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神廟埃及遊

陵墓神庙埃及游(2023年11月19日-28日)

一 苏伊士运河一瞥

今年夏季肯尼亚动物世界游归来,初次领略了随团出游之乐,十一月下旬,我再次加入看风景团友群,赴埃及一游。这次出游,群主Jimmy亲自带队,我们从北美前往的团友在十九日上午先后到达开罗机场,随同他分乘两辆中巴,去苏伊士运河转了一圈。此游仅有当日早到者参加,属于比较昂贵的自费活动。

车行两个多小时,到达运河边专门接待游客观光的封闭场地。与沿途所见的干旱荒芜景象形成明显的对比,这处园林花草丰茂,树木葱茏,漫步在小径上游目纵观,稍微缓解了长途飞行后的倦怠。眼前的运河并非我事先想象的那么宽阔,河面上风平浪静,悄无声息,隔河望去,对岸西奈半岛上的一片沙丘清晰可见。据导游介绍,这条运河全长193.30千米,深24米,宽205米。每天通过的船只数量,北上南下的航道分配,以及船行的速度,吃水的深度,均有具体规定和严格限制,所以河面上并不存在百舸争游的繁忙景象。我们在岸边待了很久,总共才看到三四艘货轮缓缓通过。就这样在岸边走动呆看了整个上午,吃罢导游安排的午餐,我们一行人乘车直驱开罗,住进了一所十二层高楼的酒店。

我出游前上网查阅过涉及苏伊士运河的信息,有关运河的修建,其源头可追溯到公元前1800多年第十二王朝的法老辛努塞尔特。据说这位法老为方便贸易,曾下令挖一条连接红海和尼罗河的运河,该运河即以此法老的名字“苏伊士”命名。传说中的古运河早已淤塞荒废,不知湮灭于何处,眼前这条大运河南接红海,北通地中海,是在十九世纪中期,由法国人倡导,徵招埃及劳工修建起来的。修建的过程及其后管理归属问题所引起的冲突和战争,说起来话长,实难以在此缕述。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埃及久已收回运河所有权,其丰厚的营运收入高居埃及政府年度财政收入首位。

二 亚历山大城掠影

开罗的治安状况并非我们来前传闻所说的那么恐怖,就我亲身所历而言,至少比民主党管辖的纽约和洛杉矶安全。我们次日乘大巴前往亚历山大城观光,一大早就有当局安排的保安上车随团同行,在开罗观光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都跟前跟后,尽职负责。

开罗是埃及首都,乃非洲排名首位的大都市。令人惊诧的现状是,我们乘坐的大巴四处驱驰,所通过的无论哪条街道,从未见到红绿灯闪烁。大小车辆总是纷乱簇拥,行进中或快或慢,或抢道或让路,一团混乱中似乎自有其得以畅通的秩序。就这样在不受红绿灯限制的车流中穿梭了数日,我们乘坐的大巴行进中一直都平安顺畅。

对比内罗毕街道上的脏乱,开罗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巴行进中一瞥窗外,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成堆的垃圾随处可见。市政当局似乎并无回收垃圾的服务,也没有严格规定可倾倒垃圾的处所,在远郊新修的现代化公路上,路边的垃圾堆大煞风景。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行车过程中,路边烂尾楼为数不少,从城市到乡村,从下埃及到上埃及,层出不穷的烂尾楼构成我们旅途中一道令人不解的风景线。经Jimmy解释,我才明白,这些尚未未完工的民居小楼房是屋主应对国家税收条款采取的逃税手段。鉴于政府免征未完成民居的房地产税,很多新建的小楼在一楼或二楼完工可入住之后,有意让尚未完工的二楼或三楼停工待建,从而享有住进新屋后暂缓交税的好处。

行进中的大巴把不断出现的红砖烂尾小楼抛向车后,飞驰两个多小时,进入地中海港湾的亚历山大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世称亚历山大大帝。他二十岁登基,称帝后十余年间东征西战,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征服埃及后,遂在尼罗河入海处兴建了一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后,他的部将托勒密出任埃及总督,随着帝国日渐分崩离析,托勒密自立为王,号称托勒密一世,与其子托勒密二世以亚历山大港为都城,统治埃及全境,建立了最后一个埃及王朝,直至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兵败自杀,历时275年之久。

亚历山大图书馆新馆

托勒密王朝最受称赞的业绩,也是我们今日赴亚历山大城观光的看点,即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阶级虽为希腊人,却并未扼杀埃及的文化传统,王朝的宗教信仰一直趋于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的全面融合,形成曾风光一时的希腊化(Hellenistic)文明。在他们父子倡导下,曾建立了供奉主管艺术与科学的九位缪斯女神庙,号称博学园,后来英语的“博物馆”(museum)一词即来源于此,而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正是附属于这个学术中心的图书馆。图书馆重金聘用文书抄写人员,在埃及特有的莎草纸和希腊的羊皮纸上誊抄搜罗自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和希腊的文献。据传说,该图书馆全盛时期,藏书多达50万到70万卷之多。诸如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原本,荷马史诗,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小亚细亚数学家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等人的许多真迹原件,乃至第一本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摩西五经及其希腊文译稿,全都收罗殆尽,珍藏其中。这些图书后来大都毁于多次战火,包括图书馆本身,也无片瓦留存。公元379年,狄奥多西一世就任罗马帝国皇帝。他颁布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要求所有臣民皈依基督教,更下令拆毁亚历山大城所有异教教堂和庙宇,包括传播异教徒思想的博学园和亚历山大图书馆。

