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商榷

苏向东教授号清慧居士离群索居精进修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与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商榷

易中天在《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中,提出了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他的许多见解深刻且具有启发性,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

首先,易中天强调了“文明的意志”,即文明在自我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千年,不仅是因为其文化的深厚积淀,更在于其内在的强大意志力。这种观点固然有其道理,但我们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对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历史上,中华文明曾多次面临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等挑战,这些外部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中华文明的不断自我调整和重生。因此,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其内在的意志力,还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其次,易中天在书中指出,中华文明需要在现代世界中重新定位,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中华文明应当更加开放和包容,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以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这一观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平衡好文化开放与保护的关系。过度开放可能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和传统文化的流失,而过度保护则可能导致文化的封闭和停滞。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明应当在开放和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又能够与其他文明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

再次,易中天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地位,认为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不仅体现在文化产品的输出上,还体现在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力上。然而,软实力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仅仅依靠文化产品的输出,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与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匹配。只有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认可。

最后,易中天提出,中华文明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坚持自信与自省的平衡。他认为,只有在自信中保持清醒的自省,中华文明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一观点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这一点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自信与自省之间的平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既要坚定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又要勇于反思和改进自身的不足。

总的来说,易中天在《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中提出的观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在实践层面上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其内在的意志力,还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明应在开放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与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匹配;自信与自省的平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只有在这些方面共同努力,中华文明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油翁 发表评论于
苏向东的文章独具见解,让我开拓了思维,笑点十足,大开眼界。期待更多精彩的文章!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东亚文明与大一统政权 (2024-06-28 08:46:42) 下一个
书接上文,自古以来大自然给人类划分的主要生态圈,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明圈有:北美,南美,欧洲,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南非,澳洲,以及一个已经衰败的大草原。

八千年前到四千年前,西亚北非是人类文明的中央圈。四千年前到二战,欧洲是人类文明的中央圈。二战以来,北美是人类文明的中央圈。鉴于这里大家都是东亚人,所以特别关注一下东亚圈。

东亚圈,以人种来说,主要由原住民百越人种,和殖民者大草原人种。绝大部分东亚历史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大草原人种南侵,殖民统治包括杀戮和驱逐奴役百越人种,以及前几波的大草原后裔。大体上是商代到秦代一波,汉代到晋代一波,北魏到南宋一波,元明清一波。

以集权政权形式的政体传承而言,自秦代以后,都可以说是偏大一统模式的。但是全面大一统的其实只有秦宋明,汉晋隋唐清只能说是半大一统,元甚至只是一张皮。

以政权统治范围达到文明圈级别,就是控制一个文明圈的大部分或更多区域的政权,才称得上大一统的标准来看。

秦代主要还是控制了黄河流域地区和四川,略有涉及江南和岭南。只是整个东亚的一小部分。算不上大一统。汉基本上也没有太大扩展。也就是江东江南方向,有一点更多的开发。也就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西汉约两百年,东汉约一百五六十年。两汉的亲戚关系其实比刘皇叔还远。

唐的疆域或许勉强够格,也是真勉强。虽然隋开发了大运河,有唐一代的作用也有限。唐初舔伤不及,安史之乱后其实就军阀割据了。中间也就几十年的辉煌。也没有名义上控制吐蕃南诏,对南方统治也基本上是几个关键点的名义统治。明也很勉强。对长江流域的开发殖民要比唐强很多。但是对大草原方向又不如唐鼎盛时期。

真正在东亚做到疆域大一统水准的,只有元代和清代。而元代的时间不仅更短,而且力度很低。所以今日中国概念的建立和忽悠,都是为了有效冒名继承满清遗产的手段。

所以东亚大一统政权延续不超过三百年的说法,实在是已经给东亚大一统脸上贴金。有资格参与评价的其实也就是满清政府。有序传承接近三百年,鼎盛期疆域为绝大部分东亚圈。鼎盛期约一百五十年。黄河长江流域是大一统奴隶制。满蒙疆藏是封建制,滇桂粤闽是半封建制。满清是也是一个大草原来得殖民政权。全疆界大一统奴隶制也就是新中国才做到的。其本身也是大草原苏俄扶持下成事的半殖民政权。

明政权有近三百年,也近乎全境界大一统,但是有校疆界也还是少不少。或者说所谓中国,继承明疆域或者黄河长江流域,其实更符合历史事实和自然条件。强行吞并关外岭南,其实造成了太多的矛盾和负担。除了成就了极少数野心家的妄念,对于绝大部分百姓甚至绝大部分黄河长江的上层,都是灾难。从抗战到文革,本来都不必发生。本质上和隋炀帝是一路货。

至于明以前的东亚存在过的文明和政权,和当今所谓中国其实关系真不大。除了扯幌子外,人种文化技术都没多少传承关系。也就是在不同时间却都存在于同一个地域罢了。甚至也只是地域的交集而已。

元代地域倒是广泛,但是连汉化都没有。根本算不上大一统体制。妥妥外来殖民政权。是蒙古大帝国的一部分。而且也没过百年。两宋合起来或许有三百年。但是两宋的疆域,甚至政体其实差别很大。还是应该分开算。而且辽金夏等政权的存在,也是和宋并行的多政权体系。不存在东亚圈大一统了。只能说北宋实施了中央集权体制。唐疆域不小,但是唐也不完全是大一统体制。虽然隋唐皇室都一直想大一统。但是隋炀帝用力过猛,亡隋。唐也导致了安史之乱,以及之后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所以说唐朝的大一统近三百年,实在是时间上差太多,疆域上和体制上也差很多。两汉加起来四百年。但是两汉的差异可比两宋还大,尤其是皇室血脉上。至于秦二世而安就更别提了。

所以东亚大一统吵不过三百年这个思路本身就不成立。因为假设了东亚历届政权都延续了近三百年,都控制了东亚大部分,都是纯大一统政体,就是可惜没能有过三百年的。而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样品数据呈现某种规律分布的现象。如果非要说有规律,那么就是每个一段时间,东亚一定会大乱,大洪水,大量人口灭绝。这种现象在其他文明圈是不存在的。只不过这个时间,不一定是二三百年一次,更可能百八十年年一次。发生的地域也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或者所谓汉化(编户齐民费拉化)地区和群体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