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事件之我见

我看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我就写下什么。
打印 (被阅读 次)

关于姜萍事件的回顾。
要理清发生了什么或许很难,但讲明白我们在争什么还是可以的。首先我把事件分为三部份:
1.事件的主体2.事件的责任评定3.事件带来的影响。

1.主体:
A.“天才少女”姜萍,是直接符号,是争论热点。
B,“幕后推手”王闰秋老师,是先作假者,是成年人,是教育工作者。
C.“学新闻学的”阿里达摩院媒体,造假传递者,只学流量,不学无术。
D、“全球竞赛”主办方阿里巴巴达摩院。以无监考的模式吸引各界数学爱好者,想以小搏大,恐死无葬身。
E、“姜圣千古”的或支持或质疑或耍乐的吃瓜群众。

先说责任主体的确认,因为先要确定主体才好评定是非与功过。
从后往前说,首先E吃瓜群众是无辜的,我们各有苦衷和希望。

E1:对于支持者,我们是希望各个阶层都能出人才的,也许生活有更多期盼,说不准我的失败不是刻在基因里的,也不是环境或者不努力造成,只是各种巧合。我的下一代或许能成天才,而且我又不懂数学,支持错也是能理解.

E2:对于质疑者:我们学过高数,对于姜萍的板书、笔记以及背诵的台词能找出太多的错漏,包括但主限于,主=6,陈惠民方面。以及最能体现没学过统计知识的亲口承认的排列组合不好,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可疑的。但是所有佐证都来自阿里发布的视频以及网传未证实的成绩单和同乡爆料。无法锤死。

E3:对于乐子人:数学丁真,姜圣千古,姜神不等式秒了。

我的理解是吃瓜群众不应该是争论的主体,骂战也好,理性分析也好,不该围绕彼此展开,因为观点只是事件这一面镜子,照出的自己或别人的一小部分,不能断定吃瓜群体的喜恶忠奸,总结就是:吃瓜人是无辜的,不要踩烂我的小板凳。

D:然后是主办方达摩院,达摩院的初赛或预选赛确实很不公正公开,完全没有监督可言,仅存的一点秩序是靠难题和数竞这块牌子撑着。但要考虑办赛的目的和投入产出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达摩院是纯粹的商业机构,办赛的目的是扩充自己在研究学术圈的影响力,但为了下沉市场也可以宣扬门槛低甚至没有门槛。不过实际比赛的性质是高等数学解题竞赛而不是趣味数学出题赛,可见针对的群体还是在读或毕业的研究生高知群体,而不是全民数学推广。有很强烈让数学尖子来达摩院逛逛这种意愿的,一个韦神就带来许多热度了,多来几个还了得?功利心很重,但无可厚非。

C:可能最可恨却能隐藏最深的就是达摩院相关的媒体了,他们躲在镜头后面,看似忠实记录,但从视频中明显透露编导的浮夸味。我大胆猜想(一定不真)。我是姜萍,正躺床上刷着快手搞笑视频呢,班主任一个电话打来,怒吼着出大事了要我去他办公室。好家伙原来蠢货王老师借我名头打比赛打来条鳄鱼。不怎么见过面的校长又是求着遮掩,又是许好处。还叫我打电话和父母通通气,没办法,赶鸭子上架只好硬着头皮上了。问答是编剧写好的,谁是编剧?不好意思,量身定做,在场除了同学,可能谁也跑不掉。对面提问的主持人,就你妈事最多。谁是导演?又是操场,又是宿舍,还要到班里写板书,出了这种事,学校里没一个人愿意,要不是和阿里有协议,校长巴不得请摄像的吃一碗闭门羹。一部电影烂谁的责任?谁都推的开,导演和发行方就推不开,这次姜平事,阿里系媒体是导演又是发行方实在罪无可恕。

题外话:为什么现在的新闻业不像从前一样,真实、准确、迅捷了呢?
    就和为什么UFO不见了一样。大家都有摄像头和网络了。纸媒时代大家看到的是几十个字挤在一小块地方的简短报导而其他相关信息皆无,相对而言当然绝对真实,绝对准确,绝对迅捷了。
    进入新媒体时代,前后左右都有人看,美丑蓝金都吵个不停,谈不了真实准确,大家得到信息的来源不同,作出评判的人的经历也不同。至于迅捷,记者跑得再快能穿越到事发的前一年吗?毕竟王闰秋老师前一年就涉嫌作弊了。当代新闻学是所有人的新闻学,什么资深媒体人,局长探长都不能包罗万相,一锤定音,因为复杂度的来源从来不是事情,是人无穷无尽本性(贪婪)。

B:回归原活题,按我的想法,这件事的超过一半的主体是阿里系的导演编剧,还有一小半就是王闰秋老王了。为人师表啊,且不说学术不端的历次作弊了,竟然还扯上学生一起作弊,这还不是最可恶的,最丑恶的是:事主找上头了,快东窗事发了,不主动承认错误,无可就药拉着学生一起圆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拉个不懂事的孩子吸引火力,甚至推出去做了挡箭牌。学风极其扭曲,为人极其齿龌龊。简直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不但做老师是不合格的,就是作为成年男性也是毫无担当,没有卵子。