正是为纪念曾辉煌一时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动各方捐款,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一座高大宏伟的新馆。这座建筑群背靠大学校园,面向港口海湾,从远处望去,可看见图书馆钢架玻璃的半圆形穹顶在光天化日下向海湾倾斜。我们下车后入内参观,抬头仰望,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图书馆弧形的巨型花岗岩外围墙体,雄浑厚重地冠戴在入口上方。那6300平方米的石墙上刻满了阿拉伯文和其他语种的文字,以及穿插其间的图案和符号,在我的凝视中,两个较大的方块字“画”字和“詩”字显得特别醒目。据介绍,馆內也收藏了中国捐赠的《二十四史》和《中国药物大全》等珍贵的典籍。

毀灭已久的图书馆到底建於何处,至今无从考证。另有一传闻,古代的亞历山大图书馆因藏书众多,容納有限,后又在塞拉比斯神庙内另设分馆,收藏更珍贵的书籍。该神庙与分馆的图书亦早毁于战火,如今只剩下一根巨大的擎天石柱矗立在神庙废墟的高地上。我们在导游带领下沿着石柱右侧小道,踏上柱基台阶,拾级而上。站在巨柱下仰望柱顶,聆听导游的讲述。他说,石柱由柱基、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总高度为26.85米,重约500吨,全长20.75米,由一整块红色花岗石凿成。柱顶为古罗马科林斯式,饰有爵床花图案。石柱的石料采自上埃及的阿斯旺,由平底船经尼罗河及其支流运抵亚历山大城。石柱的竖立方法是在柱基四周垒土成凹形,然后把它拽入凹形中央的柱基上,待竖立之后,清除四周垒土。石柱的正南方一左一右,匍匐着两尊狮身人面像。我们前来观光图书馆的全体团友在那里合照留影,总算不虚此行。对我来说,多少算是补偿了探寻亚历山大图书馆遗址的思古幽情。

这根擎天巨柱又名庞陪柱,实地观察,才发觉此名纯係后世讹传。该柱的建立与死于凯撒之手的古罗马大将庞陪(Pompeius)毫无关系,它是为纪念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所立的功德柱。公元297年,埃及执政长官波思吐莫斯在塞拉比斯神庙的广场中央建立这根石柱,以示感恩戴德。柱基西侧石壁上刻有四行铭文,至今依稀可辨。铭曰:“为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监护神,公正的戴克里先皇帝,波思吐莫斯谨立此柱。”

亚历山大城尚有一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亚历山大灯塔。此塔建于托勒密二世在位时,高耸在海港对面的小岛上。据说塔顶上悬挂一面巨大的镜子,白天反射阳光,晚上反射塔内火光,光照35英里之外。灯塔已在十四世纪毁于地震。后来在其遗址上利用遗留下来的石料修建了奎贝堡。这个海岬上的要塞是我们当日走访的最后一个景点。要塞内阴暗空旷,顶层上有一溜串面海窗口,但都狭窄陡峭,不便瞭望。登上外围城墙,方可游目纵观,尽兴拍照。我站在那里伫立许久,天风海涛中鸥鸟翻飞,环港湾的景致尽收眼底。

三 金字塔陵墓一日游

与大妹淑智巧遇金字塔

2007年我回西安探望母亲,因坚拒当地国安脅迫“喝茶”,後来被紐約中領館拒绝簽證,从此断绝了回国的门路。2009年,母亲病逝,我奔丧无门,西安亲友,从此亦永隔竹幕。这次随团出发前,我忽得知住在西安的大妹淑智已随国内旅游团到达埃及,我与她微信上密切联系,急盼旅途中能得一会。二十一日一大早,我们全体团友乘大巴前往吉萨金字塔群,车行途中,我抓紧时间与大妹接通微信,得知她当时也随团前往金字塔。走进入口,我们行进中手机上保持通话,穿越游客群,相向走来,终得以越走越近,辨认出对方久违的面孔。群主Jimmy给我倆及时拍了合影,铭刻下这难得一遇的情景。这是我出游埃及的一个良好开端,即兴赋诗,兹录如下:

義絕危邦奔自由,鳶飛魚躍不回頭。長安有妹暌離久,域外相逢訪古遊。

眼前的三座金字塔相继修建于4500年前,那时候华夏大地上的先民尚处于穴地而居的史前状况,传说中的夏朝尚无踪影。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最大,是金字塔群中第一座平面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层累砌成。有关这些巨石如何开发,又如何长途运载,



以及采用什么技术一块块垒集得如此高大,网上有各种推测和解释,均非我们走马观花的游客顾得上考证的问题。

狮身人面像

对在场的游客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眼前的景致,或忙于拍照,或摆个姿势留影,有不少人甚至踏上塔底层的破损处,如登阶梯,冒险攀援到高处。

另一座卡夫拉金字塔的高度仅次于胡夫金字塔,但因其所处地势较高,看上去反显得更为高大。再加上该塔前雄踞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巨像,通往塔前的甬道始终挤满忙于抢镜头拍照的游客。你要是想就近抓拍一张不会有他人入镜的照片,都得踌躇半晌,等候机会。埃及的神像多是人身鸟兽头面,不知何故,此像却是兽身人面。这座雕像建造于何时?狮身上的神秘头像到底模拟了谁的尊容?被削掉的鼻子又是于何时毁于何人之手?一系列疑团各有各的说法,成为学者们竞相破解的“斯芬克斯之谜”。

从导游手册上可以看出,更多的金字塔散布在孟菲斯北部和南部荒漠上。游客们通常观光了吉萨三大金字塔,多兴尽而归。我们当天的行程涵盖颇丰,团友群乘坐大巴继续前行,接着去探险红色金字塔。这座金字塔也建于第四王朝,因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石灰石,故有此称。它是眼下所有金字塔中唯一开放游客入内参观的金字塔。我随一部分有兴趣冒险的团友沿着陡峭的台阶攀登到塔中腰的入口处,只见眼前一条狭隘的长甬道倾斜而下,高一米多一点,宽不到一米。入行其中,只能猫腰低头,紧握扶手,倒退着匍匐下行。对我这类大个子来说,行进中尤感局促难堪。我缓移脚步,到达中层,走过一段水平通道,最后踏上木制楼梯,终于攀登到幽深的墓室入口。在暗淡的灯光下,可一瞥到空洞的墓圹。法老的木乃伊和陪葬品早已被盗窃一空,只留下铁青色的顽石坑道。法老们在世时劳民伤财,修建金字塔,营造其死后走向永生的安乐窝。浑不知年深月久,慢藏诲盗,终落得一场空也。

