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人到处声嘶力竭地高喊大叫自己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你或许会觉得这个人有自大狂、妄想症或精神病。然而,当同样的自吹自擂发生在一个政党,特别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巨无霸”政党身上时,这种夸大的自我评价似乎获得了不少信众,甚至被广泛接受。那么,为什么一个如此经常将自己称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的政党,能够让很多人对其信以为真?
我们不得不敬佩共产党成功的宣传策略。首先,重复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心理学工具。通过不断重复“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一话语,中共成功地将其植入了民众的潜意识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灌输,逐渐使这一话语成为了许多人的默认认知,甚至到了不加怀疑的程度。
其次,选择性记忆也是宣传的重要手段。中共通过控制信息流通和历史叙述,选择性地强调党的成功与成就,而对失误与失败则进行淡化或掩盖,如反右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生育等等严重的错误和后果,均被一笔勾销,避而不谈。这种“筛选式”记忆使得公众只能看到中共的一面,从而强化了“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话语的说服力。通过垄断对历史和现实的解释权,中共使自己成为唯一合法的解释者和裁判者,进而使其自吹自擂的言论显得更加可信。
此外,制造共识也是中共成功推广这一话语的关键。通过各种宣传工具,特别是官方媒体、教育体系以及文化艺术产品,中共不断制造出一种“全民共识”的假象,即绝大多数人都认同党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种集体认同的氛围给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要么接受这一话语,要么选择沉默。最终,这种社会压力使得“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话语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而非仅仅是党的口号。
中共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话语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政治实践和宣传积淀。从建党初期的艰难奋斗到1949年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树立了自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地位。这种胜利的历史经验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的话语提供了实质性的依据,使其成为党内外宣传的核心内容。
在此基础上,中共通过建构一套“红色叙事”,不断强调党的历史功绩,尤其是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改革的成功以及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通过将这些“功绩”与党的领导联系在一起,中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巩固了党的政治合法性,还使“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的话语在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权威崇拜是解释为何“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话语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倾向于相信那些具有权威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或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中。这种信任源于人类对安全感的追求,人们更愿意依赖被认为强大、稳定且可靠的领导力量。
中共在中国社会中的权威地位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通过一系列社会控制机制(如教育体系、宣传机构、法律体系等)得以强化。通过长期的意识形态灌输,民众被教导要忠于党,认为党的领导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唯一保障。这种灌输使得许多人逐渐将中共的自我夸耀视为一种“真理”,即使这些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显得过于夸张甚至脱离现实。
此外,认同的心理机制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许多人来说,认同中共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不仅是一种对外部压力的顺应,更是一种自我身份的确认。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党内或与党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都与党的形象密切相关。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并传播这一话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中国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儒家传统和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也在“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话语的广泛接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儒家思想中对权威的尊重和对等级秩序的推崇,使得许多人习惯于接受权威的说法,而不去质疑其合理性。这种传统文化中的顺从与尊重权威,为中共的自我宣传提供了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也强化了这一话语的传播。在中国,个人往往被置于集体之下,个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常常来自于集体的成就。中共通过将自身的成功与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崛起紧密相连,使得个人在认同党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时,也同时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荣誉感。这种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个人在面临党自我夸耀时,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集体荣誉的体现,而非简单的自吹自擂。
除了文化与心理因素外,制度上的信息控制和封锁也是中共“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话语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共通过对媒体的严格控制,限制了民众接触到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在这种信息封闭的环境下,民众难以获得全面、客观的事实,因而更容易被单一的、经过筛选的官方叙事所影响。
同时,通过互联网审查和社交媒体监控,中共有效地压制了任何对其自吹自擂的质疑与批评。这种制度性的控制机制,确保了“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的话语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使得任何对其的挑战都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结果是,许多人被迫接受或不敢也不能公开反对这种夸大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话语的社会地位。