2、第8师和一个高射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运输兵(汽车)团,共25万余人,于7月底至8月初,集结于鸭绿江北岸一带,准备保卫新中国东北地区安全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
8月下旬,中央军委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建议,又决定将上海地区的第9兵团和西北地区的第19兵团,分别调到津浦、陇海两铁路沿线,以策应东北边防军。9月上旬,中央军委为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力量,又决定将湖北荆沙的第50军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集结于吉林西南辽源地区。
9月中旬,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美国不甘心最初的失败,于9月15日集中美军7.5万余人,在260余艘舰艇,500余架飞机配合下,在朝鲜仁川登陆。
9月27日攻占汉城,29日进抵“三八线”。
10月1日和7日,南朝鲜军和美军先后越过“三八线”,兵分东、中、西三路,疯狂地向朝中边境进犯。
同时,美军飞机更加频繁地轰炸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公然将战火烧到新中国东北大门口。
中国的国防安全已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具体说,要不要起而抗美援朝?要不要出兵参战?就非常严肃地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
根据上述严重形势,及毛泽东收到北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出兵援助的请求。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席主持下,连续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出兵参战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从全球战略格局的高度分析世界形势。认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力量最强的国家,拥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军队,它想称霸世界,企图以武力扑灭朝鲜人民革命力量,进而威胁和侵略中国。
而中国革命胜利刚刚一年,长期战争创伤尚未恢复,财政经济状况相当困难,整个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亟待进行,军队装备相当落后。
同时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还在新解放区为患。
要与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帝国主义进行战争较量,存在着许多困难。
新中国面临的战略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重大的危急关头怎么办?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朝鲜是我们的友好邻邦,不仅与东北相连接,有利害关系的问题,而且关乎整个东方和世界反帝斗争和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问题。
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狂,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新中国在东北主要工业基地也将直接处于侵略威胁之下,国家就不可能安安稳稳地进行和平建设。
从朝鲜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需要,新中国尽管有很多困难,国内建设暂时要受到损失。
但是,新中国决不能坐视不管。
中央审慎地权衡利弊,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出发,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立即将东北边防军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事实证明,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当时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分析和对朝鲜战局的战略预见,及其采取的应变措施和果断出兵参战的战略决策,是非常英明正确的。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影响远东及世界格局的辉煌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几点基本情况。
①,战争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共打了两年零九个月。如果加上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的时间,则为三年零三十三天。
②,作战地区:北起鸭绿江,南至“三七线”,以后转到“三八线”附近。
③,作战兵力:对方是以美国为首的打着联合国旗号的侵略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
除了美国以外,还有它的15个仆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希腊、南非联邦,通称16国,还没有把南朝鲜算为一个国家。如算在内,即为17个。
另外,还有5个派有医疗队的国家,即丹麦、印度、意大利、挪威、瑞典。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有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特别是美国,除了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陆、海、空军以外,手里还握有原子弹。
对方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达111万余人,其中美军54万余人,南朝鲜军51万余人,仆从国军队4.8万余人。
美国侵朝兵力占它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半数;我方参战为,中国、苏联(出动了一些空军)、北朝鲜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18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134万人,朝鲜人民军45万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入朝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铁道兵10个师、坦克3个师、公安军2个师、工兵14个团。先后入朝部队占全军陆军的70%、空军的41%、炮兵的73%、防空军的60%、坦克兵的30%、工兵的57%、公安军的11%、铁道兵的100%。
在战争期间敌我双方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总兵力:敌我双方均已达300多万人。敌我总兵力对比为1∶1.4,地面部队则为1∶1.7,我优于敌人。