阶梯金字塔

我们乘车继续前行,最后参观了建于第三王朝的左塞尔金字塔。穿过雕刻精致的廊柱通道,进入开阔的场地,可看见远处矗立的金字塔。它是左赛尔法老的陵墓,其斜面呈阶梯形,沿底层渐上渐缩,共计六层。这是第一座用石块建成的金字塔,几千年来风剥雨蚀,破损较为严重,已无可与吉萨金字塔相比的雄伟气势。但在当年,则是最大的阶梯金字塔。左赛尔法老指望入葬后在塔内复活,可踏着此六层通天梯升天,去见太阳神拉(Ra)。导游告诉我们,这座金字塔坐北向南,选择了最佳位置。我即时打开手机上的指南针查看,果然是端南正北的位置,可谓与中国古代皇帝坐在龙椅上,南面而王天下的定位遥相呼应。在金字塔的东侧,还有残存的小神庙,更可以看到塔底层的入口。据我在那里所见的英文说明,在塔底深处,曾发现埋藏着三万个石制的罐子。此时已是红日偏西时分,我们都在那表层剥落的古老金字塔前留影拍照。那导游有特殊的摄影技巧,他蹲在地面上俯身拍照,挨个抓拍每个人作势跳跃的姿态,造成一种腾空而起的效果。

返程中途,被导游顺路带入莎草纸博物馆。纸莎草是北非特有的草本植物,几千年前,它的花朵便被定为下埃及法老王冠上的象征性装饰。那时候埃及人即用其草茎制作成莎草纸,用以书写,记录王朝的史迹和神谱,装订成卷轴或书册。莎草纸轻便耐用,从古埃及到希腊罗马,一直使用到八世纪,随着中国的造纸术从东方传入,莎草纸才逐渐式微。莎草纸目前在埃及被用于制作莎草纸绘画,作为工艺品出售。这些色彩斑斓的莎草纸画特具其埃及风格,一般都标价较高,我们在那里仅随意浏览一番而已。接下来观看了馆内师傅演示制作莎草纸的过程,随后道谢告别,前往火车站,连夜乘卧铺车去阿斯旺了。

四 阿斯旺二日神庙游

二十二日上午,我们乘坐的绿皮火车到达阿斯旺车站,下车后转乘地接大巴,在当地导游带领下直驱阿斯旺水坝。尼罗河上本有英国人在上世纪初所建的水坝,因年久失修,急需扩建新坝,经多方努力,最终由苏联援建,于1970年完工。新建的大坝全长3600米,高达111米。高坝拦河,蓄水成浩瀚的水库,命名纳赛尔湖。大坝自建成后极大地提升了了发电、灌溉和防洪的功能,至今造福于上下埃及。但建坝几十年后,其影响生态环境的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站在大坝上观望,对比我印象中的长江,眼前的尼罗河并不宽阔,大坝的规模也远小于三峡大坝。驻足片刻,我们就乘车去看附近的菲莱神庙(Philae Temple)了。

这是一座献给女神伊西丝(Isis)的神庙,因建立在菲莱岛上而得此名。神庙早已随小岛淹没于早先的水库中,大坝建成后,淹没得更深。后来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下,在神庙四周围堰,将堰内积水抽干,经過精密计算,将整个神庙逐步拆卸分解,把分割的石块和石柱搬迁到距原址一千米的阿吉勒基亚岛上,原模原样重建起来。

未完成方尖碑

菲莱神庙为托勒密二世(Ptolemaios Philadelphos)所建,是我们此行所游神庙中规模较小的一座。费拉底尤斯篡夺了其兄克劳诺斯(Ptolemy Keraunos)的王位,与自己的亲妹妹成婚。修建这座献祭女神伊西丝的神殿,大概是要神化他所窃据的王位和婚配吧。据古埃及神话所叙,伊西丝是埃及原始国王奥西里斯(Osiris)的妹妹,也是他的妻子。奥西里斯既与其弟赛特(Set)抢夺王位,又互相争风吃醋,以致被赛特杀死,肢解后弃扔四方。伊西丝寻得所有尸块,拼凑整合后施用魔法,终于复活了奥西里斯,并与他育有一子,名叫荷鲁斯(Horus)。奥西里斯虽已复活却难以活在阳世,遂作为冥神驻守阴间。荷魯斯长大后為父报仇,对赛特施展了屈就引诱的手段,最终把赛特杀死。奥西里斯与伊西丝既是兄妹,又为夫妇;既是国王王后,又升格为神灵,在古代埃及的语境中,正是此类半历史半传奇的人物充斥神谱,被绘制和雕塑成偶像,供在神庙里敬拜,后来又演绎翻新到希腊罗马的神话谱系中。伊西絲则被奉為爱情與母性的女神,她的頭飾是母牛角上兜一日輪。荷魯斯则人身隼头,头戴白冠,是法老的守护神和王权的象征。神庙中伊西丝和荷鲁斯的全身浮雕像刻画精致,线条流畅,遍布庙内石壁。导游特别带我们观看了石壁上的象形文字浮雕,说那是古埃及存世的最后一批象形字,十分珍贵。





接下来驱车去看著名的未完成方尖碑。方尖碑为古埃及人所独创,其宏大的规模可与金字塔媲美。方尖碑的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通常以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它的建立或献祭诸神,或庆贺法老登基,或用做装饰。现存古埃及高大精致的方尖碑多被移至欧洲,我在罗马圣彼得广场和巴黎协和广场所见的精品宏制,均来自埃及。独有这最长最重的一个方尖碑因未能完工,至今仍岿然独存于阿斯旺古老的采石场。