A:回到表面上的主人公姜萍,毫无疑问一系列的始作俑者不是她。姜萍还未成年,还在一个不太自由的环境下。上面有老师校长,外面有挖热点的狂热者。从未走进社会,还是请社会上的各位哥姐叔姨多多原谅。如果姜萍身边有能看出事情真伪的人,也请告诉她世事险恶,远离别有用心的人,不要冒火中取栗的风险。

好的,责任主体已明确,阿里系媒体占50%,王老师占了44%,姜萍就6%吧。开始评定责任程度了。

大:就且前能压制下来而言,卫星放的不算太大,起码没有坐实读书无用论,扰乱社会基本秩序。可能有人会问这能扰乱什么秩序?
很简单,学历和考学秩序。如果证实姜萍是只读两年数学的天才而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超过10年专业学习生涯的数学博士,那所谓的专家学者岂不都是笑话,学历的专业性就无从谈起。也许有人会提人人平等,那是在法律面前,最基本的人格尊严面前。其它地方像是身高体重,吃饭运动,这些不影响生存资格的事情上可能人人平等吗?什么是秩序,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事实上生活中的琐事就是处处不平等的,不然连最基本的交通秩序都无法保证!
考学就不讲了,大家都明白高考很垃圾,但还算公平,毕竟
分地域出榜单从明朝就有了,咱们现在还有户籍制度呢!

中:阿里媒体联合王闰秋一番操作确实给中国教育抹了黑,原本是想宣传中考分流吧,就没想过埋没人材这一面吗?还好没有宣传成功,不然中考分流又会坏菜,以后直升高中,都去考学,怕是以后博士满地走,硕士不如狗了。即使现在热度压下来了,一定程度上锤了“天才少女”,也会出现”资本投石问路,插手教育体系”的猜测。十几年前出个可疑的韩寒就算了,本来文科也不与生产力直接挂钩。再出个数学韩寒,看到一个冲在线野榜的,民众就出现唾弃现行教育体制的奋涌激情了,那些年强制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辛苦普及岂不是付诸东流?

对于丢国际脸,反正中国是厚脸皮嘛,丢多少都无所谓,用手捂住不让下面的人看见就行了。(捂脸那是捂不住的只好捂民众的眼耳口鼻了。)但这件事知之众多,捂不捂也没太多必要了。

小:中国浮夸风从习总上台大为显露,但实际上本就在骨子里深刻着,从婚丧嫁家娶就能看出中国人是普遍好面儿的。但自身成就小且少,只好使劲夸吧。这次阿赛邦姜不过是又一次的亩产万斤罢了。

3带来的影响:未来的事情很难说,只谈最近观察到的。
媒体方面:确定了新闻是最不值得学的专业!
教育方面:育人先育德,这件事处理不好,教育界可能比平常社会更缺德。

chinomango 发表评论于
"拿她不好的中考成绩就否定她更是可笑的。"同意。当年我期中英文考过12分,周末就跳到70多分,后续是99,95分。
一个人的清欢 发表评论于
这是我在袁教授文章下面的留言:“ 决赛依然是线上的,但是要求选手8小时全开摄像头,允许短暂地离场去吃饭或上厕所。如果王闰秋真的可以操纵两个帐号,那么他可以在第0小时以小号上线读题,然后退出,然后在线下继续思考考试题目,或者寻求团队的帮助,在最后的8小时内上线以自己的帐号上线答题。”—— 这个说法不对呀,全程开摄像头,王闰秋怎么可以操纵两个账号?两个账号一个人,不会被发现吗?如果让姜萍先帮他看题,姜萍是不是根本就看不懂?有人说可以截屏,如何把截屏传给王闰秋?决赛时如何操作?
fly_saucer 发表评论于
最新消息: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袁新意教授发长文评论姜萍事件: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7/125637101.html

在现在天朝官方媒体几乎一边倒地为姜萍叫好时,大家更可以由此得出自己的判断。
JustWorld 发表评论于
做假捅到网宣们的痛处。说一说200斤的博士论文是不是假的。

做假追朔到中共的历史,它的历史都是假的。百年前,苏共提供武器,资金,人力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最终二战后,扶植中共上台。国民党和中共都是苏共提携和帮助的,蒋介石先翻脸,斯大林死后毛也翻脸。国共内战是苏共指挥策划的。200斤和普金言归于好,合作无上限,普京入侵乌克兰已穷途末路,200斤也将步其后尘。
柏舟泛流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现在就站队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再等一段时间再下结论? 至于拿她不好的中考成绩就否定她更是可笑的。
我本人初高中数学一直不好, 初中数学考试曾经得过可耻的零分。高中一直也不太好, 最多就是中上, 高考只考了83/120, 考上了中部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的力学系。进了大学碰到了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学习完全不一样了。84年我在全校数学竞赛中得了第一。要是不了解我的人再看了我的初高中数学成绩肯定说我也是作弊了。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说得好!赞!!!

我也相信数学是要天赋的,但我不相信上个月还没有,下个月就爆发了。

心底里希望姜萍是数学天才少女,但疑点巨大。看她老师在某????视频里的眼神,就觉得躲躲闪闪,感觉他心里一定藏着"小秘密",当然与姜萍与这次大赛有关。

去买瓜等着看戏如何继续上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