④,作战的武器装备,中国人民志愿军则远远劣于敌人,对方战争开始时(1950年10月),有飞机785架、舰艇106艘、坦克886辆、火炮10388门,对方最多坦克达1543辆,最多火炮达19530门,最多舰艇达310艘(其中美军210艘,南朝鲜军67艘,仆从国33艘),最多飞机达2082架(其中美军1823架,南朝鲜军146架,仆从国军113架)。
抗美援朝战争中,对方共出动飞机104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800架次,最多一天出动达2400架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方没有海军,战争开始时也没有坦克和空军,只有火炮3510门。
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方第一线和二线飞机最多达1043架(其中志愿军366架,朝鲜人民军397架,苏军280架),火炮最多19702门(其中志愿军14986门,朝鲜人民军4716门),坦克最多达792辆(其中志愿军430辆,朝鲜人民军362辆)。
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装备。16个国家的军队、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这样的作战对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中国粮食产量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历史数据表明解决吃饭问题主要归功于前30年
中国粮食产量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中国粮食产量,前后30年对比:
――――――――――――――――――――――――
粮食总产 人口 人均 总产增加率 人均增加率 总产年均增长率
(亿吨) (亿人) (公斤) (倍) (倍)
1949 1.13 5.4 209
1979 3.35 9.75 344 1.965 0.646 3.7%
2009 5.31 13.35 398 0.585 0.16 1.7%
―――――――――――――――――――――――
以上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可以看到,前30年粮食总量增加了近2倍,后30年仅增加了不到60%。前30年粮食增加倍数是后30年3倍多,人均增加倍数是后30年4倍以上。 从粮食总产年均增长率来看,前30年年均增长3.7%,后三十年,年均增长仅1.7%,不到前30年一半。
也有人说,这些数据本身就有问题。可是资改派们就是依据此数据来说事的,说前30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后30年解决了吃饭问题。我依据他们的数据说明,他们的结论是错误的,结论正好和他们所说相反。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归功于前30年。
在资改派们的宣传努力下,一般人普遍认为,中国在30年前还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吃饭问题主要依靠改革开放。人们当时还没有吃饱饭。从科学角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从人均摄入的热量来看,人们还没有达到吃饱的标准(约2900大卡/日),参见下表。但是,从很低水平到达到吃饱标准,是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这个努力,主要归功于前30年。关于这个问题,杨松林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见《对“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中国吃饱问题”的探讨》)
解放后历年粮食油料产量及折合人均日可摄入热量
年份 人口(万) 粮食[1]
(万吨) 油料[2]
(万吨) 人日均热量
(大卡)
1949 54167 11318 256 1906
1952 57482 16390 419 2287
1970 82992 23995 377 2253
1975 90859 28452 452 2475
1980 98705 32056 769 2648
1981 100072 32502 1021 2719
1982 101541 35450 1182 2880
1985 104532 37911 1578 2900
1990 114333 44620 1613 3327
2003 129227 43070 2811 3081
虽然小岗村是在1978年12月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在1982年,1981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人民公社制度。如果以1985年摄入2900大卡热量为“感觉吃饱”的标准,那么在人民公社时期的1981年,已经接近这个标准。之所以花了30年,才达到接近吃饱的水平,主要原因之一是解放初期本身粮食产量低,另外一个原因是人口大量增长,前30年,人口增长80%,后30年,人口增长38%。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是战争经济,储备大量粮食,防止战争。
走资派邓小平在1982年说:“建国以来,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粮食达到了自给。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旧中国长期没有解决这个问 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5页。)马克塞尔顿曾指出:“1977年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 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英国学者 在论述中国改革开放时说,中国的改革,有“人民公社创造的良好的农业绩效可以利用。”(《马克思的复仇》)
现在食物丰富,一方面,经过30年,我们的人均粮食增长率仅是前30年四分之一,但是,毕竟又增加了16%,在接近吃饱饭的时候,再增加一点,当然给人的感觉是现在吃饱了。另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进口粮食和油料,2009年进口食物占消费总量之比,按照重量计算占10%,按热量计算,占20%以上,因为主要进口食用油,大豆等高热量食品,如2009年进口大豆4225万吨,食用油818万吨。而在前30年最多进口2%。还是以高价大米出口换更多低价小麦和玉米等粮食。
解决粮食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大量基础建设。毛泽东时代,制定农业八字宪法,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八个主要方面,
土:改良土壤,例如,大寨用大量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格田整方,平整土地,方便机械化耕作,笔者读书时还参加过此项劳动。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毛泽东时代,在这方面的贡献可参阅《孟凡贵(苏拉密):万流归海见桑田----从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大视野仰望毛泽东》----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报告》( No.2007-02),包括将华北江淮平原大量盐碱地改造为良田,大量增加水浇地,增加高产水稻种植面积。
肥:增加肥料来源和肥料生产,改进施肥方法。一方面,发展沼气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另一方面,增加化肥生产。七十年代初,几乎每个县都建化肥厂,生产氮肥和磷肥。改进施肥方法,包括测量了解各地土壤状况,试验不同作物生长与施肥方法的关系。笔者就曾经在家乡磷肥厂工作,收集过本县编辑的土壤情况,列出了详细的土壤分布图(很厚一本正规印刷的书)。