女店主

那采石场地处城内一条车辆来往的街道旁,据说在古代,那里曾为尼罗河岸,不知有多少已完成的方尖碑曾从此处装船运走。未完成方尖碑躺在山顶的石矿中,朝上的一面已被打磨平整,两侧也切割出一米宽的深槽,已与山体分离,只有下部未动分毫。可以明显看出,切割中途,碑石上部出现了裂缝,遂导致前功尽弃。那石碑全长42米,倘若完工,竖立起来便是世上最高的的方尖碑了。

那时候尚无铁器,如此巨大的花岗岩体,古埃及人到底是用什么工具从山体上切割出来,打磨成石碑的?我就此事询问导游,导游指着岩石上那块墨绿色闪长岩说,就是用这种更坚硬的石头切割出来的。导游的解释让我想起了“他山之石,可以攻错”那句古诗。然而面对脚下的巨型石碑,我还是怀疑那墨绿色的他山之石能否有效攻错。

我们登上将要住宿三晚的游轮,已在午后。船上的客房宽敞舒适,我仍与老姜同屋。下午较晚时分,导游带我们到河边一处船坞,先是登上三桅帆船,随后又换乘机动船,畅游尼罗河,饱览了两岸风光,直到晚霞明艳,转眼间夕阳隐没于远处高岸上的古堡。

回程路上,导游带我们走访了努比亚村庄(Nubian Village)。努比亚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他们定居尼罗河沿岸,曾一度统治上埃及,历来以长途贩运,贩卖香料和乌木著称。随着今日埃及旅游业的繁荣,阿斯旺沿河一带的努比亚村庄已成为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导游带我们进入一家努比亚夜店, 灯光辉耀下,室内的装饰和色彩令人眼睛一亮。四顾墙壁上以蓝色为基调,搭配着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图案,恍若置身童话世界,一种新奇的温馨感油然而生。招待员热情好客,招呼我们围着长条桌坐下,奉上他们特有的木槿茶和茶点。令游客大开眼界的奇观是,努比亚人崇尚和保护鳄鱼的习俗,他们家家都把鳄鱼当宠物豢养。室内墙壁上画着鳄鱼,死去的鳄鱼更被剥皮后做成木乃伊,作为守护神置诸门楣。我们正在品茶,招待员手捧一只绳子缠紧了嘴巴的小鳄鱼走上前来,交给一位团友,接下来在我们手中击鼓传花般传递起来,依次体验手捧一条活鳄鱼感受。当鳄鱼从我手中传给下一个团友时,因绳子松弛,小鳄鱼蠕动起来,传递活动遂在片刻虚惊中收场。

终场时分,女主人怀抱小男孩走上前来送客。她包一条淡色花头巾,明眸皓齿,喜悦的脸色显得十分可亲。Jimmy反应灵敏,即刻抓拍到那值得收藏的一瞬。

二十三日凌晨四点多,我们离船登岸,乘大巴南下,直驱到纳赛尔湖边,参观阿布辛贝神庙(Abu Simbel Temple)。车行三个多小时,到达该处,已离埃及与苏丹交界处不远。此神庙建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后来不知在泥沙中埋没了多少岁月,直到十九世纪初期,经瑞典考古学者勘察发现,才逐步发掘出来。六十年代初修建阿斯旺大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神庙免遭上涨的河水淹没,四方筹集款项,聘请专家,也是像迁移菲莱神庙那样,把整个神庙切割成石块,搬迁到纳赛尔湖西岸的高地上,严丝合缝,原模原样组装起来。

阿布辛贝神庙

我们天不亮就启程赶路,为的是避免游观的人潮,谁知赶到那里,巨崖前已是游客成堆,得排队入内了。神庙依石崖凿建而成,左边的大殿外,凿出四尊高达20米的摩崖坐像,分别是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20岁、30岁、40岁和50岁的面容,其中左二坐像的頭胸部已在地震中毁损。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最著名的法老,他英年登基,一生功业昭著,直至九十岁而殁。他在位期间富国强兵,开拓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座殿堂的建立名誉上是献给太阳神的,实际上是通过大规模造像为他自己树碑立传,以求永垂不朽。四个巨像头顶中央龛内的浮雕是太阳神拉,顶端横排的二十四个猴子雕像代表了一天24小时。在四尊巨像腿侧部较小的女性雕像是法老最宠爱的王后妮菲塔丽(Nefertari),在巨像兩腿中間更小的雕像則代表他众多的儿女。

挤进神殿门,进入高大的多柱厅,左右两排各四尊高大的立像,仍是拉美西斯本人,墙上的浮雕和绘画描绘了他东征西战的场面,展现出他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厅内人挤人,光线又暗,我簇拥在人群中挪步前行,那些浮雕壁画统统一掠而过,仅留下凌乱的印象。游客都涌动着挤向圣殿,去观看和拍照圣坛上那四个较小的坐像。我未能挤到最前列,仅高举手机,拍照一张。那四尊坐像从左到右,依次为冥界之神、太阳神、拉美西斯二世和天空之神。这四尊较小的坐像做工略显粗糙,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神奇的乃是神庙完工后所展示的奇观。几千年来,每年二月二十一日和十月二十一日,朝阳初升,阳光照进殿门,穿越60米的走廊,会依次照亮靠右边的三个坐像,只有最左边的冥界之神永处昏暗中。之所以被设计成这两个日子,一个是拉美西斯的生日,另一个是他登基的日子。拉美西斯二世调动劳力,花费巨资,历时二十年,启动规模如此宏大的工程,制造如此神奇的光照效果,就是为了与天神并列,把太阳神的光照加冕到自己头上。由此也可想见,古埃及人的天文历法和数学运算知识之高明,工程技术之精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神殿经过拆卸搬迁,重新组装的神庙难免出现些微误差,神奇的“阳光日”从此后移了一天,变成二月二十二日和十月二十二日了。

大神殿右边紧挨着一座小神殿,是拉美西斯为他最宠爱的王后妮菲塔丽建造的神殿。殿堂外凿出六尊摩崖立像,分别位于殿门两边,每边都是两尊拉美西斯的巨像中间夹着一尊妮菲塔丽的巨像,规模要比大神庙的坐像小一些。通过大柱庭、小柱庭,到最后的圣殿,殿堂内的雕像、浮雕和绘画,拉美西斯的雕像远多于他锺爱的王后,王后像明显处于陪衬法老像的地位。这位法老的自负自恋和自我造神,于此昭然可见。殿堂内仍是人挤人,我此时已在人堆中挤得兴味索然,没走到最深处的圣殿就转身出外出,去湖边休息了。

康翁博神庙浮雕

回到游轮上已是午后时分,这游轮显然向下游航行了一段路程,已停靠到另一城市。晚饭后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康翁博神庙(Kom Ombo Temple),步行不久,就走进一座小山顶上的神庙。Kom Ombo就是此山之名,义为“金山”。此时夜色已深,灯光下可看到入口处矗立着几根残缺的圆柱。这是一座古老的神庙,荒废后重建于托勒密王朝。此神庙以其互相对称的双神殿著称:两个大门和两个庭院及殿堂面面相对,一边供奉鹰头神荷鲁斯,一边供奉鳄鱼神索贝克(Sobek)。索贝克是赛特的儿子,鳄头人身,乃尼罗河之神。两个有杀父之仇的堂兄弟被供奉在一起,几千年来,像是在演示无声的对台戏。Jimmy一再提醒我们,说这神庙内最珍贵的看点是古埃及的日历、外科手术器械、妇女分娩和哺乳的浮雕。殿堂内仍是挤满了人,灯光下的能见度也很有限,游客多高举手机,把亮度调到最高,抢拍着石壁上珍贵的浮雕。古埃及妇女以蹲坐姿势为最佳的分娩方式,该姿势的示意图便浮雕在眼前的石壁上。其实这一顺应自然的分娩方式通行于古今中外,我70年代在农村落户多年,村里的妇女没条件去产科医院生孩子,都是在自己家内,坐在土炕沿上分娩的。我随人群的移动挪步前行,仓促中未能抓拍到这幅浮雕,现将Jimmy所拍的照片插图于此。

康翁博神庙既是古代祭神的处所,也是患者求医的地方,后院遗址中有好几个房间,据说就是当时的诊所或手术室。在那里可看到刻有手术刀等医疗器具的相关浮雕,用以纪念被奉为埃及建筑之神与医药之神的祭司印和阗(Imhotep)。他的医学理念直接影响了希波克拉底和希腊的医学,上述左赛尔法老的金字塔即由他设计建造。由此可见古埃及文明对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之深。

最后进入鳄鱼博物馆,有爬在沙滩上的鳄鱼标本,有全身包裹麻布的鳄鱼木乃伊,我们匆匆一览后返回游轮,起早贪黑的神庙一日游到此结束。

五 卢克索二日神庙游

天麻麻亮我们就离开游轮,走上河岸。昨夜游轮已向下游航行了一段路程,停泊在名叫埃德夫的城市。我们要去参观的埃德夫神庙(Edfu Temple)就在该城内。全体团友被导游安排乘马车前往神庙,每四个人乘坐一辆。在这个时辰,乘马车跑完这段路程,看来已是该城旅游业行之已久的独门行业安排了。乘车行进中,可看到满街都是搭载游客的马车,一辆连一辆相继追赶,恍若赛车盛会,哒哒的马蹄声响成一片,催促了清晨的早到。车到神庙前,已有成百辆送罢游客的马车结队停在那里,在等候返程的生意。



这个神庙也修建于托勒密王朝,到此为止,我们观光的四个神庙,三个都属于托勒密王朝受希腊化风格影响的建筑。荷鲁斯与塞特的缠斗故事在此处又突出了新的背景。荷鲁斯被描绘为保护尼罗河两岸富饶之乡的土地之神,而杀害他父亲的赛特则被描绘为前来侵犯的沙漠之神。荷鲁斯最终在埃德夫把赛特杀死,因而在此地建立起专门供奉他的神庙,在庙内举办纪念他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与阿布辛贝神庙的命运类同,此神庙曾在12米深的泥沙下掩埋了不知多少年后,经欧洲考古家探测发掘,始重见天日。年深月久的掩埋掩护了这座神庙,致使它成为存世神庙中现状最佳的一座。

神庙入口的塔门(pylon)形似两堵高大的梯形城墙,墙面各有两道槽状凹痕,被中间的通道分隔在两边,浅褐色砂岩墙面上分布着荷鲁斯等其他人物的浮雕图像。走过通道,进入廊柱拥围的庭院,进深处两尊黑色花岗岩猎鹰雕像头戴王冠守护在大殿门外,左边的完好无损,右边的已经残缺。大殿由粗壮的圆柱撑起,上覆严密的屋顶,天花板和石壁上的浮雕图像和象形文字都清晰可见,为今日了解古埃及的节日庆典保留了珍贵的资料。这里是举办庆典的处所,浮雕中有荷鲁斯及其配偶哈索尔(Hathor)的雕像。其实在罗马帝国统治埃及后,这座神庙也曾受到基督徒不同程度的破坏,大殿的天花板上明显留有纵火熏黑的痕迹。在此后基督教和阿拉伯人统治埃及的漫长年月中,埃德夫神庙若没深陷泥沙,恐怕就不会有我们今日目睹的景象了。