水:新修水利设施,包括水库,灌渠等,当时全国建成大小水库八万座、塘坝无数,人工河道、田间路、沟渠、防护林网形成,极大地增强了灌溉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对比2010年云南,前一个月,媒体还在报道是百年未遇的旱灾,后一个月又报道发大水,政府官员的解释是,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实际是,很多老的水利设施都年久失修, 新建的设施,主要是特大工程,如三峡水库,目的是发电,南水北调,主要提供北方城市用水(不可能用在农业,每吨水的成本都超过一元),与粮食生产基本没有关系。
种:发展优良品种。全国每个省都建有农科院,每个县都有育种站,发展了著名的杂交稻等优良品种。到了特别是年代,都成市场经济,袁隆平都要想法找资金支持育种研究。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资改派们也知道继续下去,会非常危险,想改变这种趋势,制定粮食自给率95%目标(参见1996 年10 月24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但是,粮食自给率却不断下降,现在已经低于80%了,根本问题是相信市场,让农民们自生自灭,与此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大力补贴农民,保证农业生产。此外,还补贴生产副食品出口挣美元欠条,于是国内需要的粮食和油料生产不足,而农产品出口年年增长,很多出口农产品,如大蒜,果汁等都成了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资改派们不知问题所在,病急乱投医,现在要大力引进转基因种子,谁也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等于埋下了亡族灭种的导火索。
另外还有四个方面是密、保、工、管,就不一一分析了。附我国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机耕面积发展变化情况。可以看到,私有化分田到户以后,灌溉面积和机械化等都有所下降。
时间 灌溉(万公顷) 其中机灌(万公顷) 化肥用量(万吨) 机耕(万公顷)
1952 1995.9 31.7 7.8 13.6
1957 2733.9 120.2 37.2 263.6
1965 3305.5 809.3 194.2 1557.9
1980 4488.8 2531.5 1269.4 4099.0
1985 4403.6 2462.9 1775.8 3444.2
(出自《中国统计年鉴》)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工农业建设
1、毛主席时代白手起家建立了几十万家国营中央地方企业。几百万家社办集体企业。
2、新中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200年的工业化里程。
3、中华民族之前遭受了100年战争创伤,但毛主席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
4、毛主席时代的新中国,工业世界第六,军事世界第三,政治世界第一!
5、建立了84000座水库,3亿亩梯田,210万眼水井,17万公里梯坝!(毛主席,当代的大禹!)
6、宝成铁路、成渝铁路、兰新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焦枝铁路、坦赞国际铁路等等铁路的建成。
7、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由1949年解放前的35岁,增长到毛主席时代的65岁以上。
8、旧社会婴儿出生的死亡率为20%,而新中国婴儿死亡率仅为4%。
9、蒋介石败逃台湾前中国只有人口5.4亿,而到毛主席时代,中国人口增长到了8亿。
10、毛主席去世时,国库里有够八亿老百姓吃三年的战略储备粮5000亿斤。
11、毛主席时代,亿万工人居然没有一个下岗。
12、毛主席时代,亿万老工人居然基本都能看得起病。
13、毛主席时代,亿万工人子女居然基本都能上得起学。
14、毛主席时代,亿万退休工人居然都能养得起老。
15、毛主席《论十大关系》这篇经济战略雄文,直至今日无人能出其右!
16、革命战争年代,蒋介石几次围剿封锁井冈山、经济封锁期间,山上的红军没有饿死,还“红米饭,南瓜汤”地唱得欢。
17、日军推行“囚笼政策”、“铁壁合围”、进行“大扫荡”、进行“三光”、经济封锁期间,陕北的红军居然岿然不动。
18、日军扫荡期间,边区的军队、机关和学校居然自己解决了经费问题。
19、日军扫荡期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居然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0、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的几次土改均取得了成功。
21、上海解放初期,金融风波和“两白一黑”(大米,棉花,煤炭)风波轻易化解。
22、亿万群众不跟着有钱有势的蒋介石走,却非要铁了心地跟着白手起家的毛主席向前奔!
23、老蒋退到台湾后,居然要以毛主席为师(学毛主席搞土改,终于在小岛上站住了脚)。
24、新中国成立才七年,我国就结束了不能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历史。
25、新中国成立才七年,我国就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26、新中国成立才八年,武汉长江大桥就建成了。
27、新中国成立才九年,中科院电子数字计算机就试制成功了。
28、毛主席时代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与美国技术相差最短的时候,只有4年!
29、新中国成立才十年,首都十大建筑就竣工了,工期只用了一年,一直到现在都用的好好的!
30、新中国成立才十年,我国就结束了内蒙古无有钢铁的历史,形成了鞍、武、包三大钢铁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31、新中国成立才十年,立体电影试放成功。
32、新中国成立才十年,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就举行了落成典礼,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33、新中国成立才十一年,大庆石油会战就宣布成功,一举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34、新中国成立才十三年,上海江南造船厂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这种机械,我国迅速地赶了上去。
35、新中国成立才十七年,中国石油就做到了基本自给。
36、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37、文革时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每年都要开幕,有时一年还要召开二次!
38、1971年,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诞生了。
39、1971年,全国建成1800多座水泥厂。
40、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41、1972年,中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42、1972年,中国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43、1972年,春季广交会开幕,与中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0多个!