拉美西斯四世墓道

游轮继续顺流而下,回到船上的大半天时光,我大都随其他团友走动在游轮顶层,浴日光沐清风,纵目两岸的景色。直到下午较晚时分,才下船乘大巴去看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我们走过两旁狮身人面兽守护的大道时,夜幕已经降临。在大道尽头,看到神庙入口处高大的塔门。我首先注目其前的方尖碑,早已在导游资料中得知,右边空缺的方尖碑被埃及的穆斯林君主穆罕默德•阿里送给了法国国王,高竖在左边的尚完好无损,但灯光下看不清上面的象形文字。塔门的那两堵高墙由石块砌成,显得剥落颓败,墙面上的浮雕已看不清楚。高墙前本来有六尊雕像,全是拉姆西斯二世的唯他独尊,到后来只剩下两坐像和一立像。眼前增补的三尊像并不般配,反显得多余。进入塔门,左手高墙上依稀可见清真寺的叫拜塔。Jimmy在一边解释说,当年神庙深埋沙土下,我们头顶上那座清真寺修建时,并无人知晓地面下掩埋着这座神庙。

进入大庭院仍有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像,粗壮的廊柱夹道排列,柱上有浮雕,柱间有较小的雕像。廊柱夹持的甬道深入暗处,灯光下影影绰绰,往深处走去,颇有迷幻感。两天来,这位法老的雕像层出不穷,无处不在,此刻已看得人有点厌倦。我坐在一处又高又粗的圆柱下歇息,晕晕乎乎,浮想飘忽,想起了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一块巨石突然从高处落下的场景。我悚然环顾四周,在寻思着那段场景的取景处似乎就在我此刻所坐的地方……



拉美西斯九世墓道壁画



卢克索神庙



二十五日早起,随全体团友下游轮,上大巴,直驱尼罗河西岸,进入荒山野岭下的帝王谷。这是旅游业兴起后所起的地名,新王朝时期号称“法老永垂不朽的大墓园”。法老陵墓之所以遍布尼罗河西岸,与日落西方有关。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太阳落山等于太阳神拉的死亡。法老就是人间的太阳神,死后葬于西方,颇有模拟日落,转而由东方升起的意味。此外,帝王谷周围的山峰形似金字塔高耸云天,在金字塔型的山峰下选择隐蔽处,深挖墓圹,安葬法老,更可避免陵墓被盗。正因如此,这处深山荒漠成为历朝法老下葬的宝地。





自上世纪以来,经过多年开发,帝王谷已有六十多处法老墓被逐个发掘。遗憾的是,除了最晚开发的图坦卡蒙墓幸免于盗,其它陵墓中的珍宝均被盗窃一空,留给后世的看点只有墓道墙壁上精美的图画和墓室内盗墓者搬不





走的石棺。我们当天探望了三处墓圹,分别是麦伦普塔、拉美西斯四世和拉美西斯九世的墓圹。纵观三处陵墓的壁画,太阳神拉可谓最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拉美西斯九世墓中,可以看到一幅壁画,太阳神带领众神灵结队护送法老,乘太阳船渡过冥河,走向光明,获得新生。这三个墓圹中都有墓主面对太阳神的图像,其中保存最佳者为麦伦普塔墓内的彩色浮雕。画中太阳神人身鹰头,冠戴日轮,面向戴着纸莎草花和荷花头饰的法老。拉美西斯四世墓中的



长走廊宽敞堂皇,三千多年后的今日,天顶画上的色彩依旧明丽鲜艳。壁画上的人物、动物、花草、图案,都十分精美,更为珍贵的是保存了大面积排列有序的象形文字。



著名的图坦卡蒙墓须另付昂贵的门票,不在我们此行的参观项目内。墓中珍宝大部分已移往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展出。此墓之幸免于盗,因其所处地势低洼,被一堆废弃物掩盖,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考古界发现。后由英国的赫伯特伯爵主持发掘,历时八年,才大功告成,出土文物五千多件。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接下来参观了合墓与庙为一体的大型建筑:哈特谢普苏特神庙(Hatshepsut Temple)。哈特谢普苏特是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因为女性无权继承王位,图特摩斯去世后,非嫡生的图特摩斯二世继承王位。为名正言顺,巩固王权,他娶其同父异母妹哈特谢普苏特为王后。图特摩斯二世在位不久即病逝,他与王妃所生的儿子年仅9岁,继承了王位,是为图特摩斯三世。身为王后的哈特谢普苏特自然有权辅佐幼王,位居摄政王。王后自幼聪慧,素以法老嫡生女自负,摄政不久,即自我神化,以太阳神阿蒙的女儿自居,废黜了图特摩斯三世,自立为法老。据说躺在阿斯旺的未完成方尖碑就是她下令打磨的。哈特谢普苏特行事颇似武则天,极具颠覆父权制的雄心壮志,她执政后一贯女扮男装,硬是把自己打扮成法老的模样。她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在位期间,拓展疆域,政绩卓著。与此同时,她更委托大祭司,也是她的情人森姆特设计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神庙,颂扬她在位期间的政绩,营造她死后安葬的处所。

神庙修建在怪石嶙峋的断崖下,由三层叠垒的柱廊组成,远远望去,那棱角分明的长方体建筑颇有超前的现代风格。我们进墓地入口,走了较长一段路,才踏上通向二层平台的坡道。一眼望去,廊柱前约有十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立像,下巴下均垂挂只有法老才可享有的那一撮胡须。廊廡内的壁画和浮雕多为她歌功颂德,神化她授自太阳神的禀赋,描绘了她执政期间的业绩。第三层平台上筑有通往她墓室的殿堂。她的棺椁并未另选墓地下葬,而是深藏在神庙背靠的山体内。其他法老的陵墓和祠庙都是分开建立的,唯独这位女法老把她的生与死捆绑在一起,这座合墓与庙为一体的神庙因此成为帝王谷内独树一帜的建筑。

卡纳克神庙



来到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已是下午时分。这是埃及现存神庙中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的一座,可与吉萨金字塔媲美。两排狮身公羊头雕像守护在残缺败落的第一道塔门前。进入塔门,有几处修复工程被塑料布遮掩,散落在破败的神庙间。空庭中孤立一根圆柱,棕榈树前矗立拉美西斯的巨像,双腿间夹持王后妮菲塔丽较小的立像,四顾一片破败景象。



我行步间颇感无趣,直到走进第二道塔门,仰望一排擎天巨柱,眼前的恢弘景象才令我的游兴为之一振。卡纳克神庙是献给底比斯地方主神阿蒙的建筑,宏伟的多柱庭经几代法老经营,至今三千多年,那134根石柱仍分为十六排,依旧巍然屹立在原地。中央两排石柱高21米,直径3.57米,我把直径乘以圆周率计算了一下,石柱周长竟可达11米多,真不知需几个人手拉手才能把这么粗的石柱合抱起来。我进而仔细查看,原来这些高大的石柱由底部到顶部,都是一截连一截石块,累集黏合而成。柱面精致的浮雕有图像也有文字,有些浮雕上原有的色彩仍依稀可辨。柱顶上承托厚重的大梁,从某处残存的屋顶可以看出,大梁上原先全都覆盖屋顶。遥想当年,祭拜者进入此幽深的大厅,目睹林立的巨柱,仰望高高在上的屋顶,不知该怀有何等敬畏的心情。

卡纳克神庙内另一看点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的两座方尖碑。其中一座在图特摩斯三世复辟后已经断裂,残存的一截如今弃置神庙后院。幸存的一座仍矗立在甬道右手,它高达30米,是埃及境内现存最高的方尖碑。网上有一段该碑铭文的中译,现转抄如下:

他(女王惯用阳性第三人称代词)为他的父亲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他的纪念物,为他用南方的坚硬花岗石建造了两个大方尖碑,它们的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当太阳在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它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从这段文字可想见这座镀金方尖碑当初在阳光照耀下辉煌一时的景象。

      神庙后院有一泓池塘,号称圣湖,湖畔的石坛上爬着一个圣甲虫雕像。有牌示告知游客,围绕此圣坛转七圈,可得好运。古埃及所谓的圣甲虫中文名叫蜣螂,俗称屎壳郎。受了精的雌甲虫将卵产在粪便中,滚作圆球状,作为幼虫的食物,即所谓“蜣郎转丸”。此语在中文语境中含有贬义,指一个人重复低下本能的行为。但在古埃及人眼中,蜣螂转丸是向着日升的方向,特具神圣意味,该虫因此而与太阳神绑定在一起。圣湖附近的建筑物都比较破败,远处另有月神庙等处所,都不对外开放。

圣甲虫



      我们在当天晚上乘绿皮火车返回开罗,车行前,团友们分头在卢克索市内游观拍照,欣赏尼罗河畔黄昏的景色。我与两位团友在卢克索城内乘马车看街景,最后到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外景拍摄场地Winter Palace大酒店内流连一阵,消费了旅馆内昂贵的英式下午茶。





六 黑沙漠/白沙漠露营一日游

      二十七日上午到达开罗,下了火车上汽车,下午较晚时候,进入沙漠地带。所谓黑沙漠,是指路边沙丘或远处山坡上一层浓

白沙漠

淡不均的褐色或黑色物质,恍若浓烟熏过留下的痕迹。这种景色稀稀落落,车行过程中,仅偶尔一现。所谓黑沙漠,并非茫茫沙漠一片黑。据说此处为远古时期的海底,火山喷发,海枯石烂,遂衍化出这一带恍如火星表面的景象。我们分乘的越野吉普每到有成片黑色覆盖物的地方,就停车路旁,团友们纷纷登上高处拍照,随后继续前行。

黄昏时分,车队进入广阔的白沙漠旷野。据说是远古干枯海底的石灰石久经风化,白色粉末散落凝聚而致,景色较黑沙漠更可观。一眼望去,平坦处是板结的白沙,突兀处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造型。其中有一处被称作“小鸡蘑菇石”的造型成为白沙漠之旅的商标型景点,我们的车队便在此处停下。司机和导游卸下所带的帐篷地毯等什物,忙着在一平旷处安营扎寨。团友们四处寻觅各自欣赏的景点,没完没了地留影拍照,直到夕阳渐没时分,一轮圆月从远处升起,月光下的白沙漠呈现出神奇的白夜景象。用罢晚餐,篝火正旺,司机们击鼓奏乐,铿锵助兴。团友中有位善舞者应节起舞,扭摆得摇曳多姿,那一身埃及艳后般的衣着打扮映着火光,明灭闪烁,一时间疯魔全场。



      篝火渐熄,夜色深沉,在场者逐个离去,都钻进各自的小帐篷。我依旧与同屋老姜同帐篷,两条大汉地毯上躺下,长腿直伸到帐篷出口。次日晨起,我们拔营离去,乘车返回开罗。

悬空教堂



七 开罗一日告别游



      开罗已住过三宿,直到此游的最后一天,我们才游览了市内著名的寺庙和博物馆。首先去老城的科普特区。科普特人是埃及信奉基督教的族群,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前后,科普特人居住区始终都是基督徒在埃及最牢靠的据点。科普特区有科普特博物馆和几处基督教教堂,我们仅参观了其中比较古老的悬空教堂(Hanging Church)。