44、1973年,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45、1973年,中国航空线已达到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与100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
46、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09.76亿美元(要知道:那可是当时的币值呀!)(1974、1975、1976的年份对外贸易总额更大!)。
47、1974年,中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48,1973年至1974年,毛主席利用国际货币动荡时机,适时购进了600吨黄金!
49、1975年,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发电。
50、1976年,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新中国接手时,国库里的金银美金、能搬的机械设备、技术骨干都运去台湾。不能搬的机械设备全破坏炸坏。还潜伏几百万蒋军特务在大陆搞破坏。大陆成战乱后的废城,贪穷落后文盲的农村。一穷二白不为过。又要抗美援朝。清扫全国的垃圾,肃清蒋特务、黑社会、吸毒者贩毒者妓院妓女等。又要扫盲,恢复一切生产的工厂,政府机关以及所有学校,和商业营运及几亿人的日常正常生活。又要搞建设生产等等千头万绪的事要做。还要防台美时不时来轰炸等等。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的开国又多难吗?这不是政党轮换有个交接。而是一切从头开始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建国。立国。开国。
而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仅仅三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以上的成绩。再来四十年的发展建没,新中国又将如何?
走资派改革开放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值得吹牛吗?
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时代的建设是以缘色生产和不损害空气、水质、土地和不透支子孙后代利益,以及有计划不盲目不浪费不过剩为原则的经济建设的。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国民党《抓壮丁》的事实
蒋介石国民党《抓壮丁》的事实历史事实是,当年国民党兵役司令官是如何坦白的,蒋介石的亲信是怎样报告的,当年美国驻华文武官员是怎么记述的,再听一听当年壮丁的哭诉,看一看大陆《还乡团》成员流沙河家乡《金堂县志》上的记载及金堂县兵役官员的交代,读一读西方的史学家的评说,最后找一找,在他们当中有没有不“诽谤旧社会”的!
军政部长追问:近千万壮丁哪去了?
据抗战时期曾任四川省达梁师管区司令官的周开勋先生著文记载,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颁布新兵役法后,组建了庞大的兵役机构,各省均设立了军管区司令部,其下设若干师管区司令部,再下又设若干团管区司令部,以专司壮丁征调和新兵训练。
1943年夏天,时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召集各省军、师、团管区司令共计170多名,到重庆复兴关中训团开会。会议期间,国民政府兵役署长程泽润在其所做的兵役工作报告中称:自1939年实行新兵役法起,到1943年5月止,全国(东北不在内)所征出的壮丁将近1 200万人,其中四川征出220万人,河南、湖南两省各征出约150万人,其余各省征出一百万或几十万不等,甘肃、宁夏因为人口少仅各征出十多万人。
程泽润报告4年期间总共征出1 200万壮丁,本来是作为兵役机构成绩来宣扬的,不料,当场受到何应钦的置疑:全国军队包括警察在内也不过700万人,而征出的新兵数却比此数大得多。至于伤亡,根据各战斗部队报告,综合起来也没超过240万人。你们征了1 200万壮丁,各部队的长官反而还天天来电报叫喊补充新兵,这是什么原因?
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制定的“第二期抗战指导方针”,“侧重于整训部队,恢复和培养战斗力”。中国军队242个师、40个旅(特种兵在外)的整训内容,“主要是加强教育训练与改定部队编制两大方面”。就是说,在第二期抗战中,国民党最高当局没有部署扩编任务。
如此,何应钦的“壮丁账”若继续算下去,能让所有的人不寒而栗:在这4年中,将近1 000万的抗战壮丁神秘地失踪了。
各级兵役司令官叫苦:“逃兵太多”!