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降生后,为逃避希律王的迫害,圣家族曾一度前往埃及避难。据传说他们途中曾在科普特区有所逗留,因此悬空教堂又名圣玛利亚教堂。之所以命名“悬空”,是因为教堂建立在巴比伦城堡之上,后因地面升高,如今已看不出悬空的形势。走进教堂铁门,步入狭窄的庭院,左手墙上有一幅彩色镶嵌壁画,画的就是圣家族出逃的场面。画中玛利亚怀抱小耶稣骑着毛驴,约瑟夫牵驴前行。教堂顶部高耸两个白色塔楼,拾级而上,走过29级台阶,眼前就是古色古香的礼拜堂。堂内祭坛上有圣母怀抱耶稣的画像,暖黄

阿里清真寺

色灯光照耀下,扫视110位圣徒画像,再环顾墙上明丽的彩色玻璃窗,置身如此古朴优雅的氛围,一时间恍若返回中世纪。

接下来前往城市最高处的萨拉丁城堡。大巴行进中,远远即可望见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高耸的圆顶和土耳其式圆柱尖塔,其规模形制很像伊斯坦堡的蓝色清真寺,但走近这座宏伟的方形建筑,立刻露出其相形见绌的现状。从墙壁到到门扉,到处都显得因年久失修而陈旧晦暗,所谓的雪花石膏建筑已呈现褪色的败落。朝拜清真寺要求讲究“清真”,进寺门必须脱鞋。在阿里清真寺大门外另有变通方式,可花钱买塑料鞋套,套在鞋上,阔步入内。大院里静静悄悄,我特别注意到高墙外高耸的钟楼。为交好法国,国王阿里于1831年把卢克索神庙前一座方尖碑赠送法国国王,数年后,法王回赠一大时钟安装在塔楼内。那个大时钟早已停摆,成了废物,而方尖碑仍在巴黎高耸协和广场。寺内唯一的看点是大礼拜殿。站在大殿中心,仰望华丽的大穹顶,四面有四个半圆殿堂环拥正殿,四根高柱挺立其中。大穹顶下垂挂一枝型大吊灯,围绕着大吊灯,一圈又一圈球形灯盏,亮堂耀眼,散发出普照信徒的光芒。

午后参观了两个著名的大型博物馆。埃及文明博物馆的馆藏展品博大丰富,其中最吸引游客的是不久前转移到此处的22具古埃及帝王的木乃伊。据新闻报道,这些木乃伊转移此处的开幕式成为埃及的国家大事,曾举行隆重的游行仪式,送到馆内特别设计的展厅内。我们经过昏暗的地下通道进入以黑色为背景的展厅,厅内拐弯抹角,分为不同的小展室,每个小展室展出一两具木乃伊。这些木乃伊封闭在玻璃罩内,浑身包裹麻布,仅露出干枯的头面和双脚。每具木乃伊都有英文标明其名号,其中有我曾见过其雕像和进入其墓圹的几个法老,如拉美西斯二世、麦伦塔普等。那些干尸黑得恍若焦炭,既不堪入目,也不值得拍照,我扫视一眼,旋即走出展厅。

关于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有详尽的英文介绍。来到埃及,我纵观所有关于木乃伊如何制作的说法,其实均来自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中的记载。走笔至此,我顺便把手头该书中译本中的相关文字转抄如下:

工人首先用铁钩从鼻孔中掏出一部分脑子,并且把一些药料注射到脑子里去清洗其他部分。然后,他们用埃西欧匹亚石制成的锐利的刀,在侧腹上切一个口子,把内脏完全取出来,把腹部弄干净,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加以冲刷,然后再把捣碎的纯粹没药、桂皮以及乳香以外的其他香料填到里面去,再照原来的样子缝好。这一步做完之后,这个尸体便在硝石当中放置七十日。超过了这个时间是不许可的。到七十天过去的时候,他们便洗这个尸体,并把尸体从头到脚用麻布的绷带包裹起来,外面再涂上通常在埃及代替普通胶水使用的树胶,这之后尸体便这个样子送给他的亲属,亲属得到这个尸体,便把它放到特制的人形木盒子里去。他们把木盒子关上,便把它保管在墓室里,靠墙直放着。(王以铸译希罗多德《历史》,页145-146)

最后参观了规模宏大,展品最丰富的埃及博物馆。通观此博物馆,可看出不少展品都是从我们去过或尚未去的陵墓和神庙中迁移过来的。那些雕像、图像及相关的器物经过布置,配上简单的说明,放在展厅里,在没去过相关陵墓和神庙的观者眼中,其观感应会



埃及博物馆



与我们已去过那些地方的观者有所不同。对我来说,眼前的那些展品已从其所在的境域中分离出来,如同从完整文本中摘录的短句,已失去烘托其形象,限定其意义的背景,显得很单调了。我匆匆扫视,走个过程中,算是重温了一连串似曾相识的断片。

值得一提的是图坦卡蒙的特展室内初次目睹的展品。图坦卡蒙是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九岁即位,十九岁暴亡。关于他暴亡的原因,专家详加考订,各有说法。但普通游客仅出于好奇,多是奔着这批镇馆之宝,一饱眼福而已。展室内挤满了游客,因严禁拍照,室内特设立专人负责巡视,不时提醒游客“No Photo”。展品中最吸睛的是依照墓主生前面容打造的黄金面罩,其上镶嵌红宝石,额上饰有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兀鹰和眼镜蛇雕塑。其他如黄金棺材和黄金宝座,另有展示在大厅内的车辆,其设计之灵巧,工艺之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回顾十天来的陵墓神庙游,古埃及的文明业绩不只领先超前,且富有垂范后世的价值。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数学、医疗、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成就,以及神话谱系的建构,都明显影响到希腊罗马文明的后续发展。此外,古埃及人创始几何形美术规则,诸如神庙内一系列人像浮雕侧面头像的模式更为此后的西方美术昭示了因袭的范本。由于不敌外族的持续入侵和占领,古埃及人久已亡国亡种,但薪尽火传,其影响西方文明的源头毕竟是有迹可寻,彪炳后世的。



2023年12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