面对何应钦的责问,这帮专司征兵的司令官们叫苦不迭:“征兵困难”,“逃兵太多”。
这话不假。据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四川荣威师管区任职的张登上先生著文记载,“所谓送壮丁的部队,实际上如押解犯人的军警。由于大多数的壮丁都是被强迫、陷害、欺骗来的,在押送途中,他们常常是被一根粗麻绳一个一个地串联捆绑着,而送壮丁的官兵则是刺刀出鞘、子弹上膛,如临大敌似地在队列的前后左右,虎视眈眈地押着进行。”
即便如此,被抓壮丁还是逃亡不断,甚至还有集体“烘营”(就是全数逃跑而不伤人)的。如1944年5月间,“四川省大竹县所接收到的新兵约一排,竟夺了守卫者的枪支,集体烘营”。
据抗战期间曾任兵役机关骨干幕僚和团管区司令数年的万金裕先生回忆:四川在1939年征兵实施“适龄壮丁抽签”时,因当时征兵舞弊多,壮丁受虐待致病、致死严重等问题,曾引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1939年夏,四川隆昌、新都等地发生过“规模很大的民变”。1941年夏,四川的广汉、中江、金堂等地因役政舞弊“又一次激起民变”。
可笑的是,大量壮丁经常性的逃亡,甚至给个别据守交通要道的地方政府带来“役政”工作的便利。又据周开勋回忆,“巴东伪县政府曾专派一自卫队,抓由湖南、湖北前方逃跑回来的逃兵,最多时每天要抓几十个人,算来一个月即可抓数百名之多。这样,巴东伪县政府即可在本县少抽丁,而交新兵的时间反而又最快。”
抓来的壮丁补入部队后,依然逃亡不断。就连何应钦也在这次会议上承认:“根据派到各师的点验委员会报告,照每个师的编制人数应有一万二千五百多人,但有的师只有八九千人,甚至只有五六千人,其主要原因就是逃兵关系。”
各级长官难言之隐:“层层吃缺贪污”。
说到逃兵太多的原因,何应钦说是部队长官“管理教育不善”,“带不好兵”。这话也不假,但很不完全。实际上,国民党军队普遍缺额还有一个司空见惯但大家都不愿意说破的问题,就是各级带兵长官“层层吃缺贪污”。
所谓“吃缺”,又叫“吃空”或“吃空额”,就是虚报、冒领并贪污部队空缺人员的兵饷、粮代金和武器装备。“吃空”的方法,通常是有意不把部队的兵员按编制编满,在向上级申报领取各项经费时,所报的兵员数多于实际兵员数,其空缺的兵饷、粮代金和被装则为带兵长官私吞。空缺的武器装备军官也敢贪污。贪污之后,拿去倒卖或送人,并安排在作战之后上报损失予以销账。
据原国民党将领郭汝瑰回忆,1941年10月他接任暂编第5师师长时,发现前任师长戴季韬的“兵一共三千多人,却上报七千多人。不特领饷吃缺,他甚至把多报部分人的军装、衬衣、被盖等全部拿去卖了。吃缺最厉害的是大米,仅一个月就可多领一万六千多斤。这些大米卖成钱,都被戴季韬等人装进了腰包”。
仍据周开勋先生回忆,一些地方征兵官员也“吃空”,他们在分配兵额时,有意增加名额,如在原定每乡镇分配的150名壮丁基础上,再增加二三十名,以此勒索富裕户出钱。在当时,每个壮丁名额可以敲诈“一二百半开(花钱)”。如果没有钱,则要求被敲诈人家“以骡马代兵”,如云南丽江县政府就曾交给团管区四五匹骡马。
壮丁被拉后,即送往体格检查所检查身体。这时,有钱人家的壮丁只要贿赂体格检查所三五十块钱,就能作为身体有病不合格,而准予缓征。
兵役官员受了贿,顺理成章地就要免去富家子弟的兵役,而上峰派下来的兵役名额,自然就要转移到穷人头上。
富裕人家可以用钱买丁,穷人则千方百计躲避抓丁。对此,保长、甲长们也有办法,白天抓不到壮丁,就在晚上派乡丁去家里抓人;抓不到本人,就把壮丁的父母关起来,逼迫壮丁“自愿”当兵;本乡壮丁实在凑不够数,就带着乡丁上路乱拉商客,钱、物没收,人充壮丁,“形如匪盗”。
有的兵役官员还专门豢养一批“兵油子”。据《宜宾县志》记载:
民国33年7月6日,县交给七十六军二十四师七十团的86名新兵,全系收买的兵痞流氓。这些人以充作壮丁为生计,每次得买身价1 500至50 000元(法币),先领一部分,其余暂存乡保长处,每10 000元生息1 000元,待逃回之后,即取领本息。乡保长平时把他们供养起来,其“安家费”、“供养费”,一律向民众摊派,承办者从中渔利。
据我采访到的情况,在一些地区,保长、甲长一旦完不成壮丁“征集”任务,保长、甲长本人则被抓去充数,毫不留情。如云南省宜良县古城镇北大营村的甲长陆正清,自己亲自把刚抓来的壮丁送到乡公所,因为壮丁名额不够,就被乡长当场喝令乡丁捆了起来,一并送进了壮丁营。又如国民党第184师山炮营2连士兵金学义,当兵前是保长,因为同样理由,也被强行充了数,送进了部队。
兵役司令官承认:“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近年来,笔者为创作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 先后采访近200名历史亲历者,内有116名起义、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师职2人、团职8人、营职4人、连排职19人、士兵83人,另有随军眷属6人。说到国民党军队内部残酷的阶级压迫,特别是壮丁的悲惨境遇,起义、被俘士兵几乎无一不恨入骨髓。
在国民党昔日的兵役司令官周开勋的记忆中,国民党的役政“弊病丛生,惨绝人寰”;壮丁的“衣食住行”,“惨不忍睹”:
壮丁穿的——“往往是冬发夏装,夏季不发,……每人发一套汗衣裤、一套单军衣裤、一顶军帽、一床灰毡(有时不发)”。
壮丁吃的——“按规定由县政府粮食仓库拨给”,由于接送壮丁的长官肆意克扣壮丁的粮饷,军粮“发给新兵部队时,则掺入沙土细石”,且“每人每日八两”,吃掺了沙子的稀饭还要求3分钟吃完,美其名曰“培养战斗作风”。克扣下来的余粮,则相机卖出,中饱私囊。
壮丁住的——在云南大理三塔病兵集中处,10月深秋季节,“轻重病员同塞在一间大房里,全无被盖,只是用些稻草铺点盖点,满屋粪便狼藉,臭秽逼人,惨不忍睹”。
壮丁患病——“政府对新兵的待遇和生活不重视,使新兵穿不暖吃不饱,有了病无医药”,相当一部分壮丁“未到前方就病死了,因此人人怕当兵”。
壮丁之行——1948年冬,云南大理师管区送出壮丁3 000人,送到重庆时,只剩下800人,且全是病兵,故部队拒绝接受。经查,是周开勋的前任司令官苏令德“依仗陈诚的关系,在任期内贪污舞弊,并利用职权贩卖鸦片烟”,致使“三千新兵全无被盖,从云南步行到重庆要走三十余日,每日白天走得疲困,加之单身衣服为汗所湿,晚上又无物御寒,因此沿途疾病者不断发生,病后即拋之中途,相继死亡者甚众”。这件事情虽然发生在抗战结束之后,但有力地说明了国民党政府役政积弊未改、难改。
总之,用周开勋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兵役视察真相:“传令嘉奖”抓壮丁。
乱抓壮丁的现象就更普遍了,就连专司兵役的司令官们也承认:“拉捆壮丁现象各省都有。”
这话,在张登上先生《国民党兵役视察目击记》中,能得到一个极富有讽刺意味的佐证:
全国第二次兵役会议后,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针对“各管区办理兵役的基层干部积弊甚深的问题”,“决心建立全国性的兵役视察网”,于1941年4月和11月,“遴选‘兵役干部训练班’优秀学员120人,重新在‘兵役调查班’施以专业的视察技术训练,学习结业后分别派驻各师管区担任驻区视察员”。
1943年12月中旬的一天,四川荣威师管区来了一位派头不小的兵役视察大员,行礼如仪后,开始训话:“本视察员奉命代表军政部前来视察,一切有关违犯兵役法令的问题,都要严肃处理。言出法随,决不姑宽!尔等全体士兵有苦诉苦,有冤鸣冤,切勿疑惧不前,因循自误……”
话声未落,掌声骤起,被抽查的该师管区新兵第5中队的新兵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场统计,全连竟有90%以上的新兵都有冤屈,诉说起来声泪俱下。“大部分壮丁均是拦路邀劫强拉而来;有一些是地方上的乡镇保甲贪污受贿,大搞移花接木欺骗来的;有一些则是因为得罪了‘地头蛇’被陷害来的”。这当中,“竟有两个年仅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因回家度假也被强拉来充作中签的壮丁;还有一个出差来自外地的全副武装的下级军官,亦被拉来充了数”。“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喊冤枉者,也是不得已出卖自己,替绅粮富户子弟顶名的中签壮丁,即所谓‘志愿’来的”。
不仅如此,“这些被估拉、被陷害、被欺骗或顶名来的壮丁们随身所有衣物钱粮、生产工具和备卖商品都先后被剥夺光了”。
面对“最高领袖”派来的“青天大老爷”,壮丁们祈望拨云见日,岂知,这又是一场骗局。
不仅如此,这个荣威师管区和荣县县政府,后来竟然“因兵役工作著有成效”,“受到了上峰的传令嘉奖”。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苏结盟
《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毛泽东的新中国便准备全神贯注于全国工业化建设和农村农民的社会主义化,并致力于创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业国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新中国仍深怀敌意,毛泽东与周恩来因此便放弃了谋求解决争端的希望。由于美国断绝了同中国的正常国际贸易和援助,对新中国实施残酷的制裁禁运封锁打压。红色的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只得指望苏联的援助。但因为苏联一心致力于从二战中恢复元气,只愿给予有限的援助。
与此同时,中苏之间的一场根本冲突也使昔日的朋友反目成仇。俄国害怕核大战,正寻求与西方和解。但是红色新中国却被美国的行动排除在美西方国家范围之外,这令人十分怀疑美国的意图。北京担心苏联会以中国为代价与美国结成同盟。
1959年6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出尔反尔,撤销了他在两年前达成的帮助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协议。新中国毛泽东深信他是在讨好华盛顿。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后不久,赫鲁晓夫建议毛泽东接受美国所提出的“两个中国”的方案。这是一项完全不能接受的建议。1960年6月赫鲁晓夫将帮助中国发展工业的1400名技术人员全部撤回,并带走了图纸和技术资料。从此以后,两国间的敌意便公开化了。
1961年元月,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此时他本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利用中苏之间的分裂与人民共和国达成谅解,从而孤立美国的主要对手---苏联。但肯尼迪却暴露出了对中国的偏见,这一点并不亚于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他不仅不设法与中国解决纠纷,反而同俄国谋求谅解,并于1963年7月,建议美俄两国携手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对中国新疆罗布泊的核弹实验基地进行打击。但赫鲁晓夫未为所动。
在肯尼迪执政期间,继续孤立北京已毫无道理,因为中国的动机不再有任何可疑之处。十多年间,中国与各国间的相处十分审慎,抗美援朝的行动只是为自保,而当时也只是为了保护新中国本国的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领导人陷入了理智的死胡同中。国共两党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在逻辑上就意味着台湾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是无权干涉的。
蒋介石当然明白,如果没有美国的保护,他那早已失去人心的政权就会消亡。蒋介石和美国要规避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逻辑推论,只能坚持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土生土长的分子,而是克里姆林宫指挥下的一个征服世界的阴谋集团的代表。根据中苏分裂、莫斯科努力同西方和解这一情况,认为红色中国是克里姆林宫指挥的阴谋集团的代表这一观念已变得荒谬可笑了。如果美国承认事实,他就根本无权控制台湾。但肯尼迪却不顾事实,继续坚持那套阴谋集团的鬼话。
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不久,越南内战便死灰复燃,而约翰逊总统对越南内战也越发关注起来。他在印度支那半岛动用了庞大的美国军事力量,又在1964年末和1965年开始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新中国曾对此提出抗议,但却私下传话给华盛顿,只要美国不派遣地面部队入侵越南北方,威胁中国边境,新中国共产党政府便不会对越共给予物力以外的援助。
这样一来,新中国当年入朝参战的理由及其在日内瓦会议上所宣布的必要条件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新中国不会容忍其边境上出现美国军队。约翰逊至少从朝鲜战争中对此有所了解,因而尽管其军事顾问曾力劝他向北越出兵,但他却始终未这样做。
与此同时,新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自己制造的原子弹,并于1967年6月19日搞出了氢弹,中国从而作为一个大国完全登上了世界舞台。这证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变得极端危险,因为如果中国继续受到蔑视,并被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那么奢谈限制核武器就毫无用处。然而约翰逊得知中国爆炸原子弹后,却做出了恰恰相反的反应,他暗示中国要利用原子弹进行讹诈。而事实上此时周恩来已告诉约翰逊,中国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9年元月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之时,很少有人认为他会改变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既定政策。然而尼克松却成为罗斯福以来第一位对中美关系进行透彻分析的总统,他还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一起认识到,让这个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重返国际社会是绝对必要的。
1972年2月,当尼克松及其夫人联袂访问北京时,他们得到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这两个伟大国家也终于恢复友好关系。倘若没有朝鲜战争,两国的和解肯定会来得更早。这场痛苦而可悲的冲突就是这样在两国之间投下了一道长长的阴影,并使整整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摘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驾驭战争自由来自认识战争必然
驾驭战争的自由,来自认识战争的必然。战略计划的实施,是"战争的一次性闪光灯",使用一次就展现一场战争的结局,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战争对战略指导的最初和最后的要求,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人统计,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抗美援朝战争和援越反美战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投入的都是久经沙场考验的部队,都派出最优秀的指挥官并把战争指导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抗美援朝战争的激烈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战争中,不仅敢于而且善于同强敌作战并取得胜利,可以说达到了军事指挥艺术和部队素质表现的最高境界。
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两军对阵,了解敌方的战略企图、军事部署、兵力兵器的数量与质量固然重要,但从战争指导的最高层次讲,还必须了解对方的历史、哲学和统帅特点。
在战争史上,言出即行而又出敌不意是很难做到的,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再三发出警告而且说到做到。
美国当局和"联合国军" 总司令麦克阿瑟却不相信中国真的要抵抗,特别是麦克阿瑟断言侵朝战争"是赢定了",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为患"。
毛泽东非常重视研究麦克阿瑟的性格和作战特点。
毛泽东说,麦克阿瑟越狂妄、自负、好大喜功,越对我们有利。麦克阿瑟没有指挥大兵团在广大地域作战的经验,而有丰富的越岛进攻作战的经验,因而在仁川登陆,包抄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是他的必然之举。
基于这种判断,早在朝鲜人民军胜利南进,美韩军退守"釜山防御圈"时,毛泽东就提醒要防备美军在仁川登陆,并从中国南方调兵北上,组成东北边防军,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
这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预见与战略预置。没有这一举措就没有后来的胜利。
反观敌军方面,麦克阿瑟,按美国评论家大卫·里斯的说法,是位凭"想象和直觉,而不是军事的逻辑和科学"指挥作战的美军司令官。他在完成仁川登陆这一朝鲜战争中的杰作之后,接着就是一个大败笔,他在所谓"圣诞节攻势"中,亲自把美军赶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包围圈而遭到惨败。
当时在朝鲜战场东西两线,如果没有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冒进命令,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计划难于实现;如果美第8军军长沃克和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坚决执行上级的错误命令,则他们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证明,在战略指导上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抉择,毛泽东的判断和决心是完全正确的。
例如:第一次战役胜利后,敌人退到清川江左岸固守。如何打第二次战役,毛泽东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待敌进入我预设战场后,我以迂回包围穿插战术,各个歼灭进攻之敌。而另一种主张则要求乘胜追击。如果按后者主张去打,第二次战役不会取得那样大的胜利,至多打成一个击溃战。
又如1950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后,打到"三七线"附近地区。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物资供应极为困难,连打3个战役已十分疲劳,为防南进过远,被敌所乘,毛泽东高屋建瓴,部署就地转入积极防御作战。
此举为后来的第四、五次战役和两年多的阵地防御作战创造了条件。如果当时继续向南猛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如1953年夏季停战签字前夕,敌人仍采取种种手段破坏停战。
毛泽东决心再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战役,以打促停。而另一种主张是不再采取军事行动,马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按毛泽东的作战部署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25公里正面上突入敌防御纵深最远达15公里,歼敌12万3千多人,收复土地240平方公里,从而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实现朝鲜停战。
抗美援朝战争的事实和结局证明,在战争指导方面,毛泽东始终胜敌一筹。而美军在战役上的失利则是替战略付出了代价;它在战略上的失败又是替美国的政治付出了代价。
在中国出兵朝鲜后,美国人曾经发出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叫嚣。对此毛泽东表现了大战略家的从容。他指出: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不敢冒险打一场原子战争,就是真想在朝鲜投原子弹,也没有义务通知对方。美国的核讹诈终于灰飞烟灭,草草收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在战略指导上,展现了他一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统帅风格。
战争不仅是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而且是两种哲学、两种战争智慧,以及两种道德和勇气的较量。战场是最公平的考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进攻穿插作战的奇迹,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的。在朝鲜半岛狭小的战场上,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达30 0多万人。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飞机轰炸密度、战场兵力兵器密度和伤亡比例,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而我军参战初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后来虽有少量空军参战,也只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线,不能直接支援一线作战)。陆军装备也相当落后,参战初期基本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而且是过去缴获的各种陈旧武器混用。但是,我军是一支久经战争锻炼和考验的人民军队。他们英勇善战,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业绩,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政策,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与中国进行直接和间接较量,都遭到了挫折。这种心理重创,在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得到补偿,但这两场战争的胜利都带有夸大的成分。
例如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杰作的从伊科边界向巴士拉迂回作战的"左勾拳"行动,如果把地图颠倒过来看,再换到朝鲜的地形上,就是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从德川向军隅里、三所里穿插迂回,切断美9军退路的战法的翻版。但海湾战争美军的"左勾拳"是用装甲部队打伊拉克的溃军,正如美国的一个材料上所说,"伊军的混乱状态使盟军部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主要战略机动---相当于13个师的'左勾拳行动'"。
在这次作战行动中,美军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第7军是2.4公里,第18空降军是4.1公里。而当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的"左勾拳",是步兵作战,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是5公里,14个小时连续作战,先后打垮南朝鲜第7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1师、英29旅各一部,前进70公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向南突围与向北增援之敌相隔不到1公里,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一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步兵从未如此辉煌过。
人与武器同等重要。越是以弱胜强,人的能动因素越起决定作用。越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武器装备因素对胜负的影响越大。建立一支掌握现代高技术兵器的人民军队,是保卫国家安全和确立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但是勿庸讳言,由于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火力、机动力和后勤补给能力与对手相比,都相差甚远。战争证明,没有必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影响取得更大的胜利。这场战争使新中国政府和人民认识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以便有效保卫国家安全的迫切性,因而下决心建立自己的军火工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军。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现代化建设的发轫。在战争开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着手建立了新的军、兵种,特别是空、海军和装甲部队,边组建边投入作战,在战争中成长壮大。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经验,各军、兵种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现代作战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并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作战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惟一的一场两个对立的大国直接参战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不过在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连续的进攻行动将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之前,国际社会还不承认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它将永久载